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人都有一定的恐慌盲从心理,这又是为什么一些不确定的信息,国家要进行严格核实的情况。

近一段时间来,人们们出现了大量储备粮食、食用油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越南、俄罗斯、埃及等一些国家公布了出口限制令。其实我国已经多次宣传,我国的粮食储备很足,对外依赖程度不大,但是人们还是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尽量储备一些。

实际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亿吨,自给率占98%以上。稻谷产量2.096亿吨,食用消费仅1.58亿吨,人们进口一些越南、泰国等大米,只不过是改善生活品质而已。小麦产量1.34亿吨,使用消费1.235亿吨。相信除了个别人,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喝矿泉水就会渴死的情况吧?粮食是够吃的。

疫情发生之初,我们出现了口罩荒,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其实出现口罩荒以后,人们的盲从表现更是严重。像我的同事,在口罩需求最紧缺的时候,担心孩子上学,家里采购了150个口罩,当时4元一个呢。其实我们家也是通过各种方式购买了三四十个口罩,现在仍然堆在那里。能用着用,用不上就备用。

人们出现的这种慌张,实际上还有很多。比如说当年非典疫情之初的喝板蓝根可以预防非典,今年又来了一句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治疗新冠,结果双黄连口服液一夜之间全网售罄。你差几十块钱呢?人们抱的是不在乎的心理。

记得当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时候,就有传闻说随着大海和辐射流到了中国。接着又出现了,多吃盐可以防辐射的传闻。有的人居然一下子采购几吨盐。市场供求紧张了好几天。买了食盐又不能私自贩卖,有的人现在还没吃完。

美国人、欧洲人、澳大利亚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地爆发以后,大家除了疯狂抢购食品物资外,居然抢得最凶的是卫生纸。至于为什么抢卫生纸,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理由,只是看大家抢,自己也跟着抢。有的心理专家表示,这是由于卫生纸占的空间大,贩卖时消失的特别快,就对人们有一种采购的暗示了。当然,美国人除了采购卫生纸以外,还在抢购枪支,这可就相当危险了。

所以,人们在抢购方面的理由并不是重要的,只要是自己能够承受得起,又能够承担相应的后果,多数行为实际上是盲从。

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有些事并不是屯,只是要适当的存一点,比如这次疫情出现,谁都没有想到,从大年三十(1月24号)突然封闭式管理,一关就是两个多月,我一个孤寡老人,家里没有多少存货,不久就为食材着急。(因为一个人过年,冰箱里也没有什么东西),结果是处处求人,即使是社区帮助,仍然有多少不便。后来是别人给我一块五花肉,要了一百块钱。所以我现在的冰箱里,存了一些东西,以备万一,至于米面油之类,在保证不过期的情况下,存一点也未尝不可。

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现在囤米囤货?你能囤多少呢?假如真的粮食紧张了或市面上无处可买了,或者涨价了,就凭你囤的粮食能吃多久呢?,听天由命吧!相信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的,一个国家连吃饭也成问题了那不就到了天下大乱了吗!放心吧!如粮食涨价了!工资也会涨的,最多就来个通货膨胀了吧!农村自种自给不成问题!做工的好好做工,种地的好好种地,别再给国家添乱了!

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疫情期间出现一些你想不到的情况,这并不意外,因为此次疫情本身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大家都没想到这么严重,更没有想到各地会出现封城、封村、封小区,现在甚至出现了“封国”的局面,尤其是到底疫情何时结束、封闭的日子什么时候完结?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

显然,这种情况下,民众出现一些恐慌情绪在所难免,家里多屯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以防万一。在美国甚至出现了民众大量抢购卫生纸的事,以至于沃尔玛超市不得不规定最多一次只能买一条。最近我们都看到了,疫情在全球202国家地区蔓延,我们面临着较大的输入型病例风险,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变化。

由于具体何时才能结束说不清,像越南等国家都明确提出禁止大米等粮食出口,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在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发生的蝗灾比较严重,于是今年很可能会爆发“粮食荒”的舆论一时热议起来了,因此更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了“抢购”吞粮食和米面油的现象。

总之,人们因为恐慌才会屯粮、油,毕竟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品尤其是必需品的东西,原本就是衣食住行的首要,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嘛!历来只要是发生某些特殊情况下,都会有“抢购米面油”的事,比如说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国内出现了抢购食盐的紧张市场现象,这其实是“防辐射的谣言”导致的。

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在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购买通知大米食用油等食品的情况?很多网友表示非常不理解,但我们要给予理解,每一个人都有饥饿的心态,而且同期大米的大部分都是长辈。

换个角度来思考,最近有一个家庭竟然一次性购买50袋大米,那么社长想说的是如果50袋大米吃完之后怎么办,还是得依靠宏观解决问题,所以说没有必要囤积大米,食用油等食品,万一过期了怎么办?

疫情影响之下的粮食!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必要的生活、医疗物资供给全球趋紧,近日,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逐步采取了粮食出口的限制。

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第九大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

3月24日,越南海关宣布,从3月24日零点开始,各种大米产品都被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3月26日,泰国副总理朱林兼商业部长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泰国鸡蛋供应出现紧缺。

3月27日报道称俄农业部拟决定在2020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将俄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产品出口限额定为700万吨。

3月28日,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决定,自3月28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3月30日,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埔寨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疫情影响之下,短时间内虽然有部分肉类价格反弹,但3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3月份以来,中国粮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价格全面回落。

3月27日,蔬菜的批发价格比2月底回落16.5%,猪肉价格比2月中旬的高点回落7.4%。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面积将保持在2.15亿亩以上,疫情发生之后,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抓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储备及进口情况?

针对近期人们对疫情之下粮食短缺的担心,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2日说,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

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此时此刻可能很多人会问,我国不是粮食进口大国吗?主要依靠粮食进口提供基础粮食的供给,其实这是很多大众的误解。

中国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产量高、库存足、进口少,自给率保持95%以上。

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因而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综合来看: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囤积粮食与食用油,一方面由于我国粮食进口占比较小,95%自力更生,另一方面我国粮食正在增加产量,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

建议大家不要囤积粮食制造恐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大家都有饥饿的心态,但面对问题的时候要了解透彻,了解明白。

社长财经,观点独到,欢迎留言评论,关注点赞,进一步深度交流,谢谢。

疫情期间国内为何出现大量屯购大米,食用油?不太理解?

没有什么不能够理解的。此次疫情,导致全球将出现粮食危机,真的不知道中国能不能够风景独好。

普通居民适当的储备些粮油,完全正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