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交的公粮算社保吗? 如果不算社保,那是什么?
这个是不算的。
农民交的公粮,实际上是属于农业税的一种,1958年我们国家出台了农业税条例,规定缴纳的标准和要求。
我们的农业税其实是以公社为单位,进行缴纳的。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是个体劳动,才有每个人负担。
国家规定农业税的比例是15.5%,各地根据情况略有浮动。这也是为什么大跃进时代,由于浮夸风导致粮食虚报亩产大幅增加,农民交的公粮越来越多,最后没有吃的严重情况了。
企业工人也是按照国家要求生产,并缴纳各种税收的,不过由于工人是生产协作,有技术需求,相关税收由企业整体承担,而且工人的工资待遇还比农民要高一些。
关于我们的社保问题,其实大家都默认为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源自于1986年的关于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的暂行规定,要求国有企业从1986年10月1日起,新进的工人都签订合同,缴纳保险。
这一制度只是在国有企业实施,只针对在职职工。
1992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缴纳社会保险费。
然后,将现在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用于供养已经退休老人。形成了一种现收现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养老保险模式。我们的养老制度还是以企业和个人共同养老为主,企业缴纳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没有个人账户的部分,国家规定使用过渡性养老金来代替。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于交费钱数多,负担重,农村公社负担不起,国家并没有将农民纳入这一养老保险制度。其实即使农村公社来负担,也是转嫁到农民个人身上。
后来国家专门针对农民建立了属于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储蓄为主。可是由于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按月收费,而是一年一次。不过由于投资比较保守收益低,农民参保积极性并不高。到2009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定了国家补贴为主要方向。2014年国家合并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也就是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农民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基础养老金是政府补贴的钱数,一般每月100多元,全国平均水平在一百三四十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自己缴纳的钱数,按照国家规定按月领取。由于农民普遍没有缴纳多少个人账户养老金,截至2017年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标准是125元每月,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12元,政府补贴113元。目前全国待遇较高的省份是北京市710元,上海市930元。
所以,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政府补贴为主,一年差不多1000多元。
大家不要误解,以为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也是政府补贴的,这些都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年轻人缴纳的,是一种国家专门针对职工养老强制力保障的互助措施。
农民也可以通过参加灵活就业人员保险的方式,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不过需要自己承担企业和个人费用。
所以农民交的公粮,并不能视同缴费社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