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如果过去十来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制造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理想的情况下,会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我们的质量大幅提高,造出来的产品世界受到欢迎。中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可是可能吗?我认为不可能。

每年流入楼市的热钱数以十万亿计。这里面不仅仅是银行资本,更多的是老百姓的存款。可是我们老百姓能拿着钱让企业去烧吗?大家都知道,技术革新是一项非常烧钱的活。

第二,我们中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吗?有相应的技工水平吗?没有。我们国家现在紧缺的就是高级专业技工人员。只要自己有一门技术,不是凭体力劳动,在企业挣个五千六千绝对没有问题。

第三,你把钱给企业,企业会怎么用呢?由于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技工,多数情况下只能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粗放型生产。最恶劣的结果呢?生产过剩。钢铁产能过剩,已经让我们头痛不已,如果制造业各个行业都产能过剩那可是比楼市泡沫更恐怖的事情。因为,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就业。

市场有自我调节功能,所以不要只怪热钱流入楼市,主要还是楼市有其自身的优点,够吸引广大投资客投入。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这些热钱很有可能会流出到国外去呢。

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过去十来年如果流入楼市的资金流入制造业,那么到今天我国的制造业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靠环保都压不住的那种。

财智成功曾经统计过,最近二十年我国卖地收入接近40万亿人民币,近十年占了大头。考虑到土地成本占了房子成本的68%左右,最近十多年新建房产总市值经历几轮暴涨之后,恐怕已经远远超出50万亿元。

天量资本进入制造业,在国内制造业总体水平相对较为低端的状况下,一定是巨大的灾难。

由于国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很多不足,真正的创新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就被山寨。再好的产品,一旦有了名气,就会被迅速复制仿造,最终胎死腹中。

武功再好,也怕菜刀,品质再好,也怕山寨。市场规则保护不了创新和认真做产品的企业时,自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只能通过价格战去争夺市场。

价格战,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多数企业会陷入亏损,最终无奈止损退出。而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压缩各个环节的成本,最终一分价钱一分货,粗制滥造,坏了口碑。

十来年的时间,进入楼市的资本早的已经获得了超过100%甚至200%的高回报,年收益率超过10%,即便是2015年前后进入的,也能获得50%以上的账面浮赢。

如果进入制造业呢?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过三年,进入的资本多数都已经亏损倒闭,而剩余的企业如果还健在的话,多数还会遭遇环保问题,关停的不在少数,即使有盈利的,比例也不会超过一半,而纯利润一年下来能有5%就不错了。

综上所述,资本逐利,之所以进入房地产,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的大背景下只有房地产成为收益最高的选择,而不去选择制造业,无非是资本很聪明的不愿意去费这个力还亏这份钱。

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制造业就是周期性行业,并且是看“天”吃饭的角色。如果不改变现状,可能未来就算资本流入,也难以支撑。

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2年的经济下滑,首先倒闭的都是江浙沪广东一带的制造企业。

知道为什么倒闭的不是耐克,阿达,而是我们给阿迪耐克制造衣服的工厂吗?

按理说,我们制造出来的成本更低啊!!

问题就出在,这些工厂太脆弱了。

许多工厂为了订单,把厂房和生产线弄得非常庞大,雇了许许多多的工人,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阿迪,耐克告诉你没订单了。于是这些工厂就傻眼了。

我听说过许多工厂老板,为了接大品牌的外单,都是赔本在做?

为什么?因为不做就倒闭,做的话是满满倒闭。你选哪一个?他们都是死扛着等待下一个经济周期,期望自己能够翻身。

所以大量的制造企业,明知道赔钱,还不得不接单!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出在,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加工厂,没有话语权!

因为大部分的制造加工企业在品牌,知识产权面前你没有话语权。

品牌和知识产权是有法律保障的!

它的办法就是你要用我耐克的那个“√”,你就得给我交钱!而耐克只负责给他们一个“√”,它不管你卖多少货,生产多少,它就是以“√”来拿钱的。

所以,当经济不好的时候,耐克可以拿的少一点,经济好的时候,可以多拿一些。而他所承担的风险就是他的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仅此而已。

可以看出,像这种大品牌,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其实都是外包加工,自己研发,打造品牌效应。因此,他们都是一个有“底线”的成本,不容易破产,倒闭。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品牌影响力,不受到内部成本的压力。

经济好的时候多卖一点,经济不好的时候大不了少卖一点而已。

大家可以去看看美国企业,基本都是这样的发展逻辑,而他们则是把生产和加工全部分配给全世界去为他们生产,服务。自己掌握的是品牌效应,核心技术,实力。

美国许多企业有话语权,而那些没有品牌,没有技术的代加工厂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不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要让这些热钱流入能够打造自己品牌,实力的科研机构,独角兽企业,才是发展的根本。

就好比,现在的华为,有自己的技术,品牌,实力,任你美国怎么打压,任金融风暴如何到来,它依然能够屹立不倒。而中国需要的是这样的高端技术企业,而不是代加工的制造业!!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背后的真正逻辑。

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虽然这种假设没有多大意义,也不可能回到十五年前,让资金重新流动一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资金流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领域,肯定比流入到房地产领域强。一方面,会让制造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提供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毕竟,制造业是流动性很强的行业,资金在制造业的活动,也肯定比在房地产领域快得多,运行效率高得多。同时,资金流向制造业,还能大大减少货币沉淀,从而有效减少货币发行,避免很多通货膨胀风险隐患。

当然了,如果资金过度流向制造业,也会带来制造业发展的过热和低端制造过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只有适度有序的资金供给,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对资金如果不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问题,也要客观分析。所以出现问题,也是因为资金过度流向了房地产领域,而不是房地产领域不能有资金进入。

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最终钱还是要流入农业领域,首先保证十四亿人有饭吃就能度过一切危机,产能过剩的产品还可以消费几年。可问题是盖楼建厂把良田好地占了,土地倒是增值了N多倍,但这是一个杀鸡取卵的急功近利的办法,造成了恶性循环,城镇化让家家负债购房、掏空所有积蓄,实现了房的城镇化,人住在城市的房子里没有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没有收入,去喝西北风?投资建设再一萎缩,房贷怎么还?孩子上学,医疗,养老等等。破解的办法:一是回农村搞种养加,国家给予扶持补贴;二是大规模有组织输出劳务人员。除此难上加难。

如果过去的十多年,流入楼市的资本热钱流入制造业会怎么样?

首先资本是逐利的,这是天生的本性,过去十年,难道我国增加的货币目的不是为了支持制造业吗?

央行多次降准,都是针对一些涉农企业及中小微企业,比如今年以来央行就连续定向降准,其目的就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又有多少资金真正的流入到实体经济呢?很多资金都是拐了个弯,最后又流到股市跟楼市里面去了。

那什么资本不愿意去搞制造业呢?说白了就是制造业利润低,回报率低,而之所以出现利润的回报率低,因为我国目前很多产能都是过剩的。

如果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大量的资本进入制造业,非但不会给制造业带来好处,还有可能带来灾难,因为市场容量本身就那么大,如果资本只是在低端制造业里面打转,不能转化为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那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那对经济伤害越大。

但是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逐利它就是带有一种投机性的目的,投机性就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而我们前面说的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短的几年长的甚至几十年,这么长时间,资本是没有耐心去做这些事情了。

如果让资本强制去做一些低端的制造业,那就会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们给大家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共享单车前两年很火爆吧?然后各路资本都进去了,共享单车行业累计融资达数百亿美元,结果各路共享单车制造出了很多单车,但结果是什么样?结果是我们看到很多共享单车企业都死去了,然后很多城市都有一大堆共享单车的僵尸,这个资本给制造业带来好处了吗?我看未必。

而过去十年有大量的资本进入楼市没有进入制造业,我个人认为反而对制造业来说是一种利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目前房地产仍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上下游连接几十个行业,涉及数千万人的就业,很多省份GDP对地产的依赖程度都在10%以上,有部分城市甚至达到30%以上。

所以虽然过去几年房价是高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发展确实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如果过去几年没有房楼市的迅猛发展,说不定中国的经济增速就没有这么快。

所以想要拯救制造业,不是简单的注入资本这么简单,资本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比资本更重要的应该是制度上的创新,以及环境的改善,通过积极的引导企业创新转型,生产出更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制造,避免产能过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