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中国《财富》500强最新排名显示,京东名列第17位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第23位和腾讯第53位,这样说明京东自营方式和自有物流的重资产方式赢了吗?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很多人很诧异,最新《财富》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京东的排名比阿里和腾讯都靠前。京东排名第18位,阿里排名35位,腾讯排名33位。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财富》企业500强是以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因为财富的编辑们认为营业收入是反映一个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营业能力。因此,坚持以营业收入为主要标准。

不过,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单纯营业收入评判一个企业是不对的。京东的市值只有阿里的1/10,盈利只有阿里的1/23。京东是一个自营的企业,因此很多现货收入都可以计算为营业额。京东2019年收入是4620亿元,而阿里的营业额只有3452亿元。天猫和淘宝平台,由于只是平台,所有的交易额并不计算为营业收入。而现在考量一个平台的价值则用的是GMV,并不是单纯的净营业额了。

像沃尔玛一直牢牢占据世界财富500强的首位,2018年营业额是5003亿美元。但是沃尔玛价值并不很明确,像亚马逊、苹果、微软,三家高科技企业市值都突破了1万亿美元。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却是苹果公司。

《福布斯》杂志在排名的时候就更加的复杂了,它要综合考量销售额、利润、总资产和市值。

《财富》评选要求企业数据必须公开,因此榜单多是以上市公司为主,非上市公司由于不公开数据信息很难统计。所以很多企业并没有入选《财富》500强:

第一,华为。华为公司可谓是我们我们中国的最重要高科技公司之一,跟阿里腾讯一样。2018年华为销售额7212亿元,利润593亿元,完完全全评选500强没有问题。可是我们只能在世界财富500强2018里边找到华为。世界排名72位。

第二,中国烟草。中国烟草2018年的营收超过了11556亿元,上交国家财政总额是10000.8亿元。

第三,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和抖音作为字节跳动集团的代表,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非常成功。2018年估值已经超过750亿美元,营业额超过500亿元,预计2019年超过1000亿元。由于没有上市,也没有进入到评选标准中。

因此,《财富》的标准是不是老了呢?自有大家评判。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这很好理解。阿里巴巴是一个单纯的平台,提供撮合作用,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交易量,是没有计入阿里巴巴的营收的。这些交易量,绝大部分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各个平台上的买家卖家间的交易额。

淘宝和天猫则提供一个平台,不过多干预平台自身的管理。不过自营模式比较渠道数量少,物品种类少。

阿里巴巴集团2018财年收入2502.66亿元,2019财年收入达3768.44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8.3亿元。

京东是以自营业务为主的,大部分京东商城上销售额,都是计入京东的营收。说白了,京东有点像中间的批发商,或者说是渠道商,代理了无数的品牌。因为京东走的是重资产道路,物流也坚持自建,物流仓库全部自己运营,很多物品都存放在京东仓库内。

如果从交易量上来看,京东比阿里巴巴差远了。要知道,2019财年阿里的中国零售商城成交总额为57270亿元。

没错,是5.7万亿元。 阿里巴巴的财年是从2018年4月1日,到2019年3月31日。

从活跃用户数量来看,京东也是逊色于阿里巴巴。截止2019年3月31日,京东过去一个财年(时间跨度副与阿里巴巴一样)活跃用户为3.1亿。

截至2019年3月底,淘宝天猫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是京东的一倍还多。

《财富》的排名,是根据营业收入做的排名。京东基本上在平台上产生的交易,都纳入了自己的营收。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主要是广告费、服务费以及交易佣金等。

这连个平台不是同一个类型。 腾讯是一家社交平台,主要营收来自游戏,于他们俩家又有巨大差别。游戏这玩意,虽然营收当量可能比不上大电商的营收,但利润率奇高。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2018年的中国《财富》500强排名显示,京东排名第十七,阿里巴巴排名第二十四,营业收入差了将近整整 1000 亿。

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京东能够比阿里巴巴高出这么多,这一年,难道京东发展得这么好吗?要知道,过去的一年当中,京东可是负面新闻不断。特别是刘强东性侵案,更是对京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什么反而超过阿里巴巴了呢?

我只能这样说,这种变化,不是京东变得更好了,而是阿里巴巴变差了,阿里已经逐步暴露出发展的疲态,其内涵并不深的问题,开始被时间逐步推到了肉眼能够看得的地方,而不是过去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地方。

事实也是,在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实体产业重要性的情况下,互联网经济也一定需要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而发展,而不是一骑绝尘,更不是用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即便互联网巨头们用尽一切办法去说服各方,认为互联网也是实体经济,仍然无法从心底让舆论和公众认可。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帮助,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是,互联网经济过度发展,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伤害,这也是现实。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发展互联网经济时,十分慎重,原因也在于此。

恰恰是,我们在发展虚拟经济方面,有点放得过宽过松了,以至于互联网巨头们创造的所谓财富,也与互联网一样,有点虚。财富榜揭示的,实际也是这种景象。所以,对京东与阿里巴巴在财富榜地位的变化,不要太过看重,意义并不大。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问题。《财富》中国500强仅做参考,京东与阿里巴巴、腾讯远不止收入差别。篇幅有限,我主要比较京东与阿里巴巴。

京东与阿里巴巴比收入。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主要是以营业收入为基准考量,京东的收入确实高于阿里巴巴。就拿双方相同业务比较收入,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有电商业务。京东采取的是沃尔玛式的自营模式,交易流水、销售货款全部计为京东收入。阿里巴巴采取的是万达广场式的平台模式,交易流水计入商家,算作自己的只是交易佣金、广告费和服务费用,如果把平台商家的收入也算阿里巴巴的,将肯定超越京东。京东与阿里巴巴比利润。京东的盈利能力远远低于阿里巴巴,2018年京东净利润5亿美元,而阿里巴巴为139亿美元。举两个差别:第一,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主要是商家管理,阿里巴巴平台收费模式是轻资产、轻人员运营,盈利模式很稳定。京东电商是自己打点平台,从品牌商家进货,再自己销售,类似于网上超市,所以需要渠道、管理、人工、物流等费用,获利就相对困难。第一,阿里巴巴尽量回避重资产,它的物流也是搭建菜鸟物流联盟,将“四通”全部纳入,而京东自建的物流体系,长期不对外接单,消耗大量的资源也没有那么多的自营订单满足,京东烧钱建物流,只能通过外部接单才能弥补亏空。京东与阿里巴巴比业务。京东主要业务是京东商城、京东数科与京东物流。京东数科前景较好,包括京东城市、京东农牧、京东钼媒等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自动化改造需求。京东商城在国内增长乏力,京东物流转型压力很大。阿里巴巴包括电商(淘宝天猫)、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物流技术平台(菜鸟)、云计算(阿里云)、数字娱乐(阿里影业)与其他创新项目,下设达摩院企业智库机构,各项业务都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物流、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处于较快发展期,达摩院研发的前沿技术与专利,将带来更大的回报。总体看,与阿里巴巴相对多元的产业体系看,京东还是一个偏电商的公司。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这个只是表面现象。

    京东营业收入超过了阿里巴巴,但是京东的利润为-24.91亿元,即亏损近25亿元,而阿里巴巴的利润达到了696.42亿元,相当于京东的700多倍,下文具体说一说。

    1、京东收入高于阿里的原因?

    京东和阿里的经营模式不同。

    京东是B2C模式,即商家对客户的模式,以京东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相信很多小伙伴在京东购物,首选京东自营的商品,选择第三方的比较少。平台上的每一笔自营收入都会计入营业收入中。

    阿里是C2C模式,即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只是第三方平台,阿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交易佣金以及技术服务等,平台上的商户销售流水并不会计入它的营业收入中。

    简单的做个比喻,京东就像实体超时,自己进货自己卖;阿里巴巴相当于房东,出租平台收取费用。这里以2017年双11为例,京东销售额为1271亿元,这些要计入京东的营业收入;天猫双11位1682亿元,这些不会入阿里的营业收入。

    2、京东利润低于阿里的原因?

    京东的体量比较大,营收超过了阿里,但是利润远远低于阿里。

    阿里的广告、交易佣金、技术服务的钱到手之后就是营业利润。

    京东每卖出一个商品,要扣除进货的成本、配送的成本,因此支付的成本远高于阿里,因此利润要远低于阿里。比如京东全国配送员工超过了10万人,不仅是人力成本,还要维护所有的仓库和配套设施。

    总之,《财富》杂志只是从年营业收入进行排名,能够反映出一家企业的“体量”。虽然京东的营业收入超过了阿里、腾讯,但是利润率远远低于阿里和腾讯。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最新《财富》公布京东营业收入成功超越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你怎么看?

或许我们搞错了概念,营业收入高并不能证明什么问题,也不能说明公司经营状况的优劣,净利润、净利率这些指标才更具备参考的价值和意义。营业收入上千亿的公司可能最终的结果仍旧是亏损,亏损的公司能称之为健康、成功吗?

2018年的中国《财富》500强排名显示,京东排名第十七,阿里巴巴排名第二十四,营业收入差了将近整整 1000 亿,看似京东的营收、发展状况比阿里要好很多,但是看一下利润,我们就会感到非常诧异。京东是负的 24 亿,阿里是正的 696 亿,正负差了 700 多亿。。。

2018年京东在618 的“战绩”还是颇为可观的,京东全球年中购物节这个周期中累计下单的金额达到了 1592 亿元,与 2017 年同期相比下单金额高了将近 400 亿。

但是一片繁荣的背后隐患也在逐步升温。京东在2019年年初的时候爆出裁员风波,京东物流更是重灾区。“末尾淘汰机制”开始实施之后,集团内部军心肯定会有所动摇,人心惶惶之际,想要行以致远还是存在较大难度的。

京东想要赶超上阿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短时间内而言,这完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京东之所以营业收入很高,远超阿里和腾讯,在于他重资产的运营模式。阿里把物流都进行“分摊、外包”,自己提供平台和服务,以收取服务费、广告费的方式赚取盈利。

京东相比于阿里,最大的区别在于自己想要组建“一条龙式的电商帝国”,希望自己有能力形成“贸易闭环”,过大的野心也束缚住了京东前行的步伐。人员臃肿、组织庞大、成本高企,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大而全的企业运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谈及阿里巴巴,我们能联想到的是达摩院、是平头哥半导体、是云计算、是物联网、是AI 芯片。。。阿里巴巴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代名词。但是谈及京东,在我们的印象中他还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电商公司。还是在靠卖东西为生。

京东在美股的市值为 452 亿美金,折合下来为 3073 亿人民币;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市值为 4365 亿,折合人民币 2.97 万亿人民币。两者市值相比整整相差了接近 10 倍!!!

要说营收,最高的就属中国石化,接近达到了 2.4 万亿人民币,但是中石化真的能够称得上我国最顶尖、最有技术含量、最厉害的公司吗?

恐怕,结果是否定的。营收基本说明不了问题,假如能源行业的市场参与壁垒被解除,两桶油估计顷刻间就会从神坛跌落。

总结

京东目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转型期的阵痛也是不可避免的。更为令人担心的是拼多多这一后起之秀的“围剿”,京东未来究竟会怎么走,又会如何面临行业激烈的竞争与角逐,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