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物价上涨跌不下来,这是个伪命题。

对于单一商品的价格来说,不存在只跌不涨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蒜你狠”和“向钱葱”。一斤大蒜十几元的价格,和五六元钱一斤的大葱,直接让小市民都吃不起了。但是一旦出现农产品积压,几分钱一斤都是有可能的。

我老家是潍坊青州市的,曾经有几年很多白菜烂地里都没人去收,现在各地各种农产品也时常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滞销,受伤的总是农民。

物价的涨价,很多情况下受益的却是资本。现在有很多现货交易市场,可以有5到50倍的杠杆。因为,都预测物价会上涨,比如2018年10月,我们的CPI增长幅度是2.5%,食品商品价格增长3.3%。如果是50倍杠杆,盈利会达到165%。

为什么大家都预测物价会涨?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适度的物价上涨有助于经济增长。

三季度我们GDP增长率是6.5%,全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在6.7%左右。

正常来讲,我们要维持货币供应增加6.5%,才能够保证物价的不变。然而实际上,2018年9月我们的广义货币m2增速接近9.2%。通过货币超发将物价的不平衡给抹掉,过去十多年,我们超发的货币绝大多数都涌入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也起到了超发货币蓄水池的作用。所以现在的目的是维持蓄水池的平衡,不能让里面的水出来,也不能继续灌水。这就是为什么一线城市房价两年来一条横线的原因,很有可能还将横盘3到5年。

所以,物价上涨之后肯定是下不来的,这是经济发展和金融管理的一个趋势。

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也是有的。不是完全都一样。但总体来说还是上涨后多数不会下降。因为现在养劳金年年上涨。这样就会推动物价上涨后不容易下降。

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物价涨上去就下不来了,过去我们买一斤青菜只要一元钱,现在买一斤青菜要四到五元钱,而且一涨就不会下跌,现在拿一百元去菜市场,基本上很快就用光,过去一百元要用很长的时间。这给人一种感觉,为啥物价上涨后,就跌不下来了呢?

第一,我国经济对于宽货币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剌激经济往往都是要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之下,这就导致了国内物价有持续上涨的动力。本来一元钱对应一元钱的商品,现在市场上钞票增加了,一元钱只能对应0.7元的商品,显然人民币的购买力贬值了。大量货币流向社会,所对应的商品却没有增加,那购买力只有贬值的份。

第二,过去人工成本不值钱,现在人工成本的价值正在不断的上升,就是本来农民种青菜不值钱,现在没有愿意做农民了,青菜的价格也就上涨了,再加上物流成本等各环节人工成本价格都在涨,所以人工成本上去后,物价当然也难降下来,试想几年前四五千元工资算是高薪了,现在根本不算什么,工资涨了,人工成本摊入物价后,物价也会涨,当然跌不下来。

第三,央行超发的货币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而房价高了,带动了房租价格上涨,而无论是商铺,还是企业办厂的租金都涨上去了,而企业也没有办法,只能把涨上去的一块租金支出分摊到商品或产品中去,这就导致物价如火箭上窜,似乎没有跌下来的可能,因为房租不降,各方面成本不降,企业没办法调低商品价格。

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其实不是物价上涨了,而是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俗的话说,货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商品(包括货物、服务)的增加速度。

例如2008-2018年,中国GDP从31.92万亿到90.03万亿,增长了2.82倍;中国的M2(广义货币总量)从47万亿,增长到了182.62万亿,增长了3.89倍。

也就是说,2008-2018年,中国商品物价平均上涨了1.38倍。

当然了,这是平均上涨数据,实际过程中,有些商品上涨的比较多,如房价,平均上涨3-5倍,而粮食价格几乎没涨,如小麦价格在1998年平均价格1.16元/斤,30年后的2008年,价格仍为大约1.15元/斤。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商品的物价都是上涨的,但社会总体物价上涨而没有下跌,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为什么货币增长速度要超过商品增加速度,在于政府利用国家信用,超发货币,扶持促进新经济、新科技的发展,在一定限度内,对经济是正向促进作用。

而不同商品上涨幅度的巨大差距,在于在政策扶持、信息代差、资本、技术密度和金融投机的联合作用下,货币进行了不公平分配。

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似乎生活了这么多年,物价上涨了以后就再也没有降下来,离我们生活最接近的每日三顿饭,小时候去吃一碗牛肉面大概是5至6块钱,而现在10块钱以上,还有菜价米价也都在上涨,连公交车费用都涨了一块钱或者两块钱。但在我们生活中,好像就只有物价一直上涨却从未跌下来的现象。不妨来找找原因吧!

1.物价由需求推动,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消费者需求上升,供给不变时,物价就会上涨,再分析一下由哪些因素会引起消费者的需求上升,首先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也就增长;其次,我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政策,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需求增长。还有其他一些方式从不同的方面拉动内需外需增长,最后物价就会上涨却很难低下来。

2.成本的推动,当物价上涨时,人们发现自己手中的货币已经贬值了,不能再以同样的货币购买原有的商品,似乎自己的钱有些不够花了,这时候劳动者就会要求企业为自己支付更高的经济报酬,而企业为了能够留住劳动力,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资。而企业支付更高的工资意味着自己的成本上升,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不能获得原有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不愿意承担这部分成本,因此最终会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物价又会上涨。但由于人们的工资是“刚性”,一断上涨,就很难再降下去。因此,物价上涨就很难降低。

3.结构性通货膨胀,在实体经济中,总有一些产业是属于生产率高的产业,而另一些产业属于生产率低的产业,虽然生产率水平不同,但生产率水平低的产业总是想向生产率水平高的产业的工资靠拢,最后就会引起总体物价的上涨。

为什么物价上涨以后就跌不下来了?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富人和穷人的争辩,争辩问题不能脱离了社会实际现象,要拿社会上一般职工的平均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上涨指数与去年比和历史上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