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放的文明奖,又被称为精神文明奖。
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单位为主体,宣传部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申请,每年检查审验合格后,用人单位给予所在全体职工的奖励。
一般来说,全体职工只是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人员和编外人员是没有的。
审核条件也是比较麻烦,主要分为领导班子实施领导能力强,工作成果绩效好,道德建设有成就,管理制度全,各种创新成果科教文卫工作优秀,工作环境好等等。一般来说,都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
文明单位也是分档次的,最低档次就是县区级文明单位了,再高一级就是市级文明单位,上面还有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单位都需要一定的符合下级文明单位的年限,一级申报一级。
大家如此积极的原因主要是这是国家明令可以继续发放的,不多的奖金补贴之一了。
奖金发放也有三种情况,首先就是一次性发放,根据文明单位的级别,发放一定月数的工资奖励。比如,县区级文明单位一个月基本工资,市级一个半月,省级两个月,国家级两个半月。各地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都是各地自己决定,但是基本没有太离谱的。由于每个人的工资不一样,多数地区就按照本人基本工资,为标准发放。
第二,也是一次性发放。不过是根据职务级别,职称级别确定一定的发放金额比例。比如办事员科员,8000元;科级干部1万元;局级干部12000元等等。
第三,有的地方是按月发放。根据不同的职务级别,每月发放七八百元,有的只有只有三四百元。
目前来看精神文明奖,奖金来源是财政列支。如果是企业,需要从成本中列支就可以了。
精神文明奖确实也是考验一个单位的精神风貌和各种能力,一般来说对于行政执法和行风建设都有明确的要求,一旦经常被群众举报、投诉,在纪委那查实备案后,有很大概率就会审验不上了,这也是为什么各个用人单位怕举报投诉的原因。
还是希望各个机关事业单位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服务环境。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机关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奖,是各级文明委(办)考评机关事业单位思想道德和社科文化等方面工作突出表现设置的考核性奖励。自上而下有中央级、省级、市级,也有县级,每个层级奖励金额不同。八项规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以前发放的各项津补贴均被取消,精神文明奖是目前极少数符合政策允许发放的现金奖励,被机关事业单位人视为“年终奖”,具有较强的现实鼓励意义。不过随着绩效考核的普及,部分地区已将精神文明事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改用年终绩效奖替代精神文明奖,因此,现在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精神文明奖的。
精神文明奖发放的范围,正常情况只要在职在岗都可以享受,无论是否在编,像合同工、临时聘用人员,都对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按照同工同酬原则,也可以发放精神文明奖,只不过比例不同而已。但实际上,受地方财力等因素限制,很多地方的精神文明奖只针对在编人员发放,借调人员和编外人员是没有的。
精神文明奖奖金来源财政。因此,地方财力不同,发放金额也大不相同。比如中央层级两万,省级一万,市级八千,县级五千,有的地方财力雄厚,也可以省级发两万,市级发三万。精神文明奖原则上都要求发放,但财力不足的,不发的也有,不属于硬性规定。
精神文明奖各地的发放形式也不同。有一次性发放的,根据文明单位级别,发放一定月数的工资奖励。发放基数多数以基本工资为标准,比如,国家级发六个月基本工资,省级发四个月,市级发三个月,县级发一个月。由于每个人的基本工资不同,因此发放额度会有差距,但上下浮动不大。也有按月发放的,比如每月发八百,发完为止。部分地区也会根据职务或职称级别按比例系数发放,比如,科员发5000,科级按科员的1.5发7500,处级按科员2.0发10000,厅级按科员3.0发15000,基数和比例高低,完全取决于地方财政实力。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放的精神文明奖是什么,发放的标准是什么,发放的范围是什么,哪些人可以发,哪些人不能发,这在全国各省市县都有不同,也各种各样的说法。
1、精神文明奖是什么:精神文明奖,是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考核评比各机关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的公民道德文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评比有县区级的,也有市、省级的,奖励以物质为辅,以精神奖励为主。但实际上,因参评的范围广,各地都将精神文明奖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终奖,甚至企业、社会团体也参照发放。
2、精神文明奖如何发放:有按月计入工资发放的,也有年终统一发放的。有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数额基本相同的,也有设立标准,按级别系数发放的。
3、精神文明奖发放的范围:有要求正式在编在岗职工才能领取的,也有扩大到所有的正式职工都可以领取的。有的地方只有党政机关的公务员才有,有的在公务员的基础上扩大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排除在外。有的地方只有正式职工有,把编外合同人员排除在外。
作为一项奖励,省级财政明确要求,地方要根据自己的财政收支情况量力而定,兼顾公正公平。财政收支困难、赤字较大的地方,可以考虑少发甚至不发。如果考核合格,单位所有职工都应该列入发放范围,包括正式职工和编外合同人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大家都是参与者,而且根据《劳动法》“同工同酬”的规定,临时人员有和正式职工一样享受福利、补贴、奖金的权力。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去年年底又发城市文明奖了,而且不但是在职人员有,就连退休的人员也有,不过企业人员是没有的,也许城市文明跟大家没关系。
当时我们小区还有居委会的人前来打扫卫生,有一楼住户看到门前草坪里没人管理全是杂草和老太太们种的各种蔬菜,她就买来月季花苗整整齐齐的种了几十颗,有的已经开花了很漂亮,但是那些精神文明建设者来了就给她铲除了,气的她大骂那些人不干正事儿,难道小花园不比裸露的土地和荒草好些吗?!
但是人家为了拿奖金总的做些事情吧?所以那些花就遭殃了。
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文明奖就是精神文明奖,是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在年底唯一可以正常发放的补贴了。
文明奖即精神文明奖,如果说精神文明奖大家不知道的话,那么文明城市的评比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文明城市的评比有国家或者省精神文明委员会来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也就是文明办,设在宣传部门。也就是说,文明城市的创建为宣传部门管理。如果被评上文明城市以后,上级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全国各地都在创建文明城市,而无论能否创建成功,各地各级财政都已经把精神文明奖列入了财政预算。所以说,不论机关还是事业单位,每个人都可以领取精神文明奖,有的地方还会为退休人员发放。但是,因为精神文明奖由各地自行负担,文明奖发放的标准也不统一,多的地方可以发到一两万,少的只有两三千。比如,有的市直单位精神文明奖可以发到15,000左右,但是有的县只能发到1万元,甚至5000元或者3000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设置精神文明奖的初衷是为了表彰大家在创城过程中的辛苦,而现在,其实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福利,因为事业单位的工资确实比较低,发放精神文明奖也算一项提高工资待遇的方式吧,比如,有的县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个月工资也就3000多块钱,但是年底的精文明奖可以发到五六千甚至上万元。
总之,精神文明奖是对公务员和事业编都会发放的,资金由各地财政自行负担,各地标准也不统一。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发的文明奖是什么奖?
在创城期间,这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干部都非常辛苦,加班加点搞各种活动,我知道我女儿女婿都每天加班晚上九十点,最后发点奖金也是应该的,企业加班都加培工资,这个加班从不多发工资,只是最后发一万多点精神文明奖,也是对他们的辛苦的补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