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没有。银行的加息主要是根据央行的指挥棒来的。
虽然说,三年来我们央行的基准利率一直没有改变,但是中央银行会通过一些金融工具控制市场上的钱多钱少。市场上钱多了,那么钱的价格就会变得便宜,也就是借钱的利率就会降低。一旦市场上钱紧张了,借钱的利息自然而然的会上升。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余额宝的收益率看出我们货币的钱多钱少问题。
央行有哪些金融工具呢?
第一,利率政策。这是核弹级别,无差别攻击,最适合放水了。目前我们的利率水平并不高,但是市场仍然观望是否降息。只要央行降息,各个银行的利率都会下降。
第二,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就是银行吸引的存款不能全部当作贷款放出去,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另外,还有银行超额存放的存款准备金,用于支付清算等作用。
一旦国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银行可以调用放款的钱就多了很多,然后再加上货币乘数的作用,市场的资金就会多很多。
2019年1月,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释放资金大约1.5万亿。
第三,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就是央行将资金融给资金融入方,收取有价证券作为质押,并在未来收取利息。一般有7天逆回购,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也有单日逆回购。2019年1月31日,央行14天逆回购的中标利率为2.7%。绝对比活期要高很多。
第四,借贷便利。比如常备借贷便利(1~3个月)和中期借贷便利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等,不过大家就不太熟悉了。
因此,随着货币的释放量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货币利率越来越低的情况。当然如果保持长期的货币量不变,GDP增加的话也会导致货币紧缩,利率会逐步上升的。所以,国家利率调控的目标是让货币总量和GDP增量保持一致。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
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全国有4000多家银行,具体情况统计有难度,但从目前商业银行利率行情观察,应该都有所动作,有的银行直接上利率,有的则变相以存款送积分送礼品形式提高利率。
大家知道,从2015年开始,央行取消了所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上限设置,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实行自主定价。因为利率始终决定着资金成本,银行绝不可能亏钱揽存款,但资产端的扩张又离不开负债(存款)的增长。所以,面临当前激烈的存款大战,银行采取了最明智,也最精明的战略,即以部分存款产品为抓手,以提高个别产品的利率或变相提高利率来打造明星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以小博大。因此,纵观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特征,即并非所有存款利率实现普调,而是个别产品,特定金额,或个别地区,且集中在某一特定时段利率有所上浮。
国有银行中,以农业银行为例,新年伊始推出了一款小额存款产品,起存1万,三年期利率最高上浮40%,达到3.85%。大额存单今年也再次上浮2个点,上浮幅度达到50%,3年期执行利率达到4.125%,而去年几乎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才4.07%。而邮储银行动作稍微大一点,且地区差异大,比如在全国部分地区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了三档,起存20万利率3.988%;30万起存利率4.125%,与农行持平;50万起存利率则为4.18%,几乎成了国有银行中大额存单最高利率。当然,由于大额存单是分期活动发行,利率为市场定价方式,所以这种利率并非每期固定不变,起存金额也会动态调整。
城商行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地方性小银行中,由于大额存单过去已经一浮到顶,上浮55%达到4.2625%,因此今年大额存单利率几乎没有新的上浮,而是重点集中在部分期限的普通定期存款上面。比如某丰村镇银行,将利率上浮产品主要集中在1年期和15个月产品上,1万起存利率为4.1%,接近大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200万起存利率高达4.3%,500万起存利率还可以协商;而15月产品则实行按季度付息,500万起存利率高达4.6%,直逼城商行3年期最高利率,动作不小。但这些利率优惠仅在今年一季度开展。
而再看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则不是继续上浮,而是部分产品利率还有下调,比如振兴存1年期原来利率5.1%,而现在仅4.869%;当日系列中富民宝,蓝宝宝和众帮宝等随存随取型则从4.3%下降到4.1%。当然,他们的利率下调与市场行情关系不大,原因大家懂的。
为什么各家银行利率会普遍上浮?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粥少僧多,各家商业银行存款竞争激烈。尽管从2018年开始,央行连续数次降准,释放的市场总流动性总量很大,但具体落实到每家银行是微不足道的,小银行几乎没有感觉,要想与大银行抢夺存款,提高利率就成了必然;二是随着互金平台理财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银行存款起到巨大的分流作用,余额宝货基中虽然天弘基金规模下降5000多亿,但余额宝总规模仍然持续增长,直逼2万亿,甚至超过某国有大银行活期存款总量,实在不可思议。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新的余额宝,新的银行将不断产生,可以说,未来一定时期内,存款将是金融业持续争夺的焦点。
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这明显不是不可能的事,最近央行又没有发布调高基准利率,怎么可能每个银行都在加息,银行的揽储是有成本的,如果可以低成本就吸收到存款,又有哪家银行不愿意多赚钱,而提高利率呢?所以更严格来说,应该是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及民营银行在加息。
民营银行我国的民营银行诞生于2015年,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一共有17家民营银行成立在营,由于民营银行不少系互联网银行,本身在线下网点与传统的实体银行无法竞争,再者成立时间较短,品牌知名度都没打出来,影响力有限,其次背后的民企股东也一定程度上让储户无法信任,因此除了微众及网商外的其他民营银行,目前的经营都不容易。
要知道银行的盈利点最主要的就是存贷息差了,而没有存款的话,则无从说贷款了,所以缺少存款的银行可是无法存活的(虽然民营银行很多没有网点,但是民营银行也要办公场所、也要架构服务器,也有人力成本),故而不少民营银行纷纷开出了高息来揽储,甚至受限于自身的渠道,还通过京东金融等第三方支付的APP进行推广。
如下图所示,系目前各家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虽然产品显示为各个宝,但其实均为定期存款)。
地方小银行人都是趋利的,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流,民营银行的高息,必将从传统银行处抢走部分的存款资金,这点资金对于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性商业银行这些大银行的影响较小,毕竟他们的基数摆在那里,但是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则很大,比如不少村镇银行全行的存款也就十几个亿,被抢走多一点就是致命性的打击,所以受民营银行的挑战后,有的村镇银行已经坐不住也开始提高利率了,如下图所示有的村镇银行目前的一年期的利率已经提高到4.1%了,几乎不逊色于民营银行了。
总结目前提高利率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小银行里,对于大银行而言,受到的冲击较小,大部分银行的利率仍然维持不变,大银行目前最多就是对于大额存单略有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较小,且受众范围极小(毕竟有20万元以上存款的人并不多)。
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显然不是,除了那些吸储能力欠佳的地方中小银行,还有就是几乎所有民营银行都在大幅度上浮存款利率。而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没必要这么做,无形中增加自身的存款成本。
很明显,大多数小型银行和民营银行之所以都在上浮存款利率,这完全是为了揽储需要。要不是资金压力较大,哪家银行会愿意增加运营成本呢?
尤其是对那些互联网型的民营银行来说,在线下网点及营业部上根本没法与其他实体银行相提并论。这确实还它们的吸收存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再加上普遍的缺乏认知度,作为存款主力的中老年人也许闻所未闻呢!何况购买它们的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京东金融等第三方支付的APP或者银行APP进行,这本身就给中老年人无形中造成了障碍。
因此,这些民营银行只能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或者是更高成本的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吸收存款。比如说,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火爆起来的智能存款产品。另外,对于地方中小银行来说,存款流失愈发严重,揽储难度剧增,负债压力越来越明显。
而那些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从2018年以来,央行多次定向降准之后流动性更加宽松,在加上今年的全面降准影响,它们的自有资金越来越充裕,而且像国有六大行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无论是品牌知名度、网点及营业部都是有目共睹的。对于它们而言,并不缺钱而缺乏优质资产,资金甚至放不出去,只能购买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当然啦,这样以来,双方各取所需。
所以说,存款利率上浮多少?要看各自的揽储需要和资金压力,看一看亿联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5.45%、蓝海银行的为5.4%就知道它们的压力有多大!
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各类存款利率都明显上升,包括普通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均是如此。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半年的大额存单利率:
融360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大额存单3个月平均利率是1.659%,6个月平均利率是1.945%,1年期平均利率是2.26%,2年期平均利率是3.161%,3年期平均利率是4.138%。均较2018年12月大幅上升,且创下近几年的最高水平。
我们再看一下结构性存款的利率走势:
2019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平均利率是4.18%,比2018年12月上升了0.13个百分点,也创下近7个月的最高水平。
不仅利率上升,规模也大幅增长,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资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为109812.17亿元,环比增长14.19%,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为什么1月份存款利率会大幅上升?
春节前(1月份)是银行传统的揽储旺季,银行之间的揽储竞争非常激烈,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春节前资金流动性偏紧,另一方面1月份拉来的存款当年大概率会留存在银行。银行在旺季也会设置更高的奖励制度,银行员工的拉存款积极性会更高。
春节前,三四线城市银行网点通常会搞一些存款送礼的活动,相当于变相加息了。
所以,1月份存款规模上升、利率上涨。
不过,春节之后,揽储旺季效应会逐渐消退,银行间流动性充裕,2月份存款利率很难继续上涨。
现在各个银行都在加息吗?为什么?
存款利息的提高可以作为银行存款揽储的一把利器,每个银行都有存款加息的意愿,但是究竟能否加息成功有待于经过高层讨论研究决定。现实情况就是大部分银行存款利息非常稳定,三五年不变动都有可能,个别存款期限或者某一款产品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
首先,银行存款加息需要考虑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问题。银行负债业务,制定利率定价的时候,需要考虑成本、利润、风险损失等多个因素,总而言之一句话:加息只要给银行带来盈利,能赚钱,那银行就是在最大限度的范围之内实行加息,重新定价,否则就只能按照现有利率定价,按兵不动。银行的分支机构一般都是按照总行的要求定价存款利率,不敢随意提升利率,否则高出利率定价的部分无处转移的。
其次,银行存款加息需要经过多重机构研究讨论。银行存款是否加息,会经过多重程序来决定,最先是高管人员感觉有必要加息,确切地说是分管负债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提出来,然后汇报给董事会,董事会开会研讨以及股东大会召开研究,投票表决通过才可以实施。高管在会上会从加息的必要性、必然性、各种预算情况等角度陈述,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感觉确实方案切实可行才可以通过。
再者,加息个别产品视银行具体情况而定。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是大范围的全部提升存款利率,而是在个别产品上加息,比如大额存单3年期的存款周期长,存款客户可能相对少一些,为了揽储营销更多的客户,存款利率需要上浮,在可盈利范围之内,银行会给予倾斜。一般情况下,存款产品加息多为长期的、冷门的、存款客户问津特别少、流动性差的,使得加息成为了营销这部分产品最简单粗暴的手段。
[总结]银行存款是最稳定的一种理财方式,何以见得?无非就是利率稳定、收益固定、保本保息,一个银行不可能随随便便地三天两头调整存款利息,特别是国有银行存款利率三五年不动很正常,地方银行多在揽储营销时增加礼品的发放力度,而不会去提升存款利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