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1990至2001年参保,下岗后买了三年社保共14年9个月,为什么个人帐户还不到1万?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为什么多数人都是两三万元,甚至五六万元,为什么个别人员只有不到1万元?

正常来说,目前我们交纳养老保险,都是按照一定的交费基数缴纳,政府规定交费比例。交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就是,交纳的金额。

在企业工作,缴纳养老保险时,职工本人缴纳8%的缴费基数,企业交纳13%到20%(因地区而异)。当然还有医疗,生育,失业,工伤等其他保险,他们的缴费费率分别不同。

职工交纳的8%会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纳的会进入统筹账户。

如果自己通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方式缴纳,一般是自己承担个人加企业部分。不过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仍然是缴费基数的8%。

像青岛市2018年的缴费基数最低都是3185元,这样每月划入个人账户就是254.8元,一年就是3057.6元。以后随着交费基数年年增长,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就年年增多。而且个人账户年年计发个人账户记账利息。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

所以,很少会出现个人账户不足1万元的情况。

个人账户不足1万元,主要会出现在很早以前交纳社保,早已经停止缴纳社保的情况。

因为,以前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平均工资很低。向青岛市1990到2004年的年工资,是2400元到15950元。按照8%的记入个人账户比例的话,仅仅只有七八千元。之前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还很低。

其实我们个人账户设立的时间一般是从1995年往后设立的,设立之后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开始是11%,后来逐渐降低到了8%。个人缴费比例是从1-3%逐步上涨至8%。

2000年之前,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变动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个人账户低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的交费年限主要是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工作年限;或者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低,划入个人账户的钱数少,而且当年的记账利率一般都是很低的,只有一年期定期利率,只有这两年才比较高。

有人觉得可能会吃亏,其实也是不一定的。

如果我们的交费年限是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缴费年限,退休待遇除了基础养老金之外,由于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国家规定了一项过渡性养老金给予补偿。过渡性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也就是说不会跟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贬值,而且计发比例相当高,过渡系数一般从1%到1.4%。

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仅仅0.7%而已,记账利率赶不上工资增长率的话,还会逐渐贬值。

而我们之前交纳社保,毕竟交纳的钱数少,现在缴纳的话每年都得六七千元,相对来说以前缴纳还是蛮省钱的。不要考虑购买力平价这样无聊的事情,实际上工资增长率不低,每年都是8%到10%以上,有些年份还达到了15%。

所以,总体来看年轻时代交纳社保满15年是不会吃亏的。

单位1990至2001年参保,下岗后买了三年社保共14年9个月,为什么个人帐户还不到1万?

1990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当时单位缴费不是按20%的,是按每个人每个月20元,个人3元。后来形成了缴费按社平工作额缴费。到了2000年,每个人每个月缴费五险(社保,医保,生育,失业,工伤)才400元左右。因此个人账户才10000元左右。原因当年缴费率太低了而造成的。

单位1990至2001年参保,下岗后买了三年社保共14年9个月,为什么个人帐户还不到1万?

我认为退休工资不能只看个人账户余额,还应该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九十年代我们个人账户余额少,但也是按工资比例交的,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比现在的几千块钱还多,所有我们的退休工资政府部门应该按保值率算才合理,

单位1990至2001年参保,下岗后买了三年社保共14年9个月,为什么个人帐户还不到1万?

为啥不按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工龄 有人工作朝九晚五 上五休二拿的比全年365天 每天12小时超强负荷拿的还多 缴的金更多 干体力活每年付出的上班时间是坐办公室指手划脚的双倍时间 最后工资奖金拿不过不干活的 干重体力活四十岁就已经老的象60多岁 不干活的待遇好保养的60多还象40来岁 为什么不让他们80岁才退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