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答案是可以,但是很艰难。

首先我们不能存50万到余额宝了,目前余额宝的限额是10万元。不过,在最后告诉一下大家,突破10万元的限额。

实际上余额宝的基金目前有9只,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为代表,目前普遍收益率在2.65%左右。

按照上述收益率计算,如果是我们存50万元,实际上每天能够获取的收益只有35.8元,一年累计收益也就13,250元。

对于普通人的消费每天35.8元,光吃饭就非常紧张了。如果考虑其他支出就根本又无法正常生活下去。

确实现在越来越流行的fire运动就是财务独立尽早退休的一种行动,但是一般是要求维持一年开销成本的25倍左右,在年利率4%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但是现在多数人一年的生活成本,个人都需要3~4万元以上。即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是19853元,城镇人均26112元,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是12124元。

因此,就50万元余额宝的所带来的现金流,也就能够在农村维持普通的生活。

其实如果我们有50万元的话,完全可以购买银行的大额存单,银行的大额存单也是有按月支付利息的品种,利率能够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如果按照50%计算,差不多能够达到4.18%,比余额宝利息高多了。一年收入20,900元,比余额宝多出7650元。

当然余额宝的历史是非常光荣的,2014年初有一段时间达到了6.367%,是比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要高得多的。现在已经光辉不再。

余额宝怎样突破10万元的限制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我们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支付宝-蚂蚁财富-基金,使用借记卡付款,如果购买的基金产品到期后会自动返回余额宝,如果我们立即取消申购也是会返回余额宝。这样就很容易突破10万元的限制。

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靠利息能够生活吗?

这个问题很有讨论价值,要知道有很多人都不懂理财,有钱也是存在银行卡里面不问不顾的,今天就来看看50万元放到余额宝中每天能够产生多少利息吧。

现在余额宝的年化收益为2.2320%,按照这个基数来计算,1万元存放在余额宝一年能够获得223.2元利息,50万元的投资一年收益为11160元。

11160元的利息按照一年365天计算,每天可以分得30.57元。

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每日的利息大概为30元左右,大家现在可以在计算一下每天的生活费用。

这里做个假设,你有房不需要租房排除一个花钱较大的,剩下的就是每日三餐、一般的日常出行以及日常花销。

吃饭一天三餐按照最低标准计算,早餐5元的包子、中餐10元盒饭、晚餐15元,一天30元刚好花完余额宝的利息,剩下的坐公交车、或者洗澡使用的沐浴露上厕所的纸巾就没钱可以支配了。

因此靠着50万放在支付宝过日子是不可能活下去的,除非每天光吃饭不干别的事,讨老婆肯定是不用想的了。

其实余额宝现在的利息太低了,并不适合作为投资来使用,不过在支付宝里面还有一些其它理财产品,收益有的到了4.68%,万份年收益就是468元,50万份每日可以收到64块钱,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开销,吃饭与出行等。

不过这些收益高的产品都是有固定期限的,时间长达一年以上,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低,适合一般入门级别的人来理财。

其实拥有50万元足够拿来创业了,趁着年轻找一些比较有前景的项目好好做,这样既能赚大钱又能够锻炼自己,如果将它放在余额宝吃利息是白白浪费掉了。

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50万是肯定不够的,500万倒是有可能!再者说,你觉得将50万元存放在余额宝中,真的是明智的选择么!

余额宝货币基金

自2018年5月份以来,余额宝所对接的货币基金产品是越来越多,但其收益却一直处于稳步下跌的状态。现如今,余额宝货币基金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最高不过才2.78%,最低只有2.567%。相比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要差了一大截!

如果一次性50万元到余额宝,靠利息是否够生活!我们暂且先不管如何存的问题,哪怕是按3%的年化收益、每万份收益1.0元来算,每天不过才只有50元的收益,一个月也就是1500元。只能勉强够活,至于生活品质肯定是无法保障的!

即便是存放500万到余额宝里,每天收益差不多有500元,每月1.5万元,的确是足够日常生活开销了!但关键问题是,如果你有500万,你会选择全部存放在余额宝里么!

50万元,就想不工作,难度很大

和我一样,35周岁以上的,很多人都至少有50万的金融资产(含存款、投资理财等),难道就可以不工作了!而现如今,普通城市家庭的生活标准,一个月5000元算比较少的,一年就至少需要6万元。如果只有50万,每年投资收益得至少12%,才可以满足要求!目前来说,想要达到如此高的收益水平,难度非常之大!

也就是说,如果是50万的资金,选择风险可控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很难仅靠收益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的!还是得继续工作,努力奋斗,等哪一天,你有了500万的资金,哪怕是存放在银行,靠利息生活的“梦想”,或有可能会实现!

总之,理财通常也是要讲求效率的,如果资金量过低,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做大本金,而不是用理财收益来满足个人“享受”的私欲!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我这么说吧,2016年底的时候,我做天猫商城,挣了点钱,余额宝有了200万,那时候利息多少我也不知道,我也不会去看,我只知道每个月有6300多块钱的利息,我还经常跟朋友开玩笑,一个月的油钱烟钱都有了。

到了17年8月份的时候,余额宝限额10万元了,也就是已经存进去超过10万元的依然有效,但是8月份以后要存进去超过10万是不行的。那时候还幼稚,不会想到理财啊投资啥的,我整整吃了一年每月6000多的利息。18年后,想着回老家买房子吧,我也就转出来,在杭州的周边买了套房子,也在老家买了一套。现在余额宝已经没有钱了。

如果按之前的利息来算,50万一个月利息也只是1500多一点这样,还真不够你平时的开销。1500能做什么,请个饭局后就不够下半场的消费了。

建议用来投资,哪怕首付套房子也好,总比放在余额宝里吃利息好,我就是吃这个亏,早一年买房子房价更便宜。

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有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其实想要活着并非什么难事,每天只需要2餐有米就可以,也就是一天一斤大米就可以保证饿不着,目前一斤普通的大米价格大概是2.5元,意味着你一天只需要2.5元就可以活着,一个月的费用就是75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2.8%计算,只需要余额宝账户有32143元就可以。

而你目前有50万元,放在余额宝一年的利息大概是14000元,平均每天是38.35元,这个收入我认为至少可以超过很多农村地区一个人的生活费用,所以不考虑房贷、车贷、房租等开支,一天38.35元我认为至少是够一个人过着一个简单的生活。

但是我认为,生活除了活着之外,还要追求活得漂亮,除了吃饱饭,还得有舒适的房子居住,有美味的饭菜可以吃,有一个代步车,有一定的娱乐费用,想出去玩了可以拿出一笔钱来,此外还要承担养儿育女,赡养老人的义务,这个是我对生活最基本的定义,而要达到这个生活水准,我认为一线城市一个月至少要有1.5万元以上,二线城市至少有1.2万元以下,3线城市以下至少需要8000元以上。

按照上面这个标准,想要获得1.5万块钱每月的收入,余额宝至少要达到643万;想要获得1.2万块钱每月的收入,余额宝至少要达到515万;想要获得8000块钱每月的收入,余额宝至少要达到343万;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对生活的追求更高,那余额宝的账户余额至少在这个基础上翻倍。

最后,50万不能保障你过一个舒服的生活,但是你可以通过合理的理财获得更多的收益

上面我们已经算出来,想要过一个体面的日子,余额宝上至少要有343万以上,少于这个额度你就别想着靠余额宝过日子了,你目前只有50万,这个对于普通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这个钱并不能保证你过着高忱无忧的日子,所以你该工作的还得工作,不要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当然,你有50万你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说实话,目前余额宝的收益并不高,50万全部放里面并不划算,你可以选择更好的投资理财,比如一些小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5.45%,50万一年的利息就是27250元;支付宝上的一些定期理财年化收益可以达到4.6%左右,50万一年可以获得23000元的收益,这个明显要比余额宝目前的收益高。

若“一次性存50万到余额宝”, 不工作靠利息能生活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坐收利息,就能不上班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如果将50万存到余额宝里,利息够我们生活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现在最新的(3月25日)余额宝的万份收益为0.6417(也就是说每存1万元在余额宝一天的利息是0.6147元),那么50万,一天的收益就是50*0.6417=32.085(元)。

接下来就要考虑的是你所居住的城市和你的生活标准了。比如说你是在北京,每天单靠这32.085元,是很难够生存下去的。加起来一个月才962.55元,还不到1000元,可以说比低保还要低。如果你还要租房什么的,更是想都不用想,你根本生活不下去,即使你有房,你的生活也会很拮据。

所以,要想凭借50万元的存款在余额宝拿利息生活,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在三四线城市,已经有房子住了,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不高,这样的话可以勉强的生活。

最后,希望大家都不要抱有这种幻想了,趁着年轻多挣点钱才是真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