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如何传导到股市的,中间有什么逻辑,什么板块最先收益?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调节货币政策都会影响股市乃至整个市场,可是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首先,我们要从货币政策的了解。

货币政策有什么?

货币政策简要的说,可以说是跟货币有关的政策。更直接一点,就是调节市场上的货币多少来影响经济。

大家非常熟悉的两大方式是调整存款准备金和调整基准利率。

调整存款准备金就是降低或者提升存款准备金,10年来我们的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上升到21.5%,然后又下降到现在的13.5%。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比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低两个百分点。

调整基准利率政策一般不会动用。目前我们的基准利率是2015年10月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1.5%,二年期2.1%,三年期2.75%。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是4.9%。

除了上述两种工具之外,还有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比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国债逆回购等等。贴现政策,比如中央银行可以对商业银行持有的一些商业票据进行再贴现,用于释放货币。

一般我们称货币政策分为宽松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等等,我们国家还有稳健货币政策这样的特殊表述。

货币政策的作用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国家采用什么方式,结果只有两个,货币增加和减少。

货币一旦增加,社会的购买力就会增加,这是最直观的表现。

另外,只要你的利率更低,货币贷款实际上是供不应求的。货币都是有逐利性的,一旦货币增加了,大家就会降低身段寻求将款项放出去,原先一些承受不了高利率的项目就可以得到更低息的贷款。因此,我们很多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就会缓慢降低。比如余额宝,已经从2018年初收益率4.2%降到现在的2.5%左右了。这也是国家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结果。

实际上,投资股市是有风险的。因为存在很大的经营不确定性。不过资金也有冒险精神,社会上的投资收益率越低,倾向于涌入股市的资金就会越多。而且涌入股市的资金也会受到股市行情的影响,比如一旦股市持续上涨,就会有大批的股票账户激活,然后有持续的社会资本涌入。

具体到某一板块,基本上来讲,只要货币政策先动,券商板块和银行板块会首先受益的。因为,他们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

但是,货币政策具有大水漫灌的效应。只要社会上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了,他们就会盲目的到处寻找利益。比如涌向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表现良好的话,上市公司的业绩肯定会更好,这样股票就更有投资价值,然后又有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股市。最终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循环。

货币政策是如何传导到股市的,中间有什么逻辑,什么板块最先收益?

货币政/策宽松,主要有几个渠道传递到股市的。

第一个是投资资金的增多。货币宽松化主要是针对经济末端的融资问题,流动性增强以后,基层融资的难度下降了,更容易借到钱了,融资成本也跟着下降,原来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现在不需要了,于是原本投资到这种拆解的资金无处投放,转而进入股市谋求更多的收益。

另一个是推升通胀,让钱更容易不值钱了,所以闲置资金外出寻找投资机会,容易进入股市。

再一个是原本一些保本理财等风险较低的投资标的,收益被拉低了,你比如可以看到余额宝的收益就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一些资金也会被挤入股市。

这三个方面就是资金进入。

第二个大方面是市场预期的调整。货币宽松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政府在干预经济下行的趋势,因此市场会由此改善对未来景气的看法,可能增加投资,这是一个利好信号。

第三,融资条件的改善也确实可以改善很多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了消费市场的改善,从这个角度说,也是股市上涨的支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