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教师制度的缺憾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制度耿耿于怀,主要是教师节们觉得大家教课水平差距不大,凭什么有的人是初级职称,有的人又是高级职称?职称差距拉开了,大家的工资待遇很不平等。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一入职只能按照初级职称来定工资。但实际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教课最多、工作最辛劳。很多老年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以后,都会逐渐转退二线。也有的地方说有高级教师看大门、管食堂的现象。

另外,在职称制度考评的时候,过去要求发表论文、计算机考试成绩、英文考试成绩等等都有要求。很多在乡村从教的教师,往往由于条件艰苦、消息闭塞,评级机会不如城镇教师。

所以,很多人对教师职称制度有一些意见,但是废除教师职称制度是不可能的。

职称制度的必要性

职称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之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从2019年6月起,《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办法(试行)》发布,国家开始出现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所以,职称制度只会越来越好,而不会被取消。

职称制度,作为考核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一种制度,跟工资相挂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大学中的教授、副教授、讲师这样的级别一样。

对于中小学教师,由于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需求差距并不大,可能职称制度确实有一定的不适应。不过,职称制度是他们提升待遇的重要方式。

未来的方向

未来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重点照顾乡村中小学教师。山东省明确在乡村中小学从教10年、20年、30年以上,申报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辽宁省对于乡村从教20年以上、2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黑龙江省对长期扎根农村基层一线累计从教30年,对当地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教师,可破格申报认定基层高级教师称号。

职称制度,不可能沦落为自然晋职的一种机制,这样必然会导致人浮于事。而且工资自然晋升机制有薪级工资制度就够了。国家可以通过职称晋级,引导教师们努力的方向,而不是靠时间。比如山东省要想晋升高级教师,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乡村中小学任教时间,另外还要有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以及班主任的从教时间等等。未来国家可以增加更多的要求,当然也会对不合适的地方,比如英语、计算机级别予以降低要求甚至不作要求。

对于年轻教师反映的工作量大的问题,国家会调整超课时补贴和班主任补贴的标准。比如青岛市在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课时量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分配权重,并通过改革提高班主任津贴,将班主任津贴提高至人均每月800-1000元。

国家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待遇的水平,不达标的地区要限期整改。对于东部地区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率先落实,国务院将适时开展督查。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确实是在不断提高的。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教师400人,承诺年薪本科26万+,研究生28万+,全日制博士生还有20万元的安家费。相信如果有这样高的工资待遇,大家就不会太在意职称问题了。

未来职称制度肯定会继续存在,不过会更多的考虑到大家诉求的各个方面,比如乡村教学、平时教学付出、班主任待遇等等。但是各项差距应当不会缩小,毕竟我们还要依靠职称制度引导所有老师以努力方向呢。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谢邀。我认为(个人观点)教师职称制度应深化改革,不然的话还不如取消为好。教师职称制度实行以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初衷。开始时,小学高级教师(中级)和小学一级教师工资相差不十分明显。可现在越差越大,很离谱。同样年令的教师,教学任务相同,辅导任务相同等等,只因一个职称每月2工资竞差千元以上,说得过去吗?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讲按劳分配吗,干吗把职称搞得神乎其神,况且现在评定的职称根本体现不出一个教师实际水平,体现不出教师的实际素质,个人观点莫不如取消为好。如实在需要评职称,最好拿出最完善的评聘办法,并且与工资脱钩,相当一个荣誉奖状就夠了。至于以前评聘过程中的潜规则我就不说了。最后一句:不喜勿喷。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本人三十五年教龄了,一直在农村学校一线任教,且成绩每次都是本片区前一或二名,有啥用!连个市级荣誉都没有,奉劝一线的教师别光低着头拉车了!到头来只能是让部分人耻笑!这样的晋级制度只能是让部分人优先富起来!还是自然晋级比较合理!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可以参照公务员晋升的标准执行,优秀的可以提前晋升,一般的可到年限普遍晋升,表现特差或有违反教育教学行为受过处分的,可继续延迟晋升。

还有必要缩小级差工资,增加工作量、绩效以及教龄工资,此举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教育发展。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大多数教师反对职称制度,就足以说明职称制度的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挫伤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这是教育高层应该积极的科学的面对教师的耿耿于怀的抱怨,为了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希望所在。

其一,长期的职称制度运转凸显岀:1,这个职称晋升制度始终存在着诟病。不合理,指标少,不公平,凸现差距过大。提高不了教师整体上积极性。2,职称的目的主要起到“点龙画睛”彰显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其实反过来失得其返,取得了副高职称就中止了努力,卸下了担子,摆起了资格,在职业上到了顶点,且沒有作为。这样的职称评定,评懒了教师的动力,又挫伤大多数教师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难道谁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哪一个被评上“副高”以后又会站在一线讲台上耕耘,都享福去了,这是普遍的现实。

其二,整顿教育,为人师表是关键,耕耘到老是忠诚。提高大多数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是中国教育最主要的方针。才能是不让老师因职称枷锁套住了忠诚教育的赤诚之心。

其三,取消职称,制定年度考核奖励教龄跟进、教务、课时业绩等有效机制。提高整体上的教师积极性。其实,多少年来职称的评定并没有激发教师执教、爱教的热忱,相反助长了教育领域的不良风气。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老师说,我即将退休,评上高级职称也有10多年了,一直以来,在评职称上没有吃过什么亏。但是,我还是认为职称评定制度还是取消为好。一是,职称评定已经变味了,让高尚的职业变成了勾心斗角的职场。客观上说,评定职称的条件设置比较宏观,各地具体细则不一样。教师队伍有些投机钻营的人,不去用心教书,对照条件千方百计搞晋升,结果是老老实实工作,认真教书的老师不如那些投击钻营的老师。二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评职称要论文,论文多了要有处刊登,自然办杂志的多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刊登是要交钱的,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了,大量的浪费了国家纸张、有限的教师数量、无数一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带坏了教育的风气。三是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过去许多年啊,腐败横行,要晋升职称,几乎都要学会“董事”,不早做铺垫,那是没戏的,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教书育人的教书匠也不得不送礼了。老师都这样做了,还有底气教育学生吗?四是职称工资差距拉大,心里难以平衡啊!五是高级职称一旦评上,高枕无忧,倚老卖老,就不思进取了,拿着高工资,不好好带课,有许多人大小混个头目,或者干脆到后勤,就不带课了。极大的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热情。特别是那些同班同学工作能力差不多,职称不一样,工资待遇差那么多,是个啥滋味?总之,上上下下,兴师动众,搞职称评定,弊大于利,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真是得不偿失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