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距离退休年龄还有4年,再找工作也很难。用人单位可不可以解除劳动者呢?
如果说是在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劳动者,工龄超过10年,或者连续签订两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能拒绝。这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
但是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并不是说拥有了铁饭碗,怎么表现都可以。还是应当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者的情形主要有14种。一般来讲,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者的情形主要有: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满后能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劳动者不胜任岗位,经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企业以以上为理由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没有本身错误,那么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两倍的赔偿金。
如果是在一个用人单位工作,长达二三十年的老职工,最高可以获得48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综上所述,职工也不是随意可以解除的,如果职工没有错误,应当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才能够解除。
如果职工失业后没有正常的工作,可以申领失业金待遇,失业金待遇最长可达24个月,国家还会给代缴基本医疗保险。
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能否辞退,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执行,其实虽然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讲,除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以外,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
对于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还有4年的人员,用人单位是否有权辞退员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是属于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但是这里前提条件下是在本单位工作满15年,只有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的人,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才属于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如果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不满15年,即使距离法定的退休年龄只有4年,用人单位是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但需要给予经济补偿或是经济赔偿。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精神,除了三十九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以外,都有一个双方协商一致的问题,如果违背了双方协商一致原则,就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不是经济补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标准的2倍。
对于距离法定的退休年龄还有4年的人员,如果劳动者没有明显的过错,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采取辞退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的,这违反了协商一致的精神,也就是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给予经济赔偿。经济补偿的标准是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补偿一个月的标准工资,半年以上不满一年,按照一年计算,补偿标准为离职前本人12个月工资的平均工资。比如在用人单位工作了10年,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赔偿劳动者10个月2倍的工资标准,总计10个月的补偿金标准为5万元,按照2倍进行赔偿,赔偿金就应该是10万元。
除了经济赔偿金以外,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失业保险的,如果失业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在一年以上,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开具辞退证明办理失业登记,领取失业保险金,如果失业保险累计缴费10年以上,最长可以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每月大概就是1000多元,24个月也有近3万元钱,再加上经济赔偿金,估计被单位辞退后可以领到10多万元,这10多万元,除了可以缴纳自己4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外,剩下的可以个人做点小生意,这样4年以后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就可以办理退休了。
总之,距离法定的退休年龄还有4年,用人单位是否有权辞退员工,辞退员工用人单位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或是赔偿。如果职工没有明显的过错,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5年以上,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只有4年的,用人单位是不能随意辞退员工的,如果辞退了要给予经济赔偿;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不满15年被用人单位辞退的,要给予经济补偿。
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无论员工是否即将退休,单位都可以辞退员工,只是法律对于与这类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做出了限制。
想要明白单位是否有权辞退即将退休的员工,或者说是“合法辞退”,必须要结合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解除或终止的理由,二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
解除或终止的合法理由- 合同到期不续签。
- 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员工过失性辞退,这种辞退理由单位无需向员工支付补偿。例如员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刑事犯罪等。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例如员工不胜任工作;劳动合同因客观原因发生重大变化无法履行;患病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等,这种辞退理由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补偿。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这种辞退理由单位也需要向员工支付补偿。
- 协商一致解除。
1、在本单位连续工作不满15年,且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员工。
与这类员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上述理由基本都适用。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类员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或者连续签订过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已经符合了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不能用上述理由中的第1条“合同到期不续签”终止劳动关系的。
2、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员工。
法律对与解除或终止这类员工,做了较多的限制,单位能用的理由只有第2条、第3条、第6条,其他的理由均不适用,换言之,就是只有单位破产倒闭、员工重大过错、员工自愿,单位才能与这类员工结束这段劳动关系。
总结,“有权辞退”必须是在单位想合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前提下讨论,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如果单位不介意违法解除,根本无需考虑员工是否即将退休,大不了支付赔偿金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废话不多讲,一句话告诉你,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法律。
为防止企业或用人单位因员工老了,可能生产能力丶工作能力减退影响他们的利益而辞退老员工,而老员工们又无法律支持去维护自已的合法权利。劳动合同法专门制定了法规来束缚这种行为。
这条法规规定:凡连续工龄达到十年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离退休年龄不满五年的,也可以要求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这里的无固定期限,我理解为长期。这里的长期,我理解为到退休方能终止。
所以从这项规定来分析,职工离退休不满五年的,单位是不能辞退的。
四零五零人员下岗,不好再就业。这类人被称为"线废零件或报废机器”。如果他们大量的下岗,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
所以这就是不能让临近退休的人员下岗的理由和原因,它违法,违法的事就是国家法律法规不充许的行为!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题主问:“离法定年龄还差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我的回答是:“不可以!”为什么?请看下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明文规定:“在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就需要签订无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该劳动者还差四年就要退休了,应该属于无固定期限的劳动者,所以,劳动者只要无过错,单位是不能辞退员工的。
二、有些单位由于成立的较早,经济效益不景气,劳动者年龄偏大,又因岗位设置不足,可以出台一些企业内部退养暂行规定,比如说:距法定退休年龄还差五年的,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退养期间只发60%到70%的生活费;社保费属于个人承担的,单位从生活费里扣除,属位单位缴纳的部分由单位缴纳。暂行规定经职工代表大会举手表决,同意后执行,职工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等等。
三、这样的举措,既可以避免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纠纷,也可以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凝聚单位的向心力,更能体现单位人性化的管理水平。
如果企业强行辞退劳动者,一旦劳动者依法维权、诉诸法律,打起“官司。”单位必输无疑,到那的时候,单位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离法定年龄还有4年退休,单位有权辞退员工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是不允许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说必须要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必须要给予双倍的一个经济补偿才可以,所以说你所他的工作单位是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但是要给你双倍的经济补偿。
比方说你在工作单位工作了20年,那么你就可以获得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一个经济补偿待遇,但是由于你是零退休5年的人群,所以说你可以享受到最长不超过24个月的经济补偿待遇。那么这样一来的话,就相当于是你两年的一个全国工资,比如说你一年的工资待遇是6万块钱,那么你就可以获得12万元的一个补偿。
除此以外你还可以享受到失业金的待遇,失业金待遇也是根据,你失业保险的参保年限来决定的,你的失业保险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0周年以上,那么最长就可以领取不超过24个月的失业金待遇,所以说同样你也能享受到两年的一个失业金待遇。除此以外,你就算个人按照灵活就业的形式来交纳自己的个人社保,那么是可以享受到社保补贴的,所以说对你本人来说经济负担并不会很大。
感谢阅读,请加入我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