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人的每一份经历都非常重要,即使再失败,我们也不会失去过去。
44岁失业了,确实非常可怕,正常的体力劳动者再就业就非常困难了。可是,多数高收入人群却不同。
比如说企业管理人员,44岁正值经验丰富之年,相信有过去的经历,到什么公司都能发挥出能力来。当然有可能属于被一流公司抛弃的管理层,但是二三流的公司仍然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只要不言放弃,似乎没有失败可言,看看这两个人:
贾跃亭,又被称为“下周回国贾跃亭”,似乎已经长期滞留美国了。从乐视网崩塌开始,孙宏斌接手了乐视,贾跃亭专心去造车。后来又向恒大融资10亿美元,结果不欢而散。再次从九城融资以后,钱要花光了。为了保证法拉利未来的前途,卸任CEO。他可能是很多人口中的老赖,但是却仍然比很多人成功的多。相信,即使他面临了多次失败,只要没有放弃,就不是彻底的失败。或许他的坚持,还是债主眼中还款的希望。
王欣,1980年出生,因为快播一案,入狱三年零六个月。2018年2月顺利出狱,出狱之后又迅速创办了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虽然说拿这两个人比不恰当,但是人生永远不可能失败到一无所有。
所谓的人脉,只不过是原先做生意时形成的工具。任何人至少都会珍惜一面之缘,相信只要是过去的熟人,如果不谈及生意,只要上门去一餐一饭还是可以要到的。生意场上实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你能够提供足够的利益,以往的人脉也将会迅速打通,绝对会比你一无所有,要强上100倍。
所以,失败了就不要轻言放弃,爬起来就是了,怎么都会有饭吃的。
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来说说我自己。1995年,23岁大学毕业进入垄断国企,待遇不错。2002年,30岁进入国企三产,要害部门中层干部,核心层。36岁提拔成副总,分管关键业务部门,有公司股份,“朋友”多到你们不会相信,通讯录上有过万联系人。2011年,39岁,公司经营不善,每况愈下,跳槽到上海,一家央企3级公司,副总,同年,在南京成立了个人控股的小公司,交由跟我出来的老部下打理。2013年,41岁,上海那家公司,由于行业低迷,不行了,3月底,我辞职回到南京,专心经营自己小公司。回来才发现,两年时间,已经亏损300万元,被手下坑了。焦虑、愤怒、后悔,失落,迷茫,让我睡不好觉。还好,我内心够强,没有垮掉,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先召开家庭会议,把实情通报至亲,也告诉他们,我有能力有办法快速东山再起。同时,召开公司会议,开掉内鬼,调整方向,裁撤冗员,减少开支。公司员工从23人减少到4人,每月支出从26万元减少到5万元。同时自己全情投入,不再做甩手掌柜,重新梳理朋友圈,重拾有价值的人脉。业务联系人从过万缩减到20个人左右。在经营上,有所为,有所不为,低利润、垫资金的项目不接。生活上,坚持网球游泳,保持强健体魄。加强朋友间感情联络,喝茶打牌美食喝酒,积极社交。没事回家做菜吃饭,家庭和睦。当年,2013年,止损。次年,2014年,盈利。2015,2016,2017年每年都有进步。2018年,大家都说生意不好做,我公司盈利并没有下降,年终又传来多个新项目落地的好消息,2019预期会更好。我想告诉你,中年失业,不是好事,但只要你把握好自己,不要气馁,努力拼搏,还可以柳暗花明。祝你好运!
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先解读三个关键词,厘清一下问题的逻辑。
高收入:这个年纪,怎么着也得月收入三万以上,在企业应该是中层以上岗位了。
失业大军:说明以前不是做生意的,应该是上班族。
人脉尽失:说明以前的所谓人脉全部是基于工作平台而建立的。
所以,上面的问题也可以描述成:44岁的企业中高层,没了工作,失去了平台,后面的路要怎么走?
对男人而言,四十岁的年纪,是最好的年纪,也是最糟的年纪。- 说是最好的年纪,是因为对有事业和工作的人而言,它是做事业的黄金年龄,此时的事业如日中天。
- 说是最糟的年纪,是因为对没有事业和工作的人而言,它是会把人彻底压垮的尴尬年龄,此时的男人,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却是家里人人需要依靠的对象。
44岁的企业中高层,一旦被裁员,没有了收入,没了平台,后面的路怎么走?有以下建议:
- 利用优势创业
职场上做到这个年纪,虽然没有了平台,但朋友应该多少有几个,积蓄也会有一些,最重要的,肯定会有一技之长或专业经验。
这些,都是创业的必备资源,需要充分利用。但这个年纪,精力和心态都跟年轻人不太一样,要调整好心态,奋力一搏。
娃哈哈的宗庆后,就是42岁才开始创业的,靠着蹬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冰棍,硬是创立了自己的饮料品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饮料帝国。
2. 继续找工作
如果自觉不适合创业,想稳妥一点,那就在自己的领悟和行业里继续找工作。这个时候,就不要轻易改行了,普通人是很难改行成功的。
如果自己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找工作应该不难,可以奔着同等职位和待遇去找;如果不具备这个底气和优势,那就只有放低自己的身段,暂时屈就一下。毕竟身上背负着责任,不能吃闲饭干坐着。
3. 改行转型
这是最难的一条路,因为需要一切从头开始。没有极强的承压能力和毅力,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个人特长的话,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但越是难的路,越走会越顺。人到中年被企业裁员,说明之前的工作可能并不适合自己,自己在之前的领悟没有竞争力,所以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努力,焕发事业的春天。
知名自媒体《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以前是央视主持人,但总感觉做主持不是自己想从事的事业,于是选择从央视辞职。
在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凯发现,可以利用自己擅长讲故事的特长,来进行内容创业。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和运营,王凯的《凯叔讲故事》,年营收达到几千万元,成为了人生赢家。
所以,中年人在职场半途落马,不要气馁,只要敢于面对自我,不轻言失败,找准自己的方向,一样可以奋斗出光明的未来!
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我很愿意用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你。
我今年46岁,曾在一家国有投资公司担任高管。去年公司被别的集团兼并,我突然被发配了一个虚职,从以前的管理4个重要部门,到现在手下一个员工也没有。收入也随之下降不少。当时我整个人非常郁闷,有点适应不了这种高空坠落的感觉。
经过3个月的思考,我从原有的失望,怨恨,逐渐认清了将来的形势:国有企业的未来,谁都不能说清楚它的走势;我本人在国企的发展,也完全不能由自己掌控。中年人,再去市场上跳槽,完全不具备任何优势。那么为什么不能趁自己还没有老,钻研一个符合自己少年初心,而且可以达到专家水平的领域?
我一直以来都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于是我决定往婚姻家庭治疗方向发展,而这个领域的世界最强在美国。我下了一个决心:辞职,去美国学习!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考托福,考GRE,申请了10所美国的学校。今年5月终于拿到了梦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9月份,我就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我决定从50岁开始,一直工作到70岁!为了自己的初心,发起新一轮拼搏!
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我和你一样有过同样的经历。我的前半生就像过山车一样的跌宕起伏。
零六年以前,我有一家自己的广告公司。在市中心有两套住房,爱人在部队服役,团职,一个女儿,生活安逸。家庭幸福美满。这样的状况在06年年初被打破了,最后化为乌有。
1,零六年年初。有人高薪聘请我去广东,由于长期在当地的圈子文化和安逸的生活,滋生了自己的自负和自大,一向自以为是的我。萌生了去外面闯荡的想法。
2,在这个朋友的蛊惑下,我决定先到广东了解一下,他用花言巧语,把我忽悠到了广西南宁,他们为我量身定作了适合我的洗脑流程,10天以后我被成功洗脑。
3,卖公司,安排好家事后,专职在广西从事起了1040纯资本运作的传销,经过了10个月,终于上了平台。(所谓的老总)知道了真相后的我,由于下面亲人太多,无法后退,只能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的侥幸前行。
4,三年多以后东窗事发,我也因此受到了刑惩,几年的付出全部烟飞灰灭,12年年底,重获新生的我,回到家乡,把仅剩的几万块,给了二个直接的下线,自己只带了几百块钱,来到了天津,那段时间里,真的很颓废。
一三年年初,那个时候我已经掉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一个人最倒霉也无非这个样子了,我又回到老家,卖掉了一套房子,作为起动资金,经过了五六年的打拼,现在的我已经完全走出了低谷,回复了自信。几经波折,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状态。
人在最低谷的时候、调整心态最为重要,找到适合你的行业,不要着急。慢慢地去做。44岁还不算太大,要有耐心,知道适时的弯腰,从头做起,脚踏实地。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过去,要把这种经历变成经验。勇敢地面对现有的状况,希望你早日走出困境!走向再次的辉煌!
44岁,从高收入人群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之中,人脉尽失,该何去何从?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40岁以上中年人经常会遇到。我在09年时也是如此,因与老板在品牌定位上发生严重分歧,决然从品牌总监岗位上离职,为不伤及付出数年心血的品牌,也与老板握手承诺,挥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人脉,不再进入其他同业品牌公司。失业一段时间,高不成低不就,花光离职金,最后只得与早年认识的台湾朋友,远走东南亚重新谋生路。
从题主问题表述看,题主人脉可能比我当初还窄,那么何去何从呢?
我认为首先要打开我们自己的心结,放下曾为高文凭高薪酬高级岗的包袱,从头再来。我当初就因为背上这包袱,在国内迟迟找不到相应工作,直到遇见一位台湾朋友。当初他在大陆办厂,风光了一段,98年金融风波中折翼返台。再次相见时,他说回台后,为了生计与还债,他当过超市收银员,在南投卖过山东大馒头。刚还清债务,一位之前的大客户认他人品,邀他去柬埔寨分公司担任专员。也正是他邀我一同去,回到基层,从生管做起。
上月下旬,我去新加坡游玩,从鱼尾狮打车回酒店。一路和司机海聊,之所以一见如故,就因为这位郑师傅曾经在上海外资银行任职十年,我们有许多共同语言。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毕业生,九十年代在上海就年薪近50万的金融精英,返回新加坡后,一样欣欣然开的士,言语中毫无失落感。
(郑师傅手里提着要送我的肉脯)
正是这些接触和亲身经历,让我感觉,人生大落差摆不正自己的现象,也许在我们大陆特别强烈。其它地方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大家基本都能持平常心对待。人类已步入人工智能大变革时代,职场大裂变在所难免,相信我们也很快能适应这种起起落落。
所以我认为题主无须焦虑,重新盘点自身技能与资源,放下包袱,大可以降维求职,或利用一技之长自谋职业,从头再来。
路上起起落落,回头望时,也是一道亮丽风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