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养老金按年划档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我们的养老金要按照工龄计算档次。10年以下是一档,10~20年是一档,20年到30年是一档,30年到35年是一档,35年以上是一档。这种划分方式实际上是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工资发放比例。
实际上企业的养老金计算早就不使用这种方式了,90年代我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采取的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方式。不过相应的差距在越来越大。
2005年国家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已经变成了按缴费年限确定养老金高低的基础养老金、按退休年龄和缴费数额确定高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2014年10月,国家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过对于过渡时期的中人,实施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对于老办法待遇计算仍要使用按工龄计算级别的方式。
过渡期结束以后都要使用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按照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积余额等因素挂钩了。
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对于企业人员来讲,目前是缴费每一个月都可以转化为一定的养老金。而且养老金高低跟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指数、退休年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等等许多因素有关。
缴费39年,如果我们每一年的缴费基数都是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那么我们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
这样,基础养老金等于39%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30年,基础养老金就是30%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各地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并不相同,而且各地的相应统计口径也不一样。从2019年开始,国家要求以全口径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核定缴费基数上下限,估计以后计算养老金待遇也要按照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过去很多地区都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的。比如,青岛市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7570元,而私营单位只有4336元,月平均工资只有5733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主要跟个人账户的余额和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有关。
这样缴费年限就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了。由于我们国家普遍是1996年建立起的个人账户,至今也就20多年。如果我们缴费基数一样,可以说缴费30年和缴费39年个人账户的余额都是一样的。这样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一样的。那么,39年工龄的人就会吃亏吗?国家当然不会这么规定。
对于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国家规定可以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直接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实际缴纳养老保险产生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划算的多。
山东省的过渡性养老金是这样,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指数。
如果平均缴费指数是1,有一年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可以领取1.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另外基础养老金还会计算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社会平均工资是6000元,一年这样的年限就能够增加每月养老金140元左右,非常非常划算。
因此,目前只有机关事业单位还沿用着部分按工龄计算养老金档次的情况,未来将取消。最终大家的养老金计算都会统一到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中,主要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挂钩。
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肯定不是的,没有按照30年或者20年整数来计算的方式,都是按照实际缴费年限或是视同缴费年限来计算。
第一,养老金的计算是按照实际年限来计算。有部分人认为,养老金的计算是按照整数年限来计算,比如20年、30年、40年的整数来计算养老金的工龄或是缴费年限,其实这是对养老金计发方式的误解,不了解养老金计算与工作年限或是缴费年限的知识而造成的。实际上养老金的计算遵循的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高,养老金就会越高的原则的来计算。是精确的月数的。比如有的是39年,有的可能就是29年龄8个月等。当然你这里说的工龄,只能是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除此之外的工龄对养老金的计算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第二,39年工龄就是按照39年来计算,而不是按照30年来计算。39工龄如果都属于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那退休时就是按照39年来计算,如果39年工龄中,实际缴费年限加视同缴费年限只有30年,那计算养老金时,就只能按照30年来计算。30年和39年养老金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缴费年限39年的人和缴费30年的人相比,养老金相差在800元左右,如果是按照整数来计算,那是非常不公平的,缴费年限不要说相差9年,就是相差一年,养老金的差距都接近100元左右。
第三,缴费30年和缴费39年养老金的差距有多大?比如我们养老保险的平均缴费基数为5000元,退休前一年的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我们来模拟计算一下二者养老金有多大的差距。平均按照5000元来作为缴费基数,每月记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为400元,一年为4800元,30年为144000元,39年为187200元。基础养老金部分,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二者的平均值为5500元,缴费一年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基数为55元,缴费30年的基础养老金为1650元,缴费39年的基础养老金为2145元,二者在基础养老金部分的差距为49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都按照60岁来办理退休,缴费30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036元,缴费39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347元。两者相差311元。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总额来看,缴费30年的每月养老金总额为2686元,缴费39年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3492元,两者每月的养老金差距为806元。
综上所述,39年工龄到退休时就是按照39年来计算,而不是按照30年计算,根据我们模拟计算的结果,30年和39年养老金差距超过800元,如果缴费39年按照30年来计算,这显然是相当吃亏的,不但养老金计算时吃亏,而且退休后在每年国家调整养老金时,也是比较吃亏的。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不是的。39年工龄并非按照30年档次计算。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你对养老金的计算存在误解和误区,因为养老金的计发并不是按照20年、30年、40年档次来计算的,而是如实依据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39年工龄,到退休时并非按照30年档次来计算,而是如实按照39年的缴费年限来计算,不会进行四舍五入,更不会分档次计算养老金。
比如你可能有39年6个月工龄,那么也需要折算为年,也就是折算为39.5年来计算。
首先你要明确39年工龄中,有多少年的实际缴费年限,又有多少年的视同缴费年限,因为它主要影响的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
计算基础养老金,需要按照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总和来计算,也就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
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需要知道你的视同缴费年限,符合条件的连续工龄可以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你的过渡性养老金的高低。
现实中,很多人误以为养老金只按工龄来分档次发放,比如一年工龄发放100元之类的说法很受欢迎,但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决定养老金多少的因素不只是缴费年限,还有很多因素。
影响养老金多少的因素包括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缴费水平、退休年龄等等。
如果只按照工龄分档次计算养老金在,不公平也不合理,因为无法激励更多的人多缴费,人人都选择最低缴费的话,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可持续的运转下去。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
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39年的工龄到退休,按照30年档次来算吗?首先你这样的一个想法是错误的想法,39年的工龄就应该严格的按照39年的一个累计参保年限来计算,你的退休金待遇根本就不会按照30年的标准来计算你的退休金待遇。
因为计算养老金的公式是有明确的一个规定,就是说你的个人基础养老金是通过累计缴费年限社保的一个平均缴费指数,还有就是你们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这三个主要的条件来决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自己的累积缴费年限,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缴费年限越长,你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
当然39年的一个参保年限,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你是39年的参保年限,那么你的退休金待遇一定会远远高过,30年累计参保年限的缴费个人,所以说这一点对于你自己来说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也不可能会按照30年的标准来计算你的退休金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39年的工龄到退休,按照30年的档次来计算吗?这个问题或者说你这样的想法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你的累计缴费年限实际上是精确到每一个月的,甚至来说都不是精确到每一年的。那么对于你来说,只要是多参保一个月的养老保险,就可以多获得一部分养老金待遇,当然一个月的养老保险可能最终体现的养老金的待遇上虽然不多,但是它的计算方式确实是这样计算的,是根据你的累计参保的缴费月数来计算。
我们都知道最低缴费年限需要达到十五年以上,那么十五年换算成月份就是一百八十个月,所以说在计算退休金的时候都是根据你的缴费月数来计算自己的一个退休金待遇,那么你的缴费年限越长,实际上你就获得更高的一个养老金待遇,很明显,三十九年的一个缴费年限,相比于30年的一个缴税年限,那么就可以多获得一个不少的养老金待遇,因为毕竟有9年的一个缴费年限也是一个不短的年限了,所以说并不会对于39年的一个缴费年限按照30年来计算,那么这样的话,对于这个39年的一个缴费的个人就是相当不公平的一件事情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请问一下,39年工龄,到退休按30年档次算吗?
题主的想象真的太丰富了,不知为什么要把39年工龄和到退休按30年联系到一起呢?
从2014年10月,按照国务院要求,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也就是说自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干部职工和企业职工一样,养老金计发,都和上年度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这三个因素密切联系。缴费年限(含视同)精确到月,有一年算一年,有一个月算一个月。根本不存在39年工龄退休按30年算的问题。
2014年10月前,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未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退休金是按工龄分段计发的,20年以下发在职工资的70%,20至30年发在职工资的80%,30至35年发在职工资的85%,35年以上发在职工资的90%,从过去机关事业退休工龄的分段情况看,也不存在39年工龄退休按30年算的问题。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80年代启动至今,充分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年限39年(含视同)和缴费年限30年(含视同),养老金待遇差距大了,根本就没有39年工龄按30年算这一说。
题主肯定是把个例问题当问题看了。在我们当地,过去的批退中还真有这种情况,比如一个企业职工,75年刚参加工作为临时工,工作9年,83年底辞职,随后84年1月又找到新工作单位,新单位工作3年后转合同制,2014年1月退休。这种情况,就会出现39年工龄,退休按30年算的个例,因为按规定,合同制视同缴费年限从最后一段临时工算起的,这名职工只能视同到84年1月。
不过也有一种情况是自认为工龄39年,但人社部门审批时只认定30年。
当然了,我们讨论个例问题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总体来讲,“39年工龄,退休按30年算”,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政策,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将来也不会有这样的政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