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看表面觉得不可思议,可是仔细考虑一下也就是很正常的。

比如,父母打工一天100多元,吃穿用度要么是单位的,要么自己回家吃。很多父母,是农村人附近打工,各种粮食蔬菜都没有问题,各种日常消费要省钱的多,一月500块钱都花不了。

另外,农村老人经常是一有功夫就打工的,比如说哪家建房去帮忙。一个工两三百元,他们可以立即请假,甚至把单位的工作辞了,转为帮忙建房。能多挣的钱就多挣,能攒的钱就攒起来。

父母老人没有保险意识,总是需要自己攒钱应对风险。所以,有时候孩子急用钱,他们能拿出几十万,让孩子们不敢想象。

年轻人呢?打小日常的吃喝拉撒都是父母照顾的,他们的消费档次要比父母高的多。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去种地生活。在城里有没有自己的宅基地,于是很多年轻人就需要买房、贷款。不买房的,那就需要租房。

在一线城市,确实你吃苦耐劳,一月能挣万儿八千。可是一个月房租三四千就让你去掉了近一半。城市生活贵,日常的衣食住行、水电暖气都需要交钱。

如果有了孩子,那可是标准的碎钞机。有的年轻夫妇一个不行,还要两个。所以负担也重。

月薪七八千,月底一样光光。如果想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那就自己一分一分的记账吧。记账是个好习惯,不仅能够让你知道钱花哪里,而且能让你不自主的节俭呢。不信试试吧。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年轻人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呢?原因当然是因为年龄的差距所致:

一,父母们的年龄现在大了,他们的社会经历至少要比儿辈们的社会经历多出二十余年,虽然他们现在每天的收入只有一百多块钱,算是低工资行例;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还是保持在以前的“省吃俭用”的传承之中,吃最便宜的,穿最差的,不该花的绝对不去花,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能把钱存下来;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就不同了:赶潮流,追新鲜,求刺激,耍酷,不甘人后,互相攀比,啃老族思想,月光族思想等等,莫说一个月六、七千工资,就是有六、七万工资,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讲照样是存不下钱的。

二,当儿辈们能挣到七、八千月工资的时候,父母们也就老了;当他们的年龄变老了以后,可能也就过了给儿女们教养婚配和给他们的父母们养老尽孝的最大开支期了;所以,他们每天挣到的一百多块钱,在除了用于维持住自己简单的生活开支外就可以全部存下来了;而年轻人就不同了,虽然在年龄上有年轻的优势,能赚到的收入也更多,但是这个年龄段也是他们的人生中付出最多的开始:房子、车子、结婚、生子、人情客往、甚至还到了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有小孩要抚养的年龄,以区区六、七块钱的月工资,怎么还能有存款呢!?

图片摘自网络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许多人以为父母打工一天100多块钱可以省下来,是因为许多为人父母的,挣了钱以后不舍得吃不舍得花,把钱省下来,所以即使收入比较低也会有存款。

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们不舍得吃不舍得花,难道是他们傻,不知道东西的好坏吗?不是,他们之所以不舍得,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挣的钱还有其他的用途,比如子女的房子,车子,孙子的学费衣服,自己将来的养老等问题,都需要用他们微薄的工资去支付,所以无论他们的工资多么低,他们都要省下来存下来一部分。

我经常路过的工地,经常见到那些出来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一天挣一百多块钱,但他们大部分人除去每天必要的花销,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花钱。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大手大脚了,他们父母子女等亲人就会做难。

而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一月七八几千,却可能不够花到月底,成为月光族。不是他们挣得少,而是他们把挣的钱只用到了自己享受方面,同学聚会,自己衣物,朋友礼品等,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省一点,为以后的日子多准备一些。他们眼中只有眼前没有将来和永远。

另外年轻人还有依靠,那就是他们的父母。当他们需要伸手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提款机,就是他们永远的后台。父母无论怎样的贫困,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省下东西给自己的子女。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我和我老婆就是低收入,打工这么多年我在乡下修了二层楼房用了二十多万,还把两个女儿养大了,我女婿现在也是七八千一个月他们为什么钱还不够花,他们每天的零食都比我一天的生活费高一二倍,还有他们一年在外面酒店火锅店里吃的次数都超过了我这一辈子在外面吃饭的次,这就是生活差距,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主要原因是他们省吃俭用;就拿我的父母来说,因为是农村人,家里种有菜园,蔬菜什么的都不用花钱,平时就只是花钱买点荤菜,但是就荤菜也不是顿顿都有,只是偶尔打打牙祭。有次跟母亲打电话,她无意中透露,一个月之中,生活费只花了不到100块。心酸之余也很佩服父母的节省。另外,父母的穿着打扮只是整理得体,不讲究价钱名牌,在如今物价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自己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也就几十、一百来块。就这样,一年也添置不了几件衣服。

第一如果你没有结婚,或没买房子,父母要为你准备一定数量的钱来应对你结婚买房子大事。他们挣得少不敢乱支出,穿衣吃饭都很简单。他们没有高档衣服,也不敢经常到外面吃饭。存钱一切为了子女。第二,如果子女都已结完婚,说明你父母年龄最少也得有五十多岁了。到这个年龄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注重身体健康,鱼肉不能多吃了,穿衣服都是宽松型的,大部分人都爱穿运动服装,所以也不会买高档衣服了。第三,要掂量掂量父母为什么能存下钱的这个事情。别人买一双运动鞋八百多元穿在脚上当然舒服,挣钱少的只能买双二百多元的穿。存下钱来还要防老,如果没有钱,他们有个小病吃个药打个针什么的,他们问你们要你们能拿的那么顺利吗?

养成存钱好习惯。不用多,每月100元都可以啊,天长日久就多了,父母们的钱就是这样攒下的,我老妈没工作,儿女们给的钱攒起来,自己再出去捡点破烂(能活动身体,我们也就默许了),几年下来,居然攒了2万,自己买个小楼(旧楼,小镇房子贱),住着多硬气。除了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做点什么兼职,挣点小钱,现在挣小钱的方法很多,比如派派(答题挣钱),指到钱来(转发文章挣钱),步步夺金(走路赚钱),我本人出于爱好做手工,也赚了有2000多了,钱不多,但是在涨,可是年轻人的钱一直是零或者负数,哪能行?

无论做什么,只要想到了,马上去行动。太多的人,尤其年轻人做事拖拉,不是没想法,而是晚上躺床上想法千千万,一觉醒来还是走老路,认为自己还年轻,来日方长,可是要知道,钱是慢慢积累的,不可能一夜暴富,所以一定要快快的行动起来,龟兔赛跑的故事知道吧?最后谁赢了?头脑灵活的你,应该明白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你去观察身边能存得下钱来的人,自控力一般都不会太差。反之,自控力不算好的人,存钱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你可以想一下,你身边那些能每天记账的人,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比其他人都有计划得多?一旦有计划和预算控制,很多开支是能够想办法降下来的(比如提前查询旅行的机票信息,提早预订等)。

我们父母那辈人在这一点上是比我们要优秀的。他们往往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所以每个人能分配到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在那个年代每家的消费都是一场严格的“计划经济”,包括每家人的兄弟姐妹按照成长发育的时间表,很多东西(衣物、玩具)都是要传递使用以节省成本的,这使得那一代人比我们更能够在一生中严格遵守财政上的预算。我们不记账,不知道钱去哪了。现在挣钱的,出去玩花个几百上千跟玩儿一样,但人的记忆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开支,下个记账软件用个半年,绝对惊呆你。

谢谢大家评论转发

为什么父母打工一天一百多块钱能存到钱,而我们一个月七八千却没有存款?

因为父母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消费能省就省,为下一代打好经济基础,而我们则是有钱就花,根本不考虑今后的经济开销,所以父母一百多块钱一天能存到钱,我们一个月七、八千,也是月光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