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职称工资体现的是国家对知识的尊重
教师已经实行职称制度30多年,职称级别直接跟工资挂钩。
目前中小学教师可以划分的级别是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分别对应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1~4级岗位、5~7级岗位、8~10级岗位、11 12级岗位和13级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中包含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和改革性津补贴等待遇。
薪级工资反映的是工龄工资,工作时间越长,只要不出问题就能够稳步增长。
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只要日常工资中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剩余30%用于学校统筹调配使用,主要用于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
职称工资对应的是岗位的级别,说明了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因为,岗位级别是刻画在我们生活中的。公务员有级别、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也有级别,尤其是各种级别也对应着不同的其他补助补贴待遇。像正高级职称可以对应厅级甚至部级干部,副高级职称对应处级干部,能够体现很多知识分子的优越感。
因此,为了体现对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家教师学者的尊重,才出现了这种职称和职称工资。
职称的数量跟管理岗位一样也是有限制的,可以享受高级职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这一定程度上,让很多的专家学者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但是职称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形成了人为等级化的割裂。尤其是职称的评审和晋级有各种条件和数量限制,而且能上不能下,造成了很多的优秀的后起之秀只能感叹出生晚了。
随着我们高校去行政化的不断推进,慢慢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这种等级观念也会日渐消弭,工资制度改革也会进一步提上日程的。未来肯定能够形成更加灵活的工资体系,让优秀的人才在工资方面得到尊重。
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绩效工资谁说了算?一张白纸写了几十条,条条都是罚多少,字字都把工人套,不如降薪就算了,何必费心又费脑,职称工资不知道,谁敢写条来绩效,不服你就瞧一瞧,准保明天回家睡大觉!😡😡
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职称工资体现强权政治,也体现为发财而装疯卖傻,明知不公而永远装下去,定下高能人才而低能产出,与平庸无别。高职称者与其头衔不乎,不是名乎其实,职称极其严重违背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格格不入。常说的公平,公正,正义只是说得好,而实际不去落实,有损大众形象,是有令不行,正道不走。
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
对于专业技术岗的职员来说,岗位工资是由职称决定的,所以也可以称为职称工资,其中1-7级对应高级职称,8-10级对应中级职称,11-13级对应初级职称。
职称工资正常来说体现的应该是职员的专业能力及技术水平,能力水平越高的人才能评上越高的职称。但是,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评审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唯论文制,认为论文越多,发表的期刊等级越高,个人的水平就越高,导致基层单位的人员在职称评审中存在着天然的劣势。而部分单位的职称评聘倾向于单位领导而不是基层一线人员,更是造成了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满甚至消极怠工。
因此目前职称工资并没有真正、完全地体现出它的作用,而国家还在不断地深化改革职称制度。
而绩效工资的本意是希望职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但其实很多单位在实施过程中,绩效工资依旧是根据岗位和职级进行分配,而不是根据工作成绩进行区分,因此也失去了它的本意。
当然,不公平情况是所有的单位都会存在的,因此作为普通职员我们在有能力改变规则之前只能去适应它。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现在的教师工资总体上称为绩效工资,它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基础性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工资等,占个人总工资的70%,固定发放到卡上,另外30%部分叫奖励性绩效工资,归总到单位进行灵活分配。题主所指的绩效工资大概是奖励性绩效工资那部分,职称工资是指基础性绩效工资那部分中依职称来考量的工资。
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以职称来确定,跟劳动无关,这部分工资属于主观臆测,认为职称高则贡献大,进而工资高。这种武断、霸道又幼稚的凭空想象,想当然地以一纸证书来确定工资,是教师工资分配中政策性制度性的或者合法化的腐败。职称套工资,脱离工作实际谈工资,根本上否定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是唯心的片面的,在实践中极其有害的,扭曲了人的劳动价值观,劳不劳动不重要,有职称就行了,职称在源源不断地每天每月地为你生财。职称高于劳动,凌加于劳动之上,职称是可以膜拜的神,职称是自动印钞机。这种职称至上主义,已严重扰乱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劳动热情,出现低职称者不想干(工资少)、高职称者也不想干(职称高,工资高,能懒则懒)的群体性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良性发展,乱争职称、职称者非称职、分配不公(多劳未必多得)、教师内斗等丛丛乱象,都是职称套工资制度惹的祸,以职称论工资已是教育最致命的毒药。
职称工资制度的改革是当务之急,教育改革年年轰轰烈烈,却把职称工资制度这一急需改革的有关全局的问题忽视了,以至因职称套工资而生出的诸多负面效应或连锁反应的骨牌效应一直存在并越来越突出,一些教育怪象背后的根源在于工资职称化或职称功利化,这种职称高则工资高的思维定势顽固地存在,不能不令人痛心。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什么事都可缓缓,取消职称套工资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因为这关乎教师生存尊严和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多少人为职称而身心疲惫,个别人跳楼成为职称套工资制度的牺牲品),关乎分配的公平公正,关乎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活(很多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因职称而调动起来,反而被打击或隐退),关乎教师群体的和谐、团结,关乎教育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关乎应试教育的彻底改变(为了晋级搞成绩而大搞应试教育),关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基础性绩效工资以职称来定,其本质上就是用职称这个标签来硬性明码标价,无需考虑现实劳动,严格来说不能称其为绩效工资,只能叫作非劳动性职称等级工资,披着“绩效工资“的外衣,行着职称福利终身化(只能说福利不能算是劳动所得)、分配不公、扰乱教育之实。
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工资制度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假如说,绩效工资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那么,职称工资体现的是什么?
刚开始叫百分之二调资,就是以县内行业人数为标准,100人中有两个人可以向上调一级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又变成了3%;再后来是连续三个优,职称改革,废除以往调资,按职称走。
什么作用?
从来对教育事业都没什么作用,对广大一线教师就是伤害。只是对少数特权人士的厚爱。
职称有开始点,必有终结时。因为它不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在管理与教学中起反作用。未评是奴,评上就变爷。
核定总量,以岗定薪,以劳取酬,以绩取奖,鼓励终身从教,适度照顾老人,病残人的教师工资制度必将到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