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要退休金过分吗?
农民要退休金当然不过分,国家也应该提升农民的退休金标准。其实农民是都可以参加我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到达60岁之后每月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根据人社部有关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要求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由70元上调至88元,调整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30元左右。
这种养老金水平是非常低的,基本满不足不了生活需要。
其实广大农民对标的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根据缴费年限不同,每月可以领取800到3000元左右的养老金,有的地区可以高达四五千元。
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养老金水平,真的很难。2017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6614亿元,支出40424亿元,目前供养的群体大约有1亿企业退休职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7年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有1.56亿,人均养老金125元,国家补贴113元。
要想保持一样的养老金标准,首先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让1.56亿城乡居民分享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4万亿,很明显不现实。
如果国家出钱进行全额补助的话,大约每年需要6万亿以上的支出。这对财政压力很大,也确实不现实。
职工是每月交纳养老保险的,一般职工每月交纳8%的缴费基数,企业补贴14%到20%。
目前计算下来,职工和企业每月需要交纳一千元左右,这样才形成了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
而目前我们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缴费费标准只有一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还享受国家补贴,集体补助。这样每人养老金待遇才仅仅125元。
如果将交费标准提升成人均一千元左右每月,很多城乡居民就承担不起这样的养老保险。
目前来看,农民养老一方面要靠儿女养老,另一方面要靠土地和村集体经济养老。现在确实一些地区的对失地农民开展各种养老补助政策,让他们老有所养,退休待遇还是比每月一百多元要高的。或许以后国家会开展集体所有权益换养老待遇的方式,帮助农民建立一个稳定的、水平合理的养老扶助政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