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山东省2018年10月30日确实出台了一个文件,里边有满10年评审中级和满20年评审副高的规定。

不过文件是这么规定的,继续向农村教师倾斜,将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作为评审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

农村学校工作符合相应评审条件的,任教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任教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而且还允许所教专业和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参与职称评审。

农村学校教师和城镇学校教师分开评审,向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进行专门倾斜。

但是并不是说只要在农村学校教学满十年或者满20年,就可以无条件晋升中级职称或者副高级职称。

高级职称条件卡得非常严格,一个地级市一般只有10到20来人。不过国家确实是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学校的教师不得低于30%,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比例分别是2:4:4。

另外,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不做论文要求,可以放宽学历规定。

具体的倾斜就是这么多,但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通过职称放宽的方式,调动大家在农村长期从教、任教的积极性。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希望这消息是真的!虽然我已经是高级教师了。

职称已经把中小学老师折腾的够呛!大家天天为这事操心、烦心、忧心!搞得大家不能静心教学。长期以往,折腾的是老师,伤害的是教育。

我想说,痛痛快快的给老师一个体面的收入,让我们安安心心的教孩子,有什么不好?

非得要整个什么“职称”,搞得大家心力憔悴,人人自危。就连同事之间也要尔虞我诈、你争我抢,乃至斯文扫地!甚至,同事之间为职称明争暗斗、互相举报揭短!实在让人痛心!

教师,就是一小知识分子,他没有其他谋生的本领。他靠教书吃饭,他靠教书养家糊口。你不让他有个放心的、安逸的工资,你不让他有个纯粹的教书育人环境。又怎么能要求他出成绩?又何谈振兴教育?

都说教师补课、收受礼物,我真的很同情很多中西部的教师!一个月3000来块的工资,实在无法让他们生活啊!又怎么能对他们要求那么多呢?

回归正题。10年给个中级、20年给个高级、30年给个正高级。完全可行!只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就行,随时将不适合做教师、不愿意好好做教师、混日子的踢出教师队伍,净化教师队伍。留下的给他们一个安心的待遇。

我想,这些真心将生命留给教育的人,他们配得上高级、正高级待遇!

最后用俞敏洪的一句话作结:如果想要教师奉献,请先给教师一个体面的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

我很赞赏俞总这句话!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赞成教师职称自然晋级,因为很多教师既便不是优秀的,也是合格的,只要一个老师不存在工作上的失职和师德问题,应该自然晋级。这样可以使教师少花费一些无枉的精力放到论文、讲优质课,还有一些荣誉上。也避免了教师为了争夺有限的指标造成人际关系上的紧张及教育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教师工作量的多少和优劣可设绩效工资,这样更灵活,更有利于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荣誉、发表论文等可另设奖励机制,比如物质奖励或缩短晋升职称年限等。这样既能解决广大一线教师的后顾之忧,又能有效的鼓励先进。既能使现在的教师安于教育工作,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教育中来。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实的,无疑是职称改革的一大进步。现有的教师称制度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一线教师最本质的工作是走进课堂,走向学生,而不是天天那些无有的论文,立项,课题,优质课和虚伪的荣誉。而职称的评定除了教师的工作年限之外,就是这些与实际教学不相关的东西。而职称与工资的挂钩更是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我们从不指望取消教师职称,只是不要和工资过于紧密就好,让一线教师真正静下心回归课堂,回到教学中来。只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曾经深受职称之苦,工作整整20年才评上一级教师。

我们这个地方去年出台了一项政策,就农村教师工龄满30年,可以自然晋升高一级职称。但是,评高级职称的话还是得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要有论文发表,第二个要有年度考核优秀,第三个要上一堂优质课,至少在县上获等级奖。

这个政策比起题主说的要落后多了。 站在我的立场上想,题主说的政策是不太可能的。先不说可不可能实施,即使实施的话,也不一定真的利于老师积极性的发挥。

满20年评副高,满30年评正高,那么可能会有很多老师当混世魔王,社会上对老师的意见会更大。

因为有人会想,反正我20年之后就能评副高,30年之后就能评正高。 职称得来毫不费工夫,那我何必还努力呢?

不过,现今的职称制度对老师也非常的不利。

1、很多老师不是不够资格,而是没有名额。

以名额来定职称,这大大挫伤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反正我也评不上职称,我工作也不用卖力。就像我们学校曾经连续四、五年都没有一个职称名额,这就使很多该评职称的老师没有评成职称,我就是受害人之一。 能够顶住没有评职希望的压力,依然坚持认真工作的老师毕竟不一定很多。

2、职称让同级老师的工资差距很大。

在我没有还评上一级教师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就已经评了中教高级,那个时候的工资每个月有相差1000多。

想想同是一个班级出来的同学,一个月相差1000多,一年下来是多少?十年下来又得多少?老师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3、职称影响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

说起职称,应该是老师之间争斗得最厉害的东西。有的时候也是明争暗斗,用了能够用了所有的办法。我们学校甚至有老师,因为要评职称,用假离婚的方法博取领导和老师的同情。

还有老师因为职称吵架,因为职称暗地里较劲。

4、职称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不良风气。

有的人为了评职称,给领导送礼,请领导吃饭,这种现象真是太多太多了。

正因为有那么多人受职称之害,我觉得我们应该取消评职称的名额限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原则,再在这个基础上照顾年老的同事,对他们适当放宽政策。

我们学校今去年在年度考核是就对工龄27年以上的老师做了适当倾斜。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是真的吗?对此你怎么看?

自2018年,我国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积极响应教育改革。

此《意见》在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项中,将职称改革定为重点。2018年10月山东省发布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政策。明确提出“在乡村中小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原文件如下图所示:

山东此改革方案一出,引起全国广大教师的关注,且对此项政策大力支持,期望着自己所在地的教师职称改革也能以山东为例,真正做到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名额,能鼓励中小学老师在乡村终身从教的信念,真正做到职称评聘向一线乡村教师倾斜的制度。

但是,就目前各地老师职称评聘来看,虽有相应改革,但是依然受“职称限额办法”限制,无论是乡村教师,还是城镇教师要想评聘一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都有一定的难度。

我地教师自2008年实行职称限额制后,高级职称一直没有名额,一级职称的名额也严重受限,近十多年能晋升一级职称的也是凤毛麟角。

据小徐老师对各地职称评聘制度的调查和了解,确实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的说法,但是此说法的正解是: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审满十年具备申报中级职称的条件,满二十年具体申报评副高的条件,满三十年具备评正高的条件,至于申报之后能不能评过,还要看地方名额有没有指标。因此,在各地职称晋升名额受限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满十年进中级,满二十年评副高,满三十年评正高”的说法成了一纸空文,完全得不到落实,特别是高级职称无论职称评审满多少年,没有名额同样无法过审。总之,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职称名额控制办法,广大具备职称晋升条件的老师仍然无法如愿晋升职称,但是小徐老师从2019年新春教育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职称改革定为重点,“特别是在中小学制度改革方面,改变正高级名额控制办法,加大对一线教师和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的改革方向已成定局。

部分原文件如下图所示:

相信在这一改革方向下,职称限额制度将会有所改变,如果加大高级职称评定的名额,并向一线教师和乡村教师进行倾斜的话,相信未来教师评上一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