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其实,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各种生产医疗防护物资的企业就已经加班加点,已经挣大钱了。
1月23日武汉全部封城,紧接着各地陆续进入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很多口罩厂从大年初一就进入了加班状态,那都是按照标准支付300%加班费。
即使是这样,人家的口罩都是不愁卖的。后来,紧接着就是各地政府统一调控。肯定确保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厂商有一定的利润。
后来,随着熔喷布的价格越来越贵有2万多元,直接上涨到40万元。口罩的价格是越来越贵的。我们买到两元的平价口罩,都是享受补贴的。
进入3月份以来,国际新冠疫情大爆发。截至目前,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14万例,死亡人数达到了5875人。目前,能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昨天新增确诊12727例。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至少41个国家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包括美国及欧洲各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对于医疗防护用品的消费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毕竟人家的收入是我们的七八倍。我们买个20元的口罩可能心疼,人家买个三美元的口罩就是赚的。
现在美国等所有疫情爆发的国家,都是对所有医疗防护物资实施零关税的。美国昨天还专门派专机从意大利拉回了50万份新冠肺炎疫情检测试剂。美国这也是真的急了。
实际上,现在医疗防控物资都属于国家控制状态,要想挣钱并不容易。比如说瑞士买的几十万口罩在德国蒸发,防护手套也在德国被截,消毒水被意大利扣押。更何况医疗卫生资源的出口了。
目前我们的口罩生产能力仍然是供不应求状态,不过根据沈阳地方估计,4月上旬沈阳的口罩生产能力能满足市场需求。
发声新冠病毒肺炎以前,我国口罩生产能力只有2000万只每天,一年生产50亿只。疫情爆发以后,通过国家紧急的扶持政策,我国口罩产量迅速提升。3月6日,我国N95口罩日产量从20万只达到了160万只,普通口罩达到了1亿只。目前,限制生产能力的已经成了熔喷布了。
其实,除了口罩以外,防护服、CT机、呼吸机、测温计等紧急医疗物资、医用装备出口,中国都是大量生产地。我国是世界上工业生产最全面的国家。比如说,我国基础药材供应在世界也占一半以上,美国要想自己生产药品和口罩,实际上还是很难的。
正如国家新闻办公室所说,我国从来没有限制医疗资源和药品的供应,有钱你就过来买吧。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广泛的,并不仅仅靠防护用品的生产就能够挣回来的。最好的方式还是国家抓紧生产生活恢复正常,这样经济的影响才会更少一些。
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现在国际市场硬通货是什么?口罩防护服护目眼镜!
国际市场上黄金美元大把,因为新冠疫情的迅猛发展,缺的就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这些防疫物资,现在处于有价无市阶段;口罩已经涨到10欧元一个,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就是最好的医用口罩,成本也不过几块钱吧?其间利润有多少?简直就是暴利啊。
所以通过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比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检测试剂盒等等卖到国际市场,挽回一些因为疫情造成的损失,也不失是一个好主意;目前前期采取大力控制措施的国家比如我国,疫情得到很好控制,伊朗在我国专家的帮助下,也得到很好控制,欧美各国却进入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
意大利半个月之内从1000确诊者暴增到近40000人!美国半个月内从几十人暴增到超过9000人!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都已经几千人,目前这些国家都没有什么更好的控制措施,未来确诊人数还是呈现暴增态势!
怎么控制新冠疫情这个脱缰之马呢?当然是从个人做起,人人戴口罩啦!国家要大量采购防疫物资(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用于控制疫情;
于是国际市场上口罩变成了比黄金美元更加好的硬通货!而且被大家一扫而光,你有钱买不到!
这时候,疫情得到控制,号称世界工厂的我国,机会来了!神州大地冒出大量的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工厂,连造汽车的比亚迪,炼石油的中国石化都有了口罩厂!一下子我国的口罩产能超过1个亿,达到1.2亿左右!
即使这个巨大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还是远不能满足需要!比如美国就号称缺35亿只口罩!需要我国加班加点一个月才能供应上,而且还是别国不买口罩的情况下;
当然,我国的口罩也不会全部卖给一个国家,这里有排个三六九等了;优先援助铁哥们儿,比如巴铁,伊朗;
对于帮助过我国的国家,我们也尽量满足,比如韩国,意大利;
原本跟我国关系好的国家,我们也会供应,比如塞尔维亚;
至于一贯跟我国对着干的国家,比如挪威,瑞典,我们就打个哈哈,产能不够啊,等等吧。
总之,只要不是挪威瑞典之流,我国都可以采用援助和市场化的方法处理,让这些国家得到防疫物资,用来控制疫情。
那我们算一笔账,究竟能不能弥补两个月举国停工的损失呢?口罩按市场价10欧元一个吧,产能1.2亿每天,一天12亿欧元,比起我国举国停工上万亿元的损失,太少啦。
即使加上防护服,护目镜,红外体温计,检测试剂盒等等防疫物资的出口,也是杯水车薪啊,不过总有活干,比大眼瞪小眼的要好,毕竟我国的经济先运转了起来!
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老金看世界,期待你的点赞,留言,转发,收藏,关注。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国家停工停产,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国家经济机器仿佛停止了一样。
现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确诊人数超过20万人,最终这个数字翻一翻也不一定能打住。
现在抓紧时间生产医疗物资正当其时啊。虽然国家出于人道主义原则,也会免费援助一些友好国家医疗物资,但是大部分还是加了利润卖出去,所以应该努力扩大出口,原因如下:
首先,大力开工生产,能够解决相关企业的复工复产,这对这部分企业恢复发展很重要,能够解决工人就业,也对有序恢复国家经济发展很重要。
其次,这些物资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紧缺,全世界产能又严重不足,这时候对于我们国家相关企业正是扩大产能、增加出口创汇的好时机,同时做好产品包装上的宣传,加强媒体宣传,既卖了产品赚钱了,还能获得好名声,一举两得啊,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不干,更何况,我们不出口,别的国家也会努力出口,抢占市场份额。
第三,有利于打击西方国家医疗物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好能打的全世界国家虽然认为医疗物资生产非常重要,但是又无法大规模自己生产,以后还得靠中国。
非疫情时期,西方国家政府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你看现在特朗普政府明明看到美国检测试剂不足,就是不进口,为什么,就是美国的保护主义啊。
西方国家的医疗市场都被西方医药巨头垄断了,非疫情时期,我们的企业想把医疗物资和产品出口这些国家,何其困难啊。
第四,短期内不怕产能过剩,一方面疫情至少还会持续半年以上的,这些国家必然刚性需求医疗物资。
另一方面,疫情过后,西方国家意识到医疗物资的重要性,还必须得增加战略应急储存量,这也需要购买,因此出口医疗物资和产品今年内应该需求旺盛。
但是长期来看,应该注意产能过剩问题,能够长期储存物质放开生产,不能长期储存物资控制性生产。
这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做好规划,免得到时候生产过剩,为了去库存,竞相杀价,又会搞得整个行业一地鸡毛。避免中国人卖什么什么便宜的现象![捂脸]
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的确,随着我国对新型冠中病毒疫情的控制,我们已经基本上宣告了对剧情战役的胜利,毕竟昨天新增的20例感染患者,只有1例来自于武汉,其他的都是境外输入者。我国成功的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压至在了10万人以内,到目前为止,累计感染患者达到81202例。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出乎意料的效果,也是因为我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不仅仅是生命代价,还有更多的经济代价。
那么是否会向我们提主所提问的?这样我国已经恢复了国家的经济生产,能否加大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对国际出口,这样来弥补国内的经济损失呢?这主要取决于国际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期会有多久?毕竟世界各国如果能够在短期内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显然,这样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庞大。只这意味着这种需求可能是一种长达近一年以上的迫切需求,那么对于我国出口相关防护物资显然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的。
对于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就属于欧洲,当然他们都是缺少相关医疗物资的国家,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大量物资的国家,基本上也就是我们。显然包括美国在内都需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防护装备,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提供这么多的装备呢?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对相关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并没有达到100%。口罩为例,我们在疫情爆发之前,我们的占有率只在40%。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因为整个国际市场对于口罩的需求量已经暴涨,根本就不能用百分比来衡量。
而我国的产能在2月29日报道当中,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口罩生产已经由每天4000万只增加到1.16亿只。按这样的生产速度,既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也能拥有一部分的出口能力。如果我们的口罩能够销售到1美元1只,那么一天就能够销售1亿美元,365天自然就能够卖300多亿。当然,这不可能是真实的状态,至于出口的定价和疫情的时间长短,目前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以口罩为例,也无法定论,具体我们会销售多少?利润又会有多少?
不过以口罩的数据来看,如果价格能够达到一定的合理优势,自然我们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更何况这也仅仅是以口罩为例,还有最简单的护目镜防护服,当这些相关的医疗设备,他们都是远比口罩要值钱的多。简单的一套防护服来说吧!我们国内的价格就需要400多,对于出口的价格肯定要高于这些,至于企业之间是如何定价的?目前我们是无从得知,只不过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加大,我们的企业也会加大生产力度。这自然能够增加我们企业的利润,也能够为我们换取更多的利益。
只要世界各国的疫情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对于相关的医疗防护设备的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现在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开始向我们求购相关的防护设备,当然,我们的制造能力还没有完全打开,对外出口的能力目前还是相对有限。不过国际市场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根本就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即使是我们目前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那么是否能赚回来我们所遭受的损失,那就要看国际疫情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淡然小司原创!)
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谢谢邀请!
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捷报频传,而新冠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之时,我国相关和临时转行的企业加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有多层意义!
其一,主要以供应本国抗击疫情为主,在抗击疫情取得决定性战果后,在满足国内需求和适度储备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一部分企业将剩余产能用以向国际市场出售。
其二,出口防护物资必须秉承帮助全球抗疫战略为主,即出口防护物资,主要是面向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价格相对不会太高,想要将50封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弥补回来基本不现实,主要目的还是维持企业的良性循环。
其三,各个企业出口的防护物资,应该按照优先完成配合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已经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向一些国家派出了医疗援助团队,出口物资应该以配合这个策略为主。
其四,我国在爆发疫情初期,一线防护物资急缺,一些友好国家、民间团体、国际组织和企业人士对我国进行了非常关键的积极物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当时我国抗击疫情战斗,因此,出售物资也应该以优先向这些国家、组织、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供应,考虑到有个别国家经济能力较差,诸如:伊朗、巴基斯坦和塞尔维亚等国,应该考虑以赊账的方式,先供应让对方抗疫急需!以后进行结算!
第五,不限制一些企业和单位,向非疫情爆发严重的地区企业出售一些防护物资,但优先级别是满足以上四条的基础上!
总的来说,钱挣不挣的回来不是核心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到,诸如五菱汽车、比亚迪和格力等企业在我国疫情爆发时,严重的防护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以极为迅速的速度,克服没有设备、人员和原料情况下,发挥有担当企业的作用,跨行大力生产口罩等抗疫所需防护物资,对我国抗疫成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他们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口罩都是以极低的价格对国内销售,而且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只是免费的共性,诸如:著名的五菱口罩,只送不卖!他们大部分不赚钱甚至亏钱!
相信这些企业的关键时期的勇于担当,必然会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对这些企业以后的发展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
真诚的感谢一切为抗击疫情努力的朋友!
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非常时期,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非常效率,在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出现之后,由于我国严重缺乏医疗物资,使得我国国内的大量企业纷纷放弃本身的产业,开始转入医疗用品的生产中来。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旅程中,造汽车的BYD开始造口罩和防护服,造家用电器的GL开始造口罩和防护服,酿酒的酒厂开始生产医用酒精,饮料厂改造生产线转产消毒液,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把我国从一个医疗物资紧缺的国家,硬生生地建成了一个世界医疗物资生产大国。
根据我国纺织商业协会的估算,在各企业的跨界支援下,2月底我国的口罩产能已经从1月份的2000万只/天,扩大到1.8亿只/天,同比增长800%,使得我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工厂”。
这其中不仅仅是国内企业支持国家防疫工作的情怀,更加是对即将到来的全球医疗物资市场的追赶,因为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已经使得全球的经济发展,均逐渐陷入到了停滞之中。
而意识到了新冠肺炎严重性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比如意大利、法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学习我国的防疫模式,在国内展开全国封城行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停滞状态。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所有经济体的发展,都将有可能开始进入减速甚至倒退的状态,这一点已经从美国股市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熔断三次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这也使得我国这种以出口经济为主要导向的国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经济局面,而在这个时候加快转产医疗用品,将会成为很多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活下去的机会。
因此,从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后,已经开始有很多国家纷纷向我国求助,而我国在帮助这些国家的同时,也让我国巨大的产能找到了市场。
比如美国政府就从3月8日晚间开始,对从我国进口的包括口罩、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100多种医疗产品免除了进口关税。
此外,意大利与我国达成了800万只口罩的采购协议,总价值1360万欧元(约1.05亿元人民币);而韩国也决定从我国采购1亿只口罩,用于本国的销售,而此前怼过我们很多次的挪威和瑞典,也开始计划从我国采购相关的防疫物资,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因此对于我国国内的企业来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被看做是一场灾难,但是在灾难过后,也同样能够从中寻找到活下去的一丝机会,虽然在这场疫情浩劫中,会有很多企业倒下,但是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则将会获得更广大的空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