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其实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工资低和工资较大差距,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关于工资低的问题,国家其实正在解决。从2018年1月开始,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提出了落实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2018年7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再次提出各地要抓紧时间落实,国务院将定期开展督查。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在全国各地都不属于低的,所以随着国家要求的落实,工资低的问题肯定能够解决。
关于工资差距较大的问题,实际上主要还是教师的职称制度产生的一点副作用。职称制度作为国家考核评定人才的一种职业发展方式,留给老师一种职业发展通道。可是由于这种发展通道有名额限制,有资历要求,导致很多年轻优秀教师无法通过努力实现职称的快速晋升,工资收入会比老教师低很多。其实大家也明白,没有名额限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而且职称制度也对艰苦偏远地区的教师构成了一定的瓶颈障碍,由于艰苦偏远地区教师出成绩难,各种论文发表也有困难,而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也跟不上,所以他们也有意见。
对此国家也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一方面会加大教师的高级职称数量比例,另一方面也会对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实施特别照顾,云南省是10万元的奖励;黑龙江省市专设基层教师高级职称。
其实,职称制度不可能让所有人在退休的时候都挂上高级职称的名字。但是未来也说不定,因为我们的退休待遇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了,如果足够优秀,就能够更早的评上高级职称,这样我们的退休待遇会高。如果不够优秀,最后一年提上高级职称,也不会影响多少退休金待遇。
所以,最基本的关键还是职称评定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不能走后门,就评上高级职称了。
其实,影响教师积极性的,还有社会对教师的偏见。很多人认为教师一年有三个月的假期,正常发工资非常舒服。殊不知教师开学式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天天批改作业,没有工作时间限制。
很多家长把教师当成保姆,什么责任都往教师身上推。孩子之间打闹受伤都要班主任出来协调处理,这种事情遇到过很多次。而且有的家长一旦不如意,就到处投诉,搞得老师无法静下心来教学。国家应该明确出台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具体一点,明确一些。让大家知道教师是干什么的,不是圣人,只是工作。
所以说,问题还是非常复杂的。国家也认识到了有关问题的存在,将会逐步加强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希望未来我们的教育事业会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由于教龄、职称诸多不平等因素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我是一位具有42年教龄己退休的老教师,在职时同样有这种心理。1981年民师招教自已考入师范离职学习二年(转了粮食关系收回了责任田),到中学任教。87年评职称时,硬是比名落孙山的民师低了一个级别,后来民师直转了,职称含金量与原公民教师同等,后转的民师还保留了自已的责任田。几经努力,到退休弄了个中级职称,现在养老金仅3700元,(平生的最高工资)。另有一位比我小10岁的民师转正后适逢两次调新,她退休后却发4500多元养老金(评职称向老教师倾斜,弄了个高级照顾指标)。我退休前哪来的老教师吃照顾,虽四次出席县模范,又帅先考中转正,却比工作平平(这个同志从无当过县模范)慢慢熬的人少了一大截工资。职称坑了多数人,教龄津贴比例太小,对退休的老教师提高教龄津贴尤为重要。
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好吧,我又来说说。
我23年工龄,现金工资7600左右,不是升不了最高级,而是高级条件年年变,老师为了升级,个个勾心斗角,走后门攀关系,拉帮结派的一大堆。
同一个年龄,或者比自己小三到五岁的老师升了高级,光申报工资就比我高1000,如果所有各类补贴全部平均,一个同年龄的老师工资高级就可能比一级高1000-1500,而比我大10年的高级老师就更不用说了,现金工资就可以达到9000或者1万,全年平均的月薪包括住房公积金等加起来月入就能达到近2万。
而比我小10年的老师同样一个月比我少一两千吧。那最高和最低的工资差距就可以去到三到五千,我不会因为自己工资比下一级的人高那么多而觉得高兴,我真的反而希望最高和最低只相差1千左右就差不多了。大家都知道职称工资是有多毒,升了级的人不想干不愿意干,没升级的人因为太迷惘而不干,总之教育搞职称工资就是完败。
你别说平均分配不好,当年只有国家工资的时候,低的1000,高的也只是1500,虽然相差也大,但基数不高,也不欠那几百元了,现在不是,就算你把所有的班主任、场室管理都做齐了,你还是比不上一个什么都不用干只教两个班的高级老师,这样的工资差距,你找鬼去干活吧。所以为什么说职称是毒瘤,最高最低相差5千呀大哥,可能还不止呢,你让人家怎么会有积极性?
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我06年3月退休,39年教龄,阅读此文深有感触。那时中学高级指标限制,工资落差较大,课务反倒一样。小学高级指无限,看门,烧饭,打钟的,退休了都高级,跟中一持平,这积极性从何而来。现在更糟,没升的要忙职称材料,忙忙升一下,再忙再升,再忙再升,忙得精疲力尽,一二十年下来,职称上了,资格老了,以老卖老;沒评上高级的,心灰意冷,消极怠工。特别是退休以后,这种落差仍终身伴随,严重影响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升一下就是党群关系。我看这职称评定还是早日取消,按教龄正常升级,你不上课或退休了都一样;课时奖要科学设置,拉开差距,要让教师抢课上,抢毕业班课上。
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40年前教师纯真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工资多少无人攀比,三,五年调一次工资,5至7元吧!还在相互谦让,从学龄,工龄任课多少,家庭困难等因素上。76年我们学校72名教师分来了11个指标,经群众评议评资小组审议xX教师评上了,他坚决不要,理由是一工龄比不上那此未评的教师,学历也不如人!评审小组的解释是,你工作重且家庭困难!最后局里补了一个名额才把这事摆平。这种事现在能有吗?我认为评职称是人为地拉大贫富差距,让人们千方百计地去迎合时代潮流,弄虚作假!同样的工作报酬不同而且差距太大!而且多数评上的是领导不是一线教师,教师心里怎么平衡?再者忙于应付学校名目烦多的达标检查?全是作假有啥意义?我们这些退休十多年的人只是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只能哀叹!!!∴
有人说较大的职称工资差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你怎么看?
职称不仅让在职教师不满,而且直到退休仍然在伤害着教师的心。即使在新年里,仍然挥之不去!退休教师应该拿起笔来写!教师的评价和工资待遇问题的确缺少瞻前顾后,总是切断历史,不问先来后到,最终怨声载道,激化矛盾,破坏团结,在根本上影响教师应有的最起码的格局!让自私自利大行其道,让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首选和潮流!让教师跪倒在拜金主义这个魔鬼👿的膝下!
还有绩效工资也是忽略了退休教师,虽然他们没有公开表达观点,但是私下还是对此不满,理由是他们当年工作的时候没有绩效的说法做法,而政策制定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点。因此,作为公务员的选拔,光挑选语文成绩好的还不够,还要挑选数学成绩好的!因为高中数学要进行分类讨论,也就是要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要统筹兼顾,不可以顾此失彼,否则,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职称与绩效放大了个人英雄主义,让集体观念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弱化!让教师难以安心全心工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