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我们国家经历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时代,造成了几亿独生子女家庭。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里,都是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有可能只有女儿,儿子都没了,怎么防老呢?即使有儿子,一对夫妇对应四个老人,养老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
以前的时候,老人要抚养五六个孩子成人,劳心费力一辈子。要求孩子们养老,却也经常遇到推三阻四,互相推诿的情况。毕竟十个指头不一样长,对孩子有偏向,也导致孩子们总会出现互相攀比的情况。有时候还会惦记老人的那些家产,尤其是现在的房子。
独生子女好处在于不能推卸赡养责任了,老人也会倾心尽力培养一个孩子,所有剩下的都是孩子的。这样可能在养老的矛盾少了很多。
目前来看,得益于我们社会制度的进步,很大一批老人拥有了养老保险金。目前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了4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谁能保障程度低但覆盖面也超过了5.16亿。
说实话,现在基本能够吃饱没有问题。回忆以前的农村时代,几个儿子的老人其实老年后求的也是吃饱。现在怎么看都比以前幸福的多,无论是一个子女还是多个子女。
几乎所有的人都纳入了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亦或者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般小病小灾,大家还是都看得起病的。
除了涉及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地区还设计了对独生子女父母的独生子女月养老金奖励制度。比如广州市,从2017年起提升至150元每月。
国家近年来也在创新相应的其他制度。比如独生子女护理假。 目前有八个地市已经专门设立了独生子女护理假,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或者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
另外青岛还有独生子女医疗报销优惠,不过只是针对独生子女小孩。希望这种优惠也能够扩展到独生子女父母。
因此,目前来看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国家保障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夫妻双方的养老金和共同积蓄,另一方面也要孩子负担起部分养老的义务。只有三方共同努力,独生子女父母才能够过好幸福的晚年。
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一,是啊!你提出一个社会明感度很强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二,在那个时代,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坚决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坚持计划生育国策,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自觉去只生一个小孩,为国家控制人口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他们付出很多,应该感谢他们,尊重他们!三,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现在国家又放开二胎三胎,我们坚决支持,动员子孙后代去响应党的号召,去投入到生二胎三胎行列中去。现在我们老年人养老问题,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是民生大问题,怎么办?一是看看党和国家全民养老制度,养老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二是看国家是否出台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扶持政策,是否住得起养老中心?三是很实际的话语,最终还是靠自已,不给子女们再增加更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了。
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养儿防老,是炎黄子孙留下来的传统,无论是富贵的家庭,还是贫穷的家庭。到了老年的时候,总会有一天,自己不能自理。总有一天,自己照顾不了自己。这个时候,养老的重担就落在儿子的身上。
要说儿女会不会赡养老人,并不是条件的问题,而是思想意识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孝心的问题。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是比较富裕的社会。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很多家庭温饱都成了问题。但那个时候,人们都没有扔下父母,不赡养。也不能因为父母养老的问题讨价还价。
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人们的生活这么好,车子买得起,房子也买得起,可是对于赡养老人有一部分年轻人,却叫苦连天。找出无数个N多个理由来。
独生子女家庭怎么办,说独生家庭的老人,更更优越一些。那些多子女的老人,所有的财产和金钱都被儿女掏光了。嗯,那些独生子女的老人,不管怎么说手头还有些钱,按道理养老的问题,比很多子女家庭的老人会更好一些。
当然现在的养老形式,在自己晚年时,不一定都是儿女来照顾,一部分是请保姆照顾,还在一部分是进了养老院,所以独生子女的老人,只要自己口袋有钱,应该也不问题的。
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我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八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了一个儿子。
面临的问题和大家一样,老年证领了好几年了,身体越来越差,最担心的也就是养老问题了。
儿子在外地安家落户,他也纪挂着我们,要接爹妈到他那里去养老,说是方便照顾。可是我觉得并不是那会事,去了也不一定有时间陪护,他和媳妇都很忙,早上六点就要去赶班,睌上七点多到家,有时候还要加夜班。
父母去了会给他们添乱,打乱他们的生活规律,陪父母没时间,不陪心里不过意,让孩子两难。
我们也会不方便,出门没有朋友,在楼上还不如在家住平房,还有街坊邻居说个话。
我和老伴是这样打算的,两人都在,互相照顾,剩一个人的时候,去住养老院,找个离孩子近点的,条件差不多,收费不是很高的,住进去养老,生小病就吃点药,打个针治一治,活的舒服点,如果生大病就不治了,没有那么多钱送给医院,多活年少活年是一样的。
等死了也别来虚的,人死如灯灭,骨灰也别要,放火葬场得了,人家要是不让放,随便找个地撒了就好,不用上坟不用添土,不用烧纸,也不用祭拜,只要在心里记的有爹有妈就行,让孙子辈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善良的人,没干过坏事,别坏了祖上的名声,做个正直善良的人,就是对爹妈最大的孝敬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提到养老,人们首先会想到“养儿防老”。的确,家庭照料仍然是目前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自计划生育以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大家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实施计划生育。而现在又面临一难题就是人员逐步老龄化,从而独生子女养老的问题再次被大家所关注。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家庭结构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老人们是子女成群,儿女共同努力,出钱来赡养老人。
而现在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自己的孩子再次组建家庭后,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要养小孩,还有双方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顾。可想而知,养儿防老这一观念正在举步维艰。如果老人病倒,恐怕连照顾的时间都没有。一个老人病倒,整个家庭都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如果两位以上老人同时病倒,简直就会跟天塌下来一样。这绝非危言耸听,有可能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早晚都会遭遇这种情况,而无法两全其美照顾双方老人。
不是说子女不孝顺,而是说大部分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之下,真的是很难具备一定赡养的能力,在过去我国老人,大多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较为喜欢的养老方式。然而现在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可以说新一代的养老模式会需要大家逐渐去适应。
养儿防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办?
您好!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而且会越来越突出——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消化不掉。
独生子女政策始于七十年代末、定于1980年,终于2016年。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面临养老问题了。而千年以来的传统观念,必定是子女、尤其是儿子为老人养老送终,所以有了“养儿防老”,而且最好不要有一个,越多越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个儿子不够使,“421”家庭,子女负担过重;孩子是独生女的,法律又没规定女婿有赡养义务,养老更难……
这是现实,已经改变不了,也无须去做没有任何意义的抱怨。
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难道就没法养老了么?
肯定不是。
从个人角度,给出一些建议:
身体力行阶段这个阶段不必把养老问题过于放大,本来也无需别人养老。
个人建议是:过好自己,活得“潇洒”一点,提前搞好与未来伺候自己的人的关系。
担心养老,就把需要养老的时间尽可能后移——自己健健康康的,比什么不强?这个阶段,活的简单一点,心境打开一些,绝对是第一要务。
当然,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千万不要忘记:
- 一定要处理好与子女、与子女家庭的关系。切记,养老,靠的是“感情关系”,不是“法定义务”。就像很多人总在提及:法律居然规定儿媳、女婿没有对公婆、岳父母的赡养义务,这是道德扔了么?你换个角度正反考虑一下:感情好,要法律有用么?用法律来进行赡养,对方就是不尽心赡养,你有什么办法?所以,处理好与子女、子女家庭的关系,为己的目的只有一个:等到需要人的时候,有人。
- 处理不好,怎么办?子女指望不上,甭管谁的原因,要做好B计划:提前指定好其他监护人。更好的组合方式是,意定监护+遗嘱(遗赠)。具体原因,稍后解释。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财产。把财产握住,一定要留够养老的本钱。
半自理阶段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开始步入养老需求的阶段。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身边必需人了。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在这个阶段给出的建议是:
从法律角度,把子女定位在“监护人”角色上,而不是一个整天围在自己身边伺候自己的人。
为什么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特定话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需要伺候两个甚至三、四个老人,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甚至经济能力?万一再赶上个不孝顺的……
这时候,需要改变的,是一定要理解清楚“身边必需人”是什么意思。
有些老年人很潇洒的说了:我谁也不指望,就靠我自己。
可以很负责的讲:这只是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的臆想,根本不可能。
举些例子:腿脚不利索了,想去取个钱,谁能帮着取?这么大年纪,要去医院看病就医,没有个人陪着,医院敢看么?更何况万一要做个手术,没个人帮着“免责”,连手术都做不了!
也有老年人说了:我去住养老院总行了吧?
可以很负责的讲:养老院不接收。没有监护人签字,没有哪个养老院敢接收。
所以,这就是“必需人”的意思——
这个“必需人”,指的就是监护人。子女孝顺的,子女就是监护人;子女不孝顺的,监护人就是自己提前指定的人。注意,加一个“财务杠杆”——用自己的财产、用“留”的方式作为激励,会增加监护人的积极性。
如此以来,子女就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有合法权利为老人解决关键问题的人。
至于平时照护,请相信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养老,不管是去养老机构、还是上门服务,是养老模式的大趋势。
不能自理阶段这个阶段,没有过多可言,已经进入到生命周期末年。
能否延迟步入、能否有人负责、能否有人伺候,取决于前述阶段的预先安排。
小结简单总结,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要懂得两个“摒弃”,学会三个“安排”:
两个“摒弃”:
- 摒弃“养儿防老”。儿子、女儿都一样。否则,孩子是独生女的,岂不是得“孤独终老”了?可能么?
- 摒弃“指望女婿、儿媳养老”。不客气的讲,有强制义务的亲生儿女都不一定给养,非得强制没生没养的儿媳、女婿来养?还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建议还是现实一些看待。
三个“安排”:
- 安排好自己。老年了,活的就要简单一些,健康一些,快乐一些。少为别人操心,把自己生活安排好,就是解决家庭最大的“负担”,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 安排好人。要么,从“情”角度搞好家庭关系;要么,从“法”角度提前指定好。
- 安排好钱。把财产留给真正赡养自己的人,不管这个人是独生子、独生女、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至于养老方式,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去住养老院,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