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养老金有多大区别?
79年工作2018年退休,39年工龄。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有什么差别?
企业单位是按照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交费年限以及缴费指数,来确定退休待遇的。
事业单位退休新办法,也是根据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来计算退休待遇的。
事业单位,大家都知道退休待遇比企业高,如果计算方法一样的话,他为什么会高呢?
首先,就是视同交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一方面要用作计算基础养老金,另一方面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向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是按1.3%的过渡系数来计算,而且还跟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实际交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要高出许多许多。
企业的计算时间是从实行统账结合前的时间开始向前推算,多数地区是从1996年。
而机关事业单位视同交费年限全国统一,从2014年10月,晚了18年左右。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就高出许多。
第二,缴费指数。根据我们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办法,退休工资基本工资跟工龄有关,退休生活补贴主要跟级别有关。因此,我们的视同缴费指数,都跟我们退休时的职务、级别有关系。多数视同缴费指数都会超过1。比如下面计算的处级公务员,退休时视同缴费指数高达1.6764。
而我们企业职工实际交费很少有职工缴费指数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很多,一般能到1就不错了。而且多数地区,企业由于没有职务级别区分,视同缴费指数都是按照1计算的,比如北京市。所以事业单位如果转为企业的话,可能会比较吃亏。
而且即使是实际缴费后,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指数也通常会在1以上。
第三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比企业退休人员多出一部分职业年金。
而很多企业退休人员都是没有建立这一部分的。
职业年金在机关事业单位看完,相当于第二份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金额一般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1.5倍。
第四部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际上还能享受到一些改革性补贴,比如住房补贴等,好的地区高达上千元。而企业退休人员的一些补贴一般只有几十到一百元左右。
其实,通过这四部分的优势累加,相同缴费年限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待遇能达到企业退休人员的两到三倍。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同缴费年限的消失,各种补贴的取消,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未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会和企业逐步缩小,直至消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