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低也是一个普遍的现实,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第1个原因,缴费基数低,导致了退休工资低。
养老保险的缴费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高。缴费基数是通过影响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进而影响我们的退休金的。
按照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计算:按照60%缴费基数缴费的人,每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但是如果按照100%缴纳,就可以领到1%,增加了25%。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直接跟缴费基数挂钩,缴费基数越低,划入个人账户的钱就越少。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个人账户养老金要比100%基数缴费的退休人员少40%。
不过有的企业是故意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的,并没有按照职工的应发工资来,这样是违法行为。毕竟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如果准备离职的话,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维权。
第2个原因,缴费年限少,导致了退休工资低。
我们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基础养老金是直接跟缴费年限挂钩的。如果按照社平缴费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15年就可以领取15%,30年就可以领取30%。同样缴费档次下,30年基础养老金待遇是15年的两倍。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划入,时间越长,划入的次数就越多,肯定钱数就越高。每年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都是计发个人账户记账利息的,从2016年开始是由国家统一发布记账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所以,一般缴费年限越长,退休金就越高。
第3个原因,个人账户贬值,导致了退休工资低。
上面说了最近三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高达7~8%,为什么还说个人账户贬值导致了退休金低呢?
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非常快。过去二三十年多是维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实际上2016年以前有各个省市统一公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时候,各地的记账利率明显没有这么高,青岛市有几年只有4.5%,再往前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了。所以,当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社平工资相比贬值得非常厉害,这也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了。
不过,随着未来我们的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减缓,但是记账利率上升的话,相对社会平均工资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贬值速度就会越来越慢了。
第4个原因,缺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导致了退休工资低。
我们国家从2004年5月开始就实施了企业年金制度,2018年2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年金办法。2014年10月,国家实施职业年金制度。不过,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国家是强制纳入职业年金计划的。那是企业人员,参与率并不高。目前大约有8万户企业,2300万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累积储存企业年金近1.3万亿左右。
如果建立了年金计划,最高筹资比例高达本人工资的12%,其中本来缴纳4%,单位缴纳8%,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5倍。相当于将养老金能上提30~%50%。
希望国家以后为推行职业年金制度,给予企业和职工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让更多的职工享受到企业年金的好处。
其实,无论什么情况,我们也应该自己积攒一部分养老金。多点理财意识,将多余的养老金通过理财,获取高额的收益,提供养老补充也是非常好的。目前我们常见的理财方式有,国债、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定投信托产品、股票和商业保险等等。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理财方式,这样才能既保证本金的安全,又能够实现财产的增值。
年纪大了之后想改变未来退休金低的结局,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来解决,就不合算了,因为年轻的时候缴费基数低,老年之后缴费基数高、负担重。所以,要想解决养老金的问题,还是要趁年轻的时候规划好。
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这些年,国家已经在努力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了。当然,要想摆脱困境,社会环境改善,企业退休人员个人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企业员工退休工资低,该如何摆脱困境呢?
企业退休人的养老金水平低,这种低首先是相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的,这是由于养老金双轨制造成的。
这种低也是由于企业退休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的,因为企业退休人员的缴费低缴费年限短,那么自然,养老金也会比较少。
努力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目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不到3000元,为了缩小跟事退人员养老金的差距,国家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第一就是终结养老金双轨制,从2014年10月1号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开始参保缴费。
第二就是不断上调企退人员养老金,从2005年开始,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到今年已经连续上涨了15年,实现了15连涨。
第三就是让企退人员养老金涨幅更高,这些年,包括江苏,宁夏等省市在内,在调整养老金的时候,会让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涨幅高于事退人员,让企退人员多涨,让事退人员少涨,自然就有助于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
第四,就是倾斜照顾养老金偏低的人群。这些年,养老金调整都会对养老金偏低的弱势群体进行倾斜照顾,主要是会让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能多涨一些养老金。
自身努力提高退休收入当然,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让自己摆脱困境,除了国家的举措,自身也要努力。
对于退休人员个人来说,如果身体条件可以的话,可以找一份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比如看门、保安、保洁之类的或兼职或零工,增加自己退休后的收入来源,收入提高了,养老水平也就提高了。
由于退休人员年纪大了,更加不好找工作,所以要改善社会环境,营造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创造更多的老年人就业机会,让老年人也容易找到工作,让有能力工作的老年人也能发挥余热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收入。
对于子女来说,也要赡养好退休老人,不能让老人们穷困潦倒,现在赡养老人的支出都可以税前扣除了。
总而言之,要向企业退休人员摆脱困境,国家、社会、个人都是需要进行努力的,缺一不可。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与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员工的退休工资偏低,相应的退休工资,仍需要看具体的工龄与缴纳社保的时间。不过,对于刚刚退休,且缴纳最低社保年限的企业退休员工来说,刚开始的退休工资并不高,可能略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水平。至于退休工资偏低的人,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减少日常生活开支等方式弥补退休工资低的状况,但对于普通企业的退休职工来说,如何用好不多的退休金,确实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精打细算。
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我退休22年了,从刚开始的300多元,涨到现在每月2500元,按说这可能是最少的了吧,有时也觉得挺委屈的,不是钱少,就是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同学,只是运气好,去了事业单位,当上公务员,论能力我也不比他们差,论学历不比他们低,只是没有好运气,去了国企,虽然没下岗,但是单位最早一批改制,如果不退休,就等着下岗,权衡再三,咬牙不到45岁就提前病退了,这么多年虽然退了休,也没闲着,不是还有一技之长吗,那就发挥点余热,混的总算可以吧。
如今年龄大了,呆在家里忙些家务,我这工资虽然不多,一家吃饭也满够了,老伴的工资不少,生活上没什么困难,细想想,人一辈子,平平安安,挣的钱够花了,老了这天身体挺好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发财不只要有运气还得有才能,我们就是普通人,过普通日子就很好了,我既不瞧不起穷人,也不羡慕有钱人,内心安安静静,看什么好就玩什么,现在就觉得玩头条挺有趣的,就把心思放在这里了,任何烦恼我都不往心里去的。
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这是国家在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 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退休工资。比机关事业退休工资 偏低 两倍左右。差距 过大。出现了分配不公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政策。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员工退体工资低该怎么办?
企业员工相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遍上退休后的养老金确实不高,这也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到三点影响。
第一、计算方式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14年以前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和企业是不同的,是以在职工资为标准,根据工龄确定发放比例。对于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这个比例都是可以达到80%的,甚至不少人可以达到90%。
而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肯定没有办法达到这个比例的,能达到70%就非常不错了,所以计算方式对于养老金的影响是不小的。
第二、企业人员的养老金高还是低,是和个人的缴费工资以及缴费年限挂钩的对于企业人员来说,虽然很多企业人员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都不少,但是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并没有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而是按照比较低的缴费基数缴纳,甚至没有为员工建立养老保险账户。
而一些企业职工,或是为了到手的工资能够更高一些,或是害怕丢了工作,于是也默认了企业的这种做法,甚至主动要求企业不要缴纳养老保险。
因此,这些企业职工的缴费工资标准是比较低的,缴费年限是比较短的,那么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自然也高不了。
第三、补充养老保险的影响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补充,其实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除了少数的国企,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没有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而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改革以后,国家强制要求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因此未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是会比大多数企业人员更高。
对于退休工资低的企业人员,如果家庭经济困难,那么最好的选择是在退休以后再找一份工作,一边领着养老金,一边还有工资。而具体做什么工作,就要看自己有什么技能,是否能够得到返聘。对于没有什么专业能力的人员,当保安、门卫、清洁工,这些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