交了15年的社保,退休工资少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合理合法吗?

有一份养老金,可能是很多老人的期盼。为了有一份养老金,很多灵活就业人员辛辛苦苦的,每月按时缴纳社保15年,希望出去后能有一份充足的养老金。可是,这些老人退休后却往往很失望,因为每月的养老金并不高,仅仅比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更低,也就比当地的低保水平高一点。这样发养老金对吗?

养老金的计算

灵活就业人员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自由参加社会保险是法律赋予的选择权。灵活就业人员是通过自己承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国家为了照顾灵活就业人员,一般允许他们按照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而企业职工是24%。

退休时,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两部分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如果本人按照60%的基数缴费,缴费15元年退休可以连续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100%基数缴费,缴费15年可以领取15%的社平工资。

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为了节省保险费,减轻个人负担,都是采取的最低基数缴费,这种情况下,养老金待遇也是最低的。

由于基础养老金的社平工资挂钩,养老金的保值能力也是最强的。如果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000~6000元,退休基础养老金能够领取到600~720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首先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然后根据国家每年公布的记账利率计发记账利息。2016年以来记账利率一直在7%~8%,收益率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多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也就3~5万元。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来确定的,50岁退休是195个月,60岁退休是139个月。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一般来讲,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领取到150~360元。

很多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也就拿到800~1000元,这样的水平距离平均1500~2000元的最低工资水平确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这确实是正常的表现。但是,还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较好。

退休以后,国家会年年调整养老金,养老金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停的增长。国家一般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调整养老金水平,对于低收入人群倾斜比例更大。如果按照山东省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退休后20年养老金至少能拿到3000元以上。山东省2019年的养老金才仅仅1910元。

所以,退休后养老金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确实是正常。原因还是工资水平跟养老金没有关系,毕竟退休后不是通过工资争取收入的了,而是看我们过去工作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积累。

另外,有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保缴费时,往往把医疗保险也算上,这部分付出实际上是不应该计算在养老金上的。如果不愿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以只交基本养老保险,然后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