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北大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雷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的科学性表示不满,指出了69个问题。
其实,《流浪地球》存在这么多问题是正常的。郭帆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不需要太高的科学素养,要把影片的精髓表现出来,只要能够打动观众,启迪人的灵魂就可以了,影片展现了人性的美。
其实一部作品就像一张试卷,不能要求尽善尽美的答100分才可以播放,90分就是相当不错的高分了。目前,《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只有7.9,相当于不到80分。
雷教授指出这么多问题这个行为也是正常的。因为影片有这么些错误,不能误人子弟。尤其是以前很多清宫剧、宫斗剧、某些神剧直接颠覆了人们的正常历史观。还有王者农药的很多人物创设,也破坏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有专家来正名。
这实际上是一个互相炒作,互相帮助的正常社会现象。流浪地球更火了,曝光度更高了,雷教授也出了名,也增加了社会的科学素养,其实这件事情挺好。
《流浪地球》将是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幻片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希望能够让我们的科幻片更受别人关注,也少一点错误,真正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吸引全球。
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已经在其他地方回答了!没想到还有题主问,现在这个话题可谓是非常的火,昨天已经看到已经是热门话题了!也去搜索看了看这位教授的69处是那些,字很多,不过也一一看完了。
这位北大教授发表他的观点,为科幻作品应该尊重已知的科学知识,并且一一列出认了69处《流浪地球》影视作品中对于现在已知科学的不合理之处,对于此观点,我是持否定态度的,虽然这位教授很好的科普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我想说,《流浪地球》只是改编一部科幻小说而已,用得着这么较真吗?
还有,如果科幻作品必须尊重已知的科学知识,那写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是科普知识还是科学原理论文?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求证论实吗?科幻,科幻,那是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想象,这种想象可以无边无际,如果科幻作品都尊重已知的科学知识了!这岂不是扼杀了想象力,只能用已知的知识来创作,那现在已知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现在我们熟知的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引力等等这些知识,在几百年前,这些东西谁又能够说是存在的?连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地球转都要被批判,但是,现在这些都被证实了!在这当时得需要多丰富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研究能力才能发现这些东西。
所以说就算现在我们已知的科学,看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情,也许几百年之后能够实现呢?科学都是不断创新发现并发展的,扯得有点远了!但是这种想象力对于写科幻作品也是一样,虽然我们觉得科幻作品的场景现在不可能实现,但是以后谁能够说得清楚呢!看看百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小说的一些东西已经成为现实。
所以我想说,对于科幻作品,科幻小说来说,就是一个幻字,没必要讲究太多,科学幻想,幻想的就是未来的科学,所以这些没必要太较真对与错,而且也没有真正的对与错,现在是对的,以后也不一定是对的,现在否定的,以后也不一定不能证实。
至于这69处不合理之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看看,字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上面有几点不合理的截图,大家可以看看,然后发表看法!
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一部科幻片,也不是科教片!!这位教授出来讲评,未免欠妥吧!!!国际上那么多科幻片,也没见到那位专家教授出来讲评的!!不知道您这位教授,对娱乐大众的一部科幻片,这样说三道四是什么心里?!每一个人类都有自己幻想和梦想,大多数都是无法实现的,通过一部影片在虚拟的世界,圆了许多人的梦想和幻想不好吗?!科技是要有前瞻性的,能把梦想和幻想变成现实,才是你们这些科学家的责任和任务!!您浪费这样宝贵的时间出来,评一部科幻片,不去为实现人类的梦想和幻想去努力,是否太失职了!!!!!!!
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不请自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乐哥认为:科幻电影(全称科学幻想电影)是在尊重现有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幻想的电影。北大教授咬住“小破球”死死不放,要么是“太较真”了,把科幻片当科普片来看;要么就是蹭热度。
按照教授的逻辑,我想请问您几个问题:
1.弦理论和多维宇宙理论目前得到证实了吗?您怎么看待《星际穿越》、《终结者》、《源代码》这几部“穿越”题材电影中的“科学性”?
2.请问思维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您怎么看待《阿凡达》中两个不同生命体之间的思维互换?
3.请问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潜艇,以当时的科技水平,科学吗?
4.请问进化论科学吗?为什么会有部分学者质疑进化论的真实性?以您独到的眼光,是怎么看待《地心历险记》这部电影的?
5.火星上大气稀薄,请问《火星救援》这部电影开头的大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
6.您对“缸中大脑”这一说法如何评价?《骇客帝国》的设定科学合理吗?
7.如果外星文明也用电脑,那么他们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呢?Windows?《独立日》中的人类电脑病毒是如何让外星母舰当机的?
……此处省略一万字。
结语大家也看到了,要比挑刺或者质疑,哪怕乐哥只是个科学小白,也能挑出无数科幻电影中的“不科学”的地方。“严谨”这两个字,可以用做治学态度,可以用做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可以用于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但是用于吹毛求疵,就有点怪怪的。因为所谓的“科幻电影”,虽然也姓“科”,但也有“幻”,还有“电影”艺术的内容:允许有合理的幻想,允许艺术修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这位大学教授可能是走错片场了。
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流浪地球》是娱乐乱象之终结者,吴京则是阴柔风之克星。
在国人对娱乐人设深恶痛绝之时,吴京投下《流浪地球》这颗震撼弹,把虚假人设,包装镀金,流量欺众者发财之梦炸得粉碎。
人设造神,遂有白痴博士,牝鸡称爷之种,造神者玩弄神仙于股掌之间,艺人坠其彀中,犹不自省!乐做其提线木偶,台前之傀儡。成则共分其财,败则猢狲皆散。再寻画皮,重塑鲜肉。勾联复始,祸败其圈。颜值为资,利不可估。价值导向,跟风弥众。文化废止,俊男靓女齐攻艺术;父母扼腕,东挪西借几近倾家。俗风如是,天之也怨;乱象如斯,地之也怒。
吴京还男儿本色,绝虚假而荡画皮,回正清流。国人为之一振,齐声呐喊,共除妖异。偏北大博士不识世态人心,逆时悖义,论成雷人之语;前后二子,遂使北大蒙羞。
北大教授一再发文对《流浪地球》剧情科学性表示不满,对此你怎么看?
做为北大教授,真没必要对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大动肝火?它并没有动你的奶酪。怎么就会让这位北大教授坐卧不宁呢?"想红″也不用这么急!
科幻电影不是以科普为使命的科学教育片,它只是人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想像和假设,不是经过实践论证的现实结果,最终目的只是一个满足大多数平常人,休闲娱乐的影视产品,仅此而以。
如某个所谓北大教授所言,必须按照己知科学理论技术,来拍摄电影,那还叫科幻电影吗?只能叫科学教育宣传片!
当然,我国对于拍摄科幻题材电影,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进步探索的空间,这需要时间。《流浪地球》恰是点燃中国科幻题材电影制做发展的导火索,是好事,值得称赞,至少吴京他们做了。希望能以平常心对待最好!
如果,这位北大教授是一个为国家科学进步,有担当的人,请多用点时间,搞点前沿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探索,为国家建功立业!少做点图名私利之举。岂不善莫大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