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前些日子看过去的经典电视剧《大宅门》,有一段关于李天意的内容,他的同学父亲一个人上班养活家里六口人,包括一个高中生。他的哥哥在农村劳动仍然生了三个闺女,晚上都喝稀粥,但是还要生,因为没有儿子连饭都挣不出来吃。故事里是什么地方呢?北京。
目前,在北京生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即使不置办房子,也需要上百万元。工人生一个就只能穷养。即使是一个千万富翁,生上三四个,一样买不起房子。像我们张艺谋那么牛的人,总共不也就生了四个孩子吗?
其实说实话,越穷越生,这是社会的必然。但是越生越穷,拿到现今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事实了。可是即使随便你生,你能生几个呢?
国家2016年1月1日已经放开了二胎政策,现在国家正在积极研究二胎奖励政策,人口出生不理想,维持不了人口规模,国家的发展前景就会令人堪忧。
辽宁天津湖北等一些省市正在出台二胎奖励政策,但实际上独生子女费的奖励都非常低,对于现在生活来说如果不从根本的教育、医疗、住房方面做完善,谁敢生?
生孩子要优生优育,养孩子也要优养。社会上各种教育服务机构极其紧缺,女同志也要上班,哺乳假结束之后,适合1到3岁孩子的托幼机构几乎没有。
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我们现在的教师不想也不敢大包大揽责任,总是宣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你父母陪伴孩子,带他学习。
再大一点就需要在校外辅导机构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就成了摆设。虽然初中教育是免费,高中教育花钱也不多,可是光每年校外辅导机构都需要两三万元,更有个别老师课堂不讲校外讲,你不上境外辅导机构,很多学习的简便方法,你就学不会,成绩就跟不上。
上了大学,现在学费每年也是从几千到几万元,再加上生活费,父母一个人的工资就白挣了。如果是低工资的父母,还需要自己花费和赡养老人,真的养不起一个孩子。
以前的时候我们不解,发达国家为什么生育率那么低?现在大家知道了吗?
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过去上班的都是领工资的,每月至少几十元,他们都是吃国家供应粮,还有油糖和肉类的公价供应,供应产品便宜,大约米1角元,肉8角元,其他都很便宜,市场使用分币,孩子上学学费每年约十来元,纸筆几分钱就可以买,人也比较勤俭节约,衣服大体补了又补,出入大体步行,住厝,大体是旧厝,几个人挤在一起,生活饿𠀾死食𠀾肥,还是只能渡日,很难存钱。现在虽有二人上班,如果工资不高,也是平平淡淡,因为孩子上学太贵,特别是幼儿园,年费上万,生活要求高,要住高楼,上酒楼、旅游,穿时尚潮流服装、出门坐车,吃酒和吸烟,物质也较贵,特别是医疗费,一般感冒去医院最少要几百元,现在的人也没有过去的人勤俭节约,只有是大摆阔,总之钱赚到多少就用多少,人家有的我也要有,虽然只有一个孩子,怎么不吃力呢?因此过去和现在不能比,这正是“天比地,浪比鼻,差丈二。”无法比。
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过去物价低廉,住廉价公房,现在物价昂贵,仅仅房价就要一二万平米,一百平米的住房就要一二百万,还要几十万的装修,加上学费、医疗费、水电煤气费等,高昂的物价把普通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夫妻俩养育一个孩子都很吃力了,更别说养二个了。
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用例子说话,同村的一家,兄妹13人,九女四男,都出生在那个年代,都健在,最小的今年44岁,最大的今年79岁。他们没有饿死,也有病死。说也奇怪,上面的没文化,下面的没文化,中间的四兄妹都有点文化。现代人,先不说你能不能养活的起,关键是能不能生出来都成了问题。
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那时候虽然穷,但基本保障还好,企业给分房子,病了还能报销,教育费用也不高,没有攀比,大家都一样,心态稳定,所以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也没有怨言,主要是没有后顾之忧吧。因为基本保障还可,所以敢花钱,一个人上班,养几口子没事。那时候物质不丰富,主要是劳动生产率没有那么高,好多停留在手工制作,机器大生产没有普及,个别物品比如电视,汽车很贵,如果现在的生产效率和科技普及,放在那时,生活水平远要比现在富裕的多,因为贫富差距小,更多的物质财富会惠及到普通老百姓身上,依那时对贪腐和投机的严酷制裁,不会出现巨大的财富向少数人汇聚的现象,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工作积极性很高,出现两弹一星的成果
有人说过去一个人上班能养五六口人,现在两个人上班养一个孩子都吃力,这是为什么?
最无耻的一个论题,记得好像是八几年有一份报道,上海普通人家人均住房八平米。算上海当时普通人员工资八十元,供应粮二毛多,人均日消1.5斤约四毛,菜一毛,六口之家日均三元,月九十。不用水电,不用买新衣理发,不读书,就在床上等死也不够。而现在,如果两人工作,全国普通月工资二千向上,农村归农村,城里在城里,孩子不用择校,不用上补习班,养十个孩子没啥问题吧!
社会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可难道真有人愿意回到当初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如果有人抬杠,请按以下标准生活一个月:一月洗一次澡,一个星期吃一次少量荤菜,一个月全家用两斤油,放弃所有电器设备。其它太多列举没意思。
之所以有人会说出这样的话,要么是当时的既得利益者,要么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要么就是自己无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