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有钱人不是更喜欢存款,而是更喜欢服务啊
你有没有试过去银行排队两小时,就为开一个户的情况?如果我们去银行购买一种理财产品,还需要去窗口排N久的队,这是什么感觉?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不理想,可不可以商议呢?这些是不是可以通过私人银行业务办理呢?省时间呢?
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是面向高净值人群,为其提供财产投资与管理的服务机构。
但是私人银行和私人银行服务又是两码事情,私人银行服务实际上是各大国有银行也在开展的一项业务。
它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特殊服务,比如资产管理,规划投资等等,甚至可以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服务。
私人银行服务主要是为一些大客户进行服务,比如要求服务资产净值100万美元以上,中国各个银行普遍是500~1000万元。
目前,银行发布的各种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也就在4.3%左右,这对于不少高净值客户来讲,收益率实在太低了。比如某些客户需要7~8%的理财收益怎么办?私人银行服务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发相应的理财产品,当然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一点是一致的。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即使想承担那样的风险,但是你的资本达不到一定程度,银行也不会卖给你的。
这实际上从一定程度上也确实保护中小型投资者。一亿元亏损5000万,还有5000万,这5000万元足够满足资产拥有人的各种基本生活需求。但是1万元亏损5000元,低收入人群就有可能吃不起饭,看不起病,需要节衣缩食了。
综上所述有钱人喜欢的不是存款,而需要的是服务。
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私人银行并不是存款业务,能在银行购买私人银行产品的用户都是高净值用户,一般在银行的金融资产要达到500万以上才行,是专门为富人提供理财服务的。
为什么银行都喜欢这类用户呢?
有数据显示,购买银行金融产品的前2%用户为银行提供了50%的利润,所以抓住一个土财主抵得上无数小散户,当然特别上心了,基本上规模大一些的银行都会搞这个私人银行业务,为财主提供尊贵的服务。
有时候贫穷限制想象力,富人的钱都是有一个专属的团队去打理,像我们有个上百万折腾个理财都挺麻烦的,那些千万上亿的人,根本没精力也没时间去管这些事,银行专业团队给报个预期收益率,能看得上就交给他们去搞了,都是顶尖的金融专业人才,难道还能不比自己做的好,自己只要掌握一下大方向就行喽。
努力拥有更多,去尝试一下私人银行?白金信用卡享受到的服务都挺多的了,何况更高级别的,银行无节操服务到底怎样的呢?
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有钱人喜欢开银行,其次是喜欢贷扻,再其次是理财,很少有喜欢存扻的。在我朝谁存扻,谁就成了韭菜,命运是被刈,被刈…再被刈。
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感谢邀请!
首先,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穷人存款,富人借钱”!其实,真正进入了市场,你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真正的有钱人也喜欢存钱,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有钱人的存钱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是一辈子都在存款,而有钱人是周期性的存款。
就比如,当市场没有了赚钱效应和机会,那么在这样的周期里他们就会把钱投入银行,做一个定存或者理财!但是当出现了所谓的机会,有钱人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投资,布局!这就是差异!
其次,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和定存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这不仅仅因为目前许多私有银行的崛起,还有银行存款理财的保护条例有关!根据现在的惯例规定,银行是允许倒闭的,但是在银行里的存款和理财,享受着一个50万元的保护机制!
所以在这些条件的促使下,更多的私有银行,民间银行开启了“抢人”大战,他们往往通过诱人的理财产品吸引顾客,并且确实都是非常不过的回报率!而大家又可以在50万元的保护机制下放心理财,选择更好的理财进行投入,因此大大增加了私人银行的存款规模!
最后,还是要说的是,世界上永远都是存在着“二八定律 ”的,有钱人永远是世界上的少数人群,但是他们却掌控着世界上80%左右的财富。而其余的20%财富则是被世界上20%的人去抢,去赚,所以你才会发现挣钱那么难!因为勤劳的双手永远赶不上智慧的大脑!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市场好的时候自己去投资,市场不好时让别人帮你投资
中国私人银行规模超10万亿,2018薪资8000亿,有钱人是不是更喜欢存款?
的确。你的钱存在银行。年化率才鸡碎那么多。而且银行又用你存的钱拿去做投资,他们自己赚大头。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银行把你存的钱贷给你去给首付,然后再赚你的利息。个人建议买点基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