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什么是指数型基金?

指数基金是基金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投资组合追踪特定的指数,比如我们熟悉的沪深3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可以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者部分成份股,已达到实现指数表现的一种方式。

指数型基金如何操作?

比如建立一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基金总额有1亿元。然后将这1亿元投资沪深300所涉及的股票,具体的购买比例或权重,也是要按照沪深300指数计算,使用分级靠档法。这样,基金的净值就会根据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共同进退。

基金的基金的份额变化

如果我们购买基金,那么所得到的是基金份额,基金份额要按照我们购买规定的时间的份额来确认。投入相同的钱,可能份额并不相同。比如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从3100点上涨到4120点,如果年初我们投入3100元可以购买3100份基金的话,到今天我们花4120元才能购买3100份基金。

有人说,如果我在3100点全力购入相应股指数基金的话,是不是到4月19号就盈利25%?确实是这样。

可是我们可以看一下长期趋势,从2018年到现在,跌的时间比涨的时间要多得多。实际上如果我们2018年3月份从4100点购买的话,到现在指数仅仅涨了20点左右。

如果能坚持到现在是幸运的,因为回本儿了,但是有几个人能在长达一年的跌跌不休时间里坚持住呢?

如何使用定投盈利?

如果我们分4次定期购买投入。

2018年3月份4100点购买1万元;2018年7月份,3500点购买1万元;2018年10月份,3200点购买1万元;2019年1月份3100点购买1万元。

对应基金份额:4100点的时候,1万元可以购买1万份;3500点的时候,1万元可以购买11,714份;3200点的时候,1万元可以购买12,812份;3100点的时候,1万元可以购买13,225份。

合计:47751份。

基金的价值。在3100点的时候,这些份额的总价值大约是36100元,亏损大约10%左右。但是当指数涨到4120点的时候,这些基金价格涨到了47983元,我们盈利率是20%。

所以,说定投的作用是分担了风险,也缩小了盈利。如果卡死了,按期定投,就是这种结果。

如何“活学活用”呢?

结论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我们觉得,现在的这股牛市已经到头,有可能回撤的话。我们可以适度卖出一部分,再者延缓定期购买这个基金。这样的话就能够保住胜利成果了。

否则,如果死脑筋定投,万一再跌回3100点,那么又亏大了。

除了指数型基金,其实还有不少板块类的基金比如煤炭,基本面,ETF等等。如果我们看好某一方面的前途,那么可以投资,该方面的股票型基金。

所以,投资还是非常灵活的,关键是你善用脑子。

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无论是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只要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市场,且有足够的资金,一次性买入肯定是最便宜和最高效的做法。问题就是在中国这样牛短熊长的市场环境中,有多少个人能够准确的择时,买入,然后持有到牛市到来呢?下面我们从中国股市的特点和定投对收益的作用两个方面来看为什么投资基金时,建议定投,而不是一次性买入。

中国史上最短的牛市仅有3天

据公开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大约经历了10-11次的牛熊转换,牛短熊长,使得投资者几乎难以把握行情的到来。一次性买入以后,如果碰到漫长的熊市,投资者只会损失惨重。而如果投资者不通过定投在熊市的时候买入,又怎么能分享牛市到来时候的收益呢?还是说投资者希望通过判断牛市的到来参与,那你已经具备判断能力,根本不需要等待。

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不成熟的,尤其是发展初期。历史上最短的牛市是519行情,也就是1995年5月18日到1995年5月22日,上证指数从582点涨到了926点,涨幅高达59%。抛开中国在建立资本市场初期时市场不成熟和投资者不理智的前期发展阶段不谈,从2000年后的牛熊情况来看,投资者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都是火中取栗。

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进入了长达4年的熊市,市场在2001年6月14日到2005年6月6日的4年间,指数跌跌不休,震荡下行,上证指数从2245多点曾下探到最低998,指数跌幅-55.5%。经过漫长的4年煎熬期,牛市终于如春风般吹拂神州大地,在2005年6月6日到2007年10月16日的2年半间,上证指数从最低的998拉升到了最高的6124点,期间涨幅高达513%。

迎接2008年的是一年多的猛烈的熊市,如果不是政府的强力救市,市场还会继续下挫。即使2009年来了一轮强烈反弹,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市场在2010年又开始进入长达4年多的寒冬。这一波熊市使得市场上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都元气大伤,提起股市大家都心有余悸,而银行理财产品也正是借着这样的市场环境快速成长,成为国内管理规模第一的资管机构。

然后就到了2014-2015年这一波急速的牛市,在2014年3月12日到2015年6月12日的1年3个月见,上证指数从最低的1974点涨到了5166,期间涨幅为162%,很多人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已经悄悄的进入的牛市末期,很多投资者都是在2015年后才进场的。在严查场外配资的一系列动作下,牛市应声结束,开始新一轮的下跌。

面对我国还处于新兴市场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可能能够把握市场的轮动,而一次性买入基金,需要你有比较强的择时能力,否则在熊市或者牛市末期一次性买入,只会让你损失惨重。

想想在2007年11月5日买入中国石油的投资者,在一次性买入到现在,如果没有进行成本管理,你觉得这些投资者现在的收益情况会是怎么样?

即使是牛市末期定投依然能够取得正收益

投资基金,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定投时机是熊市,因为熊市你能够不断地取得更加便宜的筹码,降低基金的成本,在牛市到来的时候,你才有机会取得更高的收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低买高卖。足够低的成本,是保证投资者收益的关键。

一次性买入的投资者,只想着能够准确的才准市场节点,最好是在牛市到来的前夕,能够坦然就去,等待市场给你抬脚,这是所有投资者的梦想,但问题是有多少个人能够做到?这个和你天天想着去找庄股是一个道理的。

那定投对于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答案就是就算你是在半山腰上买的,你依然能够取得正收益。

假设你就是那么不走运,在2015年4月15日才开始进场买的基金,假设买的就是富国上证指数,定投期间为2015年4月-2019年4月15日。

在这4年间,上证指数从5164点跌到了昨天收盘的3177点,上证指数的期间的收益率是-23.16%,也就说如果你一次性买入上证指数相关的指数基金,你的收益率肯定就和指数相差不远,大概率就是-20%左右。

而如果你用的是定投的方式呢?你的收益率是6.07%,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还有正收益。这里还没有采用在跌幅过大的时候的加仓策略以及市场上涨后的止盈策略,如果能够结合,那定投的收益只会更高。

假设我们增加了根据指数均线增加定投金额的策略,那定投的收益率几乎可以比普通策略翻倍,收益率达11.93%。

如果我们是在熊市期间定投,那定投的收益率肯定会比在牛市末尾进场来的更高,因为你持有基金的成本比牛市末尾更低。

无论是一次性投资也好,定投也后,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低成本的基金。一次性买入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是存在着较高的能力要求的,否则一次性买入反而可能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定投的可操作性更强,也更省心省力,即使是在牛市末期或者熊市期间定投,只要通过合理的策略进行成本管理,取得正收益是个大概率事件。

因此,我个人一直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定投的方式进行基金投资。至于选择什么样基金产品,这里就不讨论了,个人建议慎重选择定投的标的,不然也有可能出现定投了好几年,发现一无所获的情况。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不行,除非你买的不是指数基金。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前提,我们要讨论的是指数基金,而不是其他基金,更不是股票。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是什么人在买指数基金?买指数基金的目的是什么?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一般都是厌恶波动的,但与那些青睐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来说,风险承受能力或者说对财富增值的意识又要强一些,比这些人更激进一些的投资者,一般选择了股票基金,甚至自己亲自投入股市中进行拼杀了。

这部分投资者的特点是可以接受部分风险,但又不能接受过大的风险,财富缩水百分之三十可能就是他们的极限了。

清楚了这部分投资者的情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就容易了。一次性投入策略虽然买的是基金,好像仍然想走稳健为主、略有风险的路子,但实际情况是潜意识里已经进行了选时,也就是其实心里是认为当前股市是处于低点的,起码认为一段时间内是低点,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要一把梭,否则就来不及了,机会稍纵即逝嘛!这就是一次性买入的内心真实想法。

但事实往往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次性买入,想抄底结果抄到了半山腰,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么,定投或者叫分期买入又怎么理解呢?经过股市多年的摸爬滚打,很多人从心里已经承认,市场是变幻莫测、不可琢磨的,我们能达到市场的平均收益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而且,如果坚持长时间投资,大概率会遇到一波牛市,到那时获利出局,也就完成了投资的一轮循环。所以,定投实际是在敬畏市场的心理下,以拉长时间等待牛市到来的思路。

两者比较,我认为定投取胜的概率更高,大家怎么认为呢?

我是九九尊者,一名有基金经理资格的理财爱好者,希望大家添加关注,一起交流知识,共同提高理财技能。

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对于这个话题,先一起来看个数据——

假定:2018年7月17日,老王定投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每月定投2000份,共计1.2万份。小妖准备一次性投资该指数基金1.2万份,时间也是7月17日。

两人同时在2019年4月1日赎回。(注:不考虑税费等细节)

两个人的投资成本价

1、小妖成本价是1.2425,基金份额1.2万份,资金额1.491万元。

2、老王定投成本:

7月17日,成本价1.2425,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2485万元。

8月20日,成本价1.0247,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20494万元。

9月13日,成本价0.9807,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19614万元。

10月18日,成本价0.9555,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1911万元。

11月16日,成本价0.8679,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17394万元。

12月24日,成本价0.8532,基金份额0.2万份,资金额0.17064万元。

加权成本价:0.9877,基金份额1.2万份,资金额1.18526万元

不同投资策略,出现了不同投资结果

1、两人同时开始投资,小妖的投资成本和资金量高于老王的定投成本和资金量。

2、若两人同时在2019年4月1日赎回,则小妖的收益率8.75%;而老王的收益率36.8%。老王定投收益率超高于小妖28.05个百分点。

案例的启示

1、一次性投资基金也是可以的,在股市不断震荡的情况下,市场投资时机较难把握,这可以说是投基的一个痛点。

同时若时间把握不好,即或微笑曲线出现时,收益率也是有了折扣。更要命的是若长时间没出现微笑曲线,则对投资人的信心和情绪影响都会很大。

当然若能在指基估值底部一次性买入,等待微笑曲线出现时,收益率也是很可观的,可是这种概率判断的准确性好难啊。

2、定投策略相对来说是比较理性的理财策略,随着股市的波动,可以不断地摊低理财成本,等微笑曲线出现时,收益率比较高。

该话题就分享到这。

💕谢谢阅读!

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基金定投,顾名思义定期投入资金。每个月挑一个固定日期,拿出想要投资的金额投入到基金产品中。打个简单的比方,有点像银行的零存整取。

定投对于我们都不陌生,中国的社保和养老基金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定投项目。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交给国家投入到养老和社保基金中,等到我们老的时候可以用来自取养老金。

而指数基金的特点更加契合定投,几乎完美结合,先回答你为什么不能一次性买入?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投资的门槛极低,没有金额限制。就像我们常说道,理财不论钱多钱少,会理财的人生钱少也是赚钱,不会理财钱也不会理你。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指数基金定投。
  2. 定投不要会看盘,分析公司财报等等,只需要指定好定投计划,选择坚持下去,就会有回报。
  3. 定投可以拉长投资的时间,均摊买入基金的成本,避免头脑一热买在了山顶的情况。定投可以让我们在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贵的时候少买一些,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就低了。

再来回答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会选择指数定投,这就和指数基金适合的人群有关系。有以下三类人适合定投:

1. 上班族

工作忙,如果不是金融从业者根本没时间看盘,指数基金真的可以实现懒人投资,无需盯盘的效果,等到牛市来的时候,账户的钱莫名其妙变多了。

2. 低风险投资者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子,自其成立以来,指数一直都在往上爬,只要定投指数有给足的耐心,几乎不用担心指数会跌会10年前,下面的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指数虽然经历了起起伏伏,整体是在往上爬的,购买指数其实就是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除非你不相信中国的国运。

3. 未来投资者

教育基金和养老基金也非常适合通过指数定投进行积累。从2004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了150%,沪深300指数上涨了300%,中证500指数上涨了470%。

试想,投资孩子的教育资金和养老基金都是5-20年的投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通过指数让教育基金和养老基金翻几番,这样一来孩子的教育环境或者说老人的生活质量肯定也是有质的提升,对于个人来说在投资领域也会颇有成就感。

所以,从以上为什么大家都选定投、为什么不一次性买入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指数基金定投的优势显而易见。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点赞就是您对我最大的支持。

指数基金,为何很多人都说要采用定投的方式,难道一次性买入不行么?

当然是可以的,对于宽基指数采取定投是假设投资人对理财知识一无所知时候的笨方法,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投资人采取定投是对自己的判断不自信或者说对于基金这样一个产品的“买点”在哪里没有判断能力的无奈之举,对于你我这样的精英人士,是可以较为准备判断交易点的。

指数基金的本质和估值

指数基金的成本是一揽子股票,所以我们购买指数基金本质也是购买了一揽子的股票,指数基金的价值是由它的一揽子成分股的未来自由现金流决定的。

投资基金和股票比起来最重要的是消除了投资标的的风险,财务造假、利益输送、管理变更、内幕交易等可能性在指数基金都不存在。

这个时候,指数基金就把债权和股票连接起来了,既有债权的安全性,也有股票的高收益,最重要的是我们轻易获取绝对估值法的两个核心指标:现金流和折现率,以及最重要的,这种收益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对于指数基金,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特殊的具有股权性质的债券,我们认为指数基金的确定性和国债一样强,没有财务风险,具备一定的内生性增长,这点展示在指数基金的净资产收益率上面,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近似相等。这个时候我们认为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指标就可以近似替代自由现金流折现,告诉投资人这份资金的贵贱。

市盈率衍生出来的一个估值指标叫做盈利收益率,其实很简单,就是市盈率的倒数,比如市盈率是10,那么盈利收益率就是10%,这两个指标看一个就行了。

寻找买卖点

大量的指数基金其实适合传统价值投资的方法,以价值为锚点,实行低买高卖,对于大量的宽基指数都适用。

如图我们在宽基指数里面首先选择优秀的基金,我这里把净资产收益率10%作为一个标准,这就把证券行业、中证500、500低波动等筛除了。

其次,我们根据市盈率指标进行选择。我们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标准,当前为3.297%,换算成市盈率为30.33。根据格雷厄姆关于投资股票资产收益期期望和债券收益率的比例,我们把两倍的国债收益率为依据,计算市盈率约为15。

然后再这个基础上,我们再选择安全边际,假如我们选择七折的安全边际,市盈率为10.5,溢价三成为震荡区间,市盈率为19.5。这两个指标对应的盈利收益率分别为9.52%,5.13%。我们取整数,市盈率的合理区间下限为10,上限为20。

由此,我们可以指定自己的投资纪律,在宽基指数市盈率低于10.5的时候开始买入,越跌越买,在市盈率为20的时候开始卖出,酌情清仓,等待市场的下一次机会。

我们这里以上证红利为例,计算买入后基金的市场估值不变,我们可以计算获取的内生性收益率,现在缺少一个分红率,需要我们计算,市净率为1.04,这里假定基金价格为1.04,净资产收益率为12.21%,每份基金每年利润为0.1221,股息率为4.15%,推算每份基金分红为0.04316,计算分红率为35.34%。

假定上证红利基金的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始终不变,分红再买入,那么此时买入长期持有的收益率为净资产收益率*(1—分红率)+股息率=12.04%。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最后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几乎一致,原因是该基金的市净率为1.04,几乎为净值,所以计算结果差不多,当市净率和1偏差较大的时候,计算结果和基金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别较大。

采用这样的投资方法,我们的收益率保底就是12%左右,从不同的指数基金中像选股票一样选出三到八只合适的指数基金做成组合,按照预先设置的指标低买高卖,长期下来,复合收益率轻松超越15%。

这就是我的炒基金方法。

投资贵在独立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欢迎对基金和股票感兴趣的朋友和我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