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平时一毛钱,大病三十万。支付宝推出了“相互保”的保险产品光凭这个噱头,应该就有很多人想加入,据说刚几天参加的人超过900万,现在已经参加了1121万。
不过我是来浇凉水的:
这个保险虽然宣传的是一人得病,众人分摊,并不是纯粹的大家互助基金。是有人收管理费的,管理费水平还不低10%。
就这么说,我们得各种癌症的风险,一般都是几十万分之一。相互保涉及100种重大疾病,即使我们算10万分之一的概率,1120万人参加,可能就有112人得病。
假设每人都能得到,最高保额30万元,需要资金3360万元,相当于我们每人承担三元左右。可是,收取了多少管理费呢?336万元。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
这不相当于一本万利吗?这也是为什么各个互联网巨头占有流量之后,纷纷入股保险,推出保险产品的原因。保险要有足够的流量,绝对属于坐地数钱的主。
我们国家推出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18年的收费标准是220元每人,被很多人诟病。青岛市的收费标准涨到了355元,有好多人称成心凉了。
实际上政府才是真正的赔本赚吆喝,国家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个人最低缴费标准是220元,政府补贴最低标准是490元。青岛市收费355元,政府补贴650元。但是住院基本医疗保险限额仅仅18万元,大病医疗保险60万元。
相互保占据的优势是,保费低,平时看不出来,如果每期收我们三元钱,一个月是两期六元,一年仅仅72元,但是他仅仅保障得100种大病。而且保险公司没有成本,所有的赔付都是大家分担,所以大家感觉不出来。
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所有的住院病种,成千上万种疾病,概率远远不是相互宝能够比拟的,有的人甚至得感冒都可以住院。而得所列的100种大病,那可是很悲伤的故事。
所以,还是一定要先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再有闲钱再参加这种游戏性的互助保险。
保险公司再怎么也不可能出现互助养老这样的保险。如果出现了,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被坑死,这就是职工养老保险的翻版。不过职工养老保险是国家往里补钱,而保险公司肯定是往外掏钱的。
“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最近,支付宝推出了一种新型的保险业务:相互保。不需要交钱就可以加入,一旦生大病又可以获得30万元的补偿。难道这是天上掉馅饼吗?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什么是保险保险是针对一类特殊事件而设立的保障,这类事件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花费又很大,例如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也许很多小伙伴儿除了单位交的社保之外没有买商业保险,但是有一种“保险”基本大家都买过,那就是婚礼险——份子钱。
我们通过婚礼的份子钱来解释一下保险的原理。假如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100个村民,每个村民要结婚的时候需要花费十万元,但是村民都不富裕,拿不起这十万元钱。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每当有村民结婚,其他村民就给他包红包,也就是俗称的份子钱。等到自己结婚时,别人也会给自己包红包。
红包要多少钱合适呢?人们想了个办法:最好是刚好把结婚花费的十万元钱都给补上。于是平均到每一个人,就需要包100000元÷100人=1000元/人。
这其实就是一种保险,而且是典型的相互保模式。相互保是0元加入,有人生大病出险后得到一定补偿(0-40岁30万元,40-60岁10万元),其余人分摊这个金额。
例如:有500万人加入了相互保,在一个出险期间有100人生病,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这100人都在40岁以下,拿到30万元补偿。那么每个没有生病的人需要付出的保费就是:30万元×100÷500万人=6元。除此之外,相互保需要收取10%的管理费,所以每个人需要付出6.6元。
面对这种上不封顶的保费,也许有人心里会打鼓:如果某个出险期间,除了我以外其余的500万人都生病了,那我岂不是要负担1500亿的保费?天…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被严格证明的数学定理:大数定律决定的。
大数定律为了解释大数定律,我们首先来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抛硬币。
抛一枚硬币,正面和反面是随机的,概率各是50%。我实际的抛了10次硬币,并用1表示正面,0表示反面,列出了一个表格如下:
我们发现,在这十次抛硬币的过程中,正面有6次,反面有4次。我们用N表示抛硬币的次数,用P表示正面朝上的比率,那么比率P等于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N的比。
N=1时,硬币正面朝上有1次,概率P=100%;
N=2时,硬币正面朝上有1次,概率P=50%;
N=3时,硬币正面朝上有1次,概率P=33%;
N=4时,硬币正面朝上有2次,概率50%;
…
我们可以画出一个图像:横坐标是抛硬币次数,纵坐标是正面朝上的比率。
我们发现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多,正面朝上次数的比例似乎在接近于一个值。假如我们让抛硬币次数变的很大,这个规律就会变得非常明显:我们会发,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接近于50%,这正好是抛一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就是大数定律,由约翰.伯努利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提出。
大数定律可以简单的表述如下:
有一个可以可以独立重复的实验,每次实验发生 事件A的概率是P,那么当实验次数N趋向于无穷大时,发生事件A的次数n与总次数N的比等于概率P,即:
比如抛硬币实验,事件A为正面朝上,发生的概率P=50%。那么当实验次数N比较小,例如我们所做的10次实验,发生正面朝上的次数n是不确定的,我们的实验中有6次正面朝上。
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一半。例如抛一百万次硬币,那么会有接近于50万次正面朝上。如果抛硬币的次数趋近于无穷,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就严格等于抛硬币次数的一半。
回到相互保500万人加入,100人生病的例子。N=500万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生病的人数n=100, 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每个人生大病的概率P=n/N=0.002%。这个比例不会因为加入人数的增多而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有1000万人加入相互保,就会有接近200人生病,有2000万人加入相互保,就会有接近400人生病,每个人付出的保费其实不会有太大变化。
相互保的特点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稳定盈利,就是因为大数定律在发挥作用:保险公司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客户,才能避免出现因为出险人数波动造成无法赔付的事件发生。相对于传统保险,相互保还有他的特点。
首先是保费相对较低。相互保已经有超过一千万人加入,但是由于还没有开始第一次赔付,我们并不清楚每个月的保费到底是多少。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些方法稍微加以计算,获得一个数量级的保费范围。
简单起见,我们还是讨论0-40岁人群的出险问题。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0-40岁大病生病概率约为3%。一旦生病,赔付金额为30万。我们把赔付分摊在40年之中,每年再分摊到12个月,那么每个月的赔付金额为:
这是平均一个人在一个月中获得的平均赔付,其实也就是一个月的平均保费。当然,由于相互保的保障范围和证监会公布的25种大病种类不完全一致、相互保需要增加管理费、以及40-60岁赔付金额的不同,最终出险时的保费可能与我们的计算不完全一致。
相互保的第二个优势在于赔付率高。赔付率指出险保民获得的赔付总金额与全体保民总保费的比例。赔付率越高,说明保险公司的利润越少,保民越划算。许多保险的赔付率在50%~60%之间,而相互保只收10%的管理费,也就是说,出险1万元,全体保民交1.1万元,赔付率大约在91%,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相互保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去中心化。传统保险需要保民把保费交到保险公司,一旦出险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这就像文初我们谈到的红包问题,传统保险类似于:无论村子里是否有人结婚,每个人都需要按年把红包交到村长手里,一旦有人结婚,村长再把手里的钱包一个大红包给新人。可是总有一些人会觉得,我的钱给村长,我心里不踏实。
相互保虽然也有保险公司进行日常管理,但是在没有出险时,并不需要把保费交到保险公司。一旦有人生病,保费几乎是直接给到了赔付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保民觉得自己其实是加入了一个互助组织,自己付出的保费真的帮助了一些病人,心里层面会更容易接受。
当然,没有一种保险是完美的。每种保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过,相互保的确是一种不错的保险方式,这种形式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非常流行。感谢马云先生让许多人认识了这种模式,他真正践行了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肯定买啊!
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参照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1000亿元),就是赚了中间的差价——根据大数法则,当参保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发生赔付的概率接近于某个固定数值(即常数),那么保险公司就知道大概需要赔付多少钱了,而只要收到的保费高于赔付的金额,那么中间的差价就是保险公司的利润。
支付宝这样的互助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保险产品,更像是一个风险分担互助组织,剔除了保险公司赚取的利润,可以大大节约保险产品的定价。举个例子,一家保险公司收了1万元保费,总计20年交,其中第一年1万元当中有5000元是保险经纪人的佣金,而总计20万元保费当中有10万元是利润——如果是支付宝的互助产品,保费就可以做到9.5万元,节约10.5万元。
支付宝的互助险还有一个好处,是没有资金被占用。支付宝互助险参与者支付的保费,是在事后支付(即公示期之后),实际花了多少大家分摊多少;而保险公司的保费是需要你提前交的,且金额是固定的,不管你生病与否。
上面的这些好处,直接体现为参与支付宝互助险低成本。如果平均每月分摊几元钱,那么算下来一年也就几十块钱;如果每月分摊几十块钱,一年算下来也就几百元。而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10万元保额的一年也需要交2000多元,支付宝的互助险显然更划算。而且,如果你觉得支付太多,也可以随时退出。
当然,说了这么多好处,也要说说支付宝这个互助险的风险。孔方兄认为需要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一般情况下,最愿意买保险的是那些高风险的人,比如这个投保人经常喝酒抽烟暴饮暴食不锻炼;而风险低的人,一般不太愿意买保险。支付宝如何确保高风险的人支付更高的保费(保险公司可以做到),毕竟芝麻信用不能体现这样的风险。如果到时候投保的大部分是这些高风险人群,低风险的占少数,那对低风险的投保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还有一点,支付宝支付的保额还是不多的,40岁之前30万,但人们得重疾通常在40岁之后,而40岁之后就变成了10万保额。所以,这决定了支付宝互助险只能是一个补充产品,大家主要的选择,还是要选保险公司的标准产品,因为保险公司是保终身的,不会因为年龄增加减少保额。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首先非常兴奋地看到一款大多数人心中理想的保险产品终于诞生了!又是阿里出品!感谢马云!其次,我昨天已经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这款产品,已经加入!截止到今天上午11点56分,已经有142万多人参加该保险,看样子产品成立是没问题(成员数不低于330万)。相互保到底什么产品?这款产品是蚂蚁和信美合作的一款产品。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已于2017年5月5日正式获得中国保监会开业批复,并于5月11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是国内首家成立的相互人寿保险组织。虽然市面上也有众筹保险产品,比如水滴互助,轻松筹旗下互助产品等。但是,信美是国内首个拿到保监会牌照的正规互相人寿保险组织。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注册资金10亿元,其中蚂蚁小微金融出资3.45亿元,占比34.5%,天弘基金占比24%,国金鼎兴占10%。新国都,腾邦国际,汤臣倍健等A股上市公司也都在列。可见,信美也是有阿里背景的相互保险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比目前保险公司动辄几千上万一年的保费,相互保真的是颠覆性产品,我估计大保险公司要瑟瑟发抖了。这是一款真正为草根成立的产品,我希望能做大,颠覆目前保险行业的高价局面,让真正的普惠保险推行开来。虽然不知道这个产品会不会遭遇挫折,但我还是想说:马云,感谢你。30天到39周岁的,保额是30万。40-59周岁,保额是10万。59岁以后,还得有其他产品支撑。40岁以后10万额度当然也是不够的,也需要其他产品支撑。所以,相互保只能作为一款保险里的一个保障,你还得有其他合适的保障才行。但是对经济条件不佳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至少40岁前你有一份成本很低但能保障30万元的保险了。
“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最近在研究重疾病保险,也在研究相互保,所以来尬答一下。
我个人暂时不会考虑这东西,至少得观望一下。支付宝定义的概念是单个案例不超过1毛钱,其实这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支付宝举了个参保人数为500万人时,每个分摊日扣费6.6元的例子。但是实际上,相互保每个月有两次分摊日,为每月的14号和28号,也就是说,这幅图的实际扣费,或者说保费应该为每个月13.2元。
在重疾患病率不变的情况下,假如330万人有100个人患病,那么660万人就有200人患病,虽然单个案例的分摊费用降低了一半,但是案例数目同样增加了一倍。所以,成员数目越多,分摊费用越低,也是一个伪概念。
1年期的险种赔付率只有60%不到,也就是说收了1万的保费,赔出去只有50多块,剩下的都是佣金和运营成本……单从这个方面说,这个收33万赔30万已经很那啥了。而且这玩意感觉还是要看出险几率了,出险少的话用户会感觉挺好,出险多了就嫌贵都退了。
重疾险是有可能破产的,而这个互保毫无风险;更重要的是,后者赔付的越多抽水的越多,没啥动力去阻止骗保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事。
实际上相互保是在用传统的保险条款来解释这款互助产品,有点挂羊头卖狗肉,拿保险做幌子的意思。所以未来在实际运行当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条款难以解释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形,这是需要注意的。
保险和赌场本质上没有区别。保险公司要盈利,资本要获取利润,这个就是现状,暂时没法改变,因此无非是哪个产品赚得多些,哪个赚得少些。希望更多人能明白保险的本质。
“平时一毛钱,大病得30万!”,如何看待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保险产品,是否值得加入?
这种“相互保”确实值得加入,尤其是爱抽烟喝酒滥交的人群。"相互保"本质上是一种互助保险,就是大家为生病的人集资看病。
首先,这种“相互保”不占用参加者的资金。流动的资金才能创造价值,而这种互助保不需要参加者提前缴纳保险费,客户端资金依旧在自己手里,只有有需要的时候,才分摊费用,这是一个普遍受欢迎的事情。
其次,相互保没有利润提成,只有管理费的提取。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业务员提成是很高的。投保者很大一部分钱,是被保险公司业务员拿走的。同时,保险公司的利润,也是从投保者投资中分取。
比如中国平安集团,中国平安集团总部2017年人才引进显示,集团直招企业员工编制!1:薪资标准:无责任底薪3000~5000+业绩提成1000~100000(提成按业绩12%~20%)交五险一金带薪培训;入司0~3个月平均工资4500元,4~6个月平均工资6000元,12个月平均工资10000以上,上不封顶!
2017年,中国平安全年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这其中有大量的投资收益,但也有大量的保费带来的收益。
中国人寿2017年净利润323亿元;而中国人寿2015年员工就有130732人。
保险公司是非常赚钱的,如果说依靠收取的保费投资能够得到这么高利润,这是哄鬼的话。不过是精算方面做得好,能够从保费中获取大量收益。
而"相互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费用收取是公开的:10%的管理费。这个管理费看起来不低,但实质上不高。
“相互保”最大的漏洞应该是,前期鉴定比较困难,结果吸引了大量知道自己有病的人加入,结果成了一个“病友集合”计划。“病友集合”成为“病友互助”。当然,有一部分健康人士,就当自己做公益慈善,捐献一些闲散资金吧。如果不小心被病魔袭击,就可以从相互保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帮助,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虽然40岁以上人群只有10万元的保额,但40岁也是身体高风险开始爆发的转折点。10万元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