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单位同样条件退休,社保核算后应领工资差距大有哪些原因?

同单位同条件退休,社保核算后领取工资差距大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即使不考虑同单位同条件,影响我们退休的因素也就那么些,最主要的就是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了。

另外还有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当地的一些过渡性养老金政策等等。

比如上海市2017年又实施了一次养老保险计发办法的改革。改革规定,1992年底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都是1.0。2011年之前的实际缴费年限,缴费指数如果低于1.0的话,也被当作1.0。2011-2013 最低缴费指数分别是1.0,0.85和0.75,2014年之后才按照实际指数计算。

缴费指数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当地社保缴费平均基数。更有点像我们灵活就业选择的缴费档次,我们经常说60%档次,百分之百档次,相应的缴费基数就是0.6和1。

缴费年限影响退休待遇最大。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正常来说,物价不变或者个人账户计发利率等于社会工资增长率的话,退休待遇是严格成正比的。缴费30年退休待遇应该是缴费15年的两倍。

后来由于我们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低等因素,导致实际退休待遇虽然不一定完全成正比例,但也是相差很大的。

其实各地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都是这样,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如果我们交费年限相同,缴费基数的差异就会影响我们的退休待遇。如果我们是企业工作,就是企业给我们缴纳社保的基数,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人的上年度月平均实际工资的计算。包含了年终奖,加班费等待遇。

如果是最后一年,交费基数有60%和100%的差异的话,我们额外增加的养老金钱数的比值大约是这样,60%缴费增加72元,而100%缴费增加一百元。

这样一年就相差28元,如果拿到整个工作历程,相差千八百元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如果我们交费年限很短,只有15年左右,实际上我们不仅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低,以后每年的增长钱数也是最低的。也就是说我们养老金退休后只能始终保持在同年龄阶段的最低档次。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的如果想领取的待遇高,最好还是长时间缴费和高基数缴费,才能够做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