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民自己不买养老保险,却总想和买了养老保险的工人一样领养老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确实广受争议。但农民的出发点是因为当时大集体时代以及缴农业税,都是给国家做了贡献的人。
其实一直以来,工人的待遇就比农民高出很多,最早的时候,工人一个人的工资能养一家人。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大宅门》,李天意去他的工人同学家,他同学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了一家七八口人。而他的农民老哥天天种地,晚上只能喝稀粥。
现在工人的工作时间可以视同交费年限,农民交纳农业税,务农时间就不算吗?
这个认识确实有失偏颇。首先,并不是所有工人的工作时间都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才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社保费由国家承担缴纳。工人进入工厂之前还要经过施工考核。并不是跟农民一样,16岁甚至不到就要下乡务农。有的人首次进入工厂,时间是二十七八岁呢。
第二,地租是我们古来就有的一部分交纳的收入。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农业税,也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负担,由原先的百分之三四十地租降为了12.5%左右。同时国家通过组建农村合作社,生产小队中队的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企业工人虽然是由企业发放工资,虽然个人不用交税,但企业作为经济主体仍然也是要交税的。早在1951年我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时,实际上劳动保险费基金就已经包含了养老保险基金,都是在企业纳税之外额外征收的。
八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建立之后,养老保险交费的费率一直也是由职工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
而农民一般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对于贫困无助农民采取集体五保供养和低保救助等方式。跟我国七十年代80年代由企业供养工人养老金的模式有点像。
现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之后,2004年停收或减免了农业税,反而实施种粮补贴,所有人都不会对不交养老保险费就不享受待遇这一规定,没什么意见了。
实际上现在农民养老待遇,比自己交费的灵活就业人员更受照顾一些。比如退休之后享受国家免费发放的基础养老金。而自己交纳的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不会亏本。而灵活就业人员交纳的60%到70%的费用要进入统筹基金,当年就消费掉了,万一参保人去世比较早,还有亏本的可能。
所以,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一是政策的不了解,另一方面还是农民和工人养老待遇的差距悬殊所产生的攀比。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性原因和政策,比如民办教师。
不过国家也已经明确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未来农民退休待遇和工人退休待遇可能会越差越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