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一个楼盘房价跌了40%左右,为什么业主不断供,而是要求开发商退房?
6月30日,北京通州K2十里春风的售楼处被‘围’了,数十名身着印有‘退房’短袖的购房者聚集在这里。据悉,该楼盘去年8月份时售价还4万多,今年6月份最后一栋均价2.68万,如此快速的缩水,已不止是跌掉了首付。
每个人在做出违法行为的时候,总是选择找软柿子捏。一般很少有人去主动找银行的麻烦。
大家都知道,一旦我们的房贷断供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个人的不诚信记录。以后还想贷款买房,就只能做梦了。这些人,退房之后想干嘛?当然是贷款买房了,所以他们会断供吗?
另外,银行和法院的处理贷款欠款不还,追索目标是这个人的所有财产,并不是这一套标的物。
处理程序会这样:由于有住房抵押,银行会首先将这套房子拍卖。大家都知道,这套房子已经偿还不了贷款。剩余的贷款就要从欠款人的其他合法财产中出。如果有其他银行存款,直接会被冻结、划走。如果有稳定的收入,法院会从被执行人的工资中每月扣除一部分,分期还款。
这样的不还款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自己赶快将房价出售,然后用一部分存款、借款将房贷还上,至少还没有诚信黑点。否则,这就是亏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首付没了,存款没了,房子没了,信用也没了。
我们都知道,打砸售楼处肯定是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后果呢?顶多拘留几天,赔偿一下损失。不过一般企业是抱着和气生财的原则,一般不会跟他们计较。企业房子降价销售,自然也理亏,所以大家就吃准了这点。
其实,公安部门也很难办。对于这些无理取闹的人,违法行为并不严重,仅仅能够批评教育。如果财产损失者都不要求赔偿,那公安机关还能怎么处理呢?更不可能拘留几天。
所以,他们很聪明的选择了围堵售楼处了。
一般来说,我们签订购房合同,就是要遵守合同契约精神的,除非在合同里约定降价补差价或者可以无条件退房等契约条款。否则,要求退房是不在理的。
可惜了,这批人丢的是他们自己的脸。
北京通州一个楼盘房价跌了40%左右,为什么业主不断供,而是要求开发商退房?
跌掉首付,从财务规划的角度来看,断供是最佳的策略。
在中国,首付通常在三成左右。以通州这个小区为例,2017年8月价格4万多(就按4万计),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值400万,首付3成120万,贷款280万;现如今单价2.2万,总价值为220万,已经低于银行贷款(280万)60万元。
如果断供,损失的是120万首付;如果不断供,损失的就是180万元。所以,断供是划算的。
但是在中国,断供并不意味着银行就会放过你。因为银行把房子拿过来拍卖,也只能卖出220万,银行会损失60万贷款。面对这60万损失,银行还会向你追责。你和银行的债务关系是280万贷款,房产只是抵押品。按照法律规定,抵押品不足值部分,你还需要继续履约。
其实断供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深圳楼市就出现过断供的案例,孔方兄引用当时的报道:
深圳的李小姐购买英郡年华的单价是11000多元,很多早一点购买的业主甚至达到13000多元,但是新开的英郡年华三期售价只有6888元,跌幅超过40%。李小姐说:“现在我那个房子估计就是30万元都没人要了,它每天都在跌价。”但是她却欠了银行40多万元的贷款。在交了3个月月供后,李小姐决定断供,这套房子她不要了。断供其实就是违约,不守信用的表现。但10年前和10年后,违约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个公开老赖的制度,如果成为老赖,连坐高铁、坐飞机、进入高消费场所、子女进入贵族学校都有很多限制,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老赖的信息又要全国公开,一旦成为老赖,真的是寸步难行。
所以,这些业主,最优的选择,第一步就是找开发商闹,反正中国人都知道,只要事情闹大,只要拉横幅,政 府就有人出面来管。万一成功了呢?
如果不成功,那么断供可能就是第二步的选择,在60万元损失以及成为老赖之间,就看具体的业主怎么选了。
说到这里,孔方兄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人破产制度(只是个人掌握的知识,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在中国,是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法律空白,因为个人的债务一旦欠下,就是终身的,还不清,一直到老死都要还。当然,按照中国的古训,这是合理的,但这未必符合现代社会的规范。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即个人可以到法院申请破产。从破产这个时点开始,银行可以来拿我的财产,全部给你们。一旦银行把我能够清偿债务的财产全部拿走,那么我和银行的债务关系就到此为止。从此以后,我东山再起,我挣的钱,就是我自己的了,跟你银行没有关系。
个人破产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极大地激发人们创业的热情——创业是一个风险很高的事情,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失败,大不了宣布个人破产,然后重头来过。但在中国不行,一旦创业失败,这一辈子可能就完了,一辈子都要还债,那还有谁敢创业?
同样用到房产断供这个事情上。如果有个人破产制度,那么业主可以选择断供,同时申请破产,银行把你的所有资产全部拿走之后,双方债务关系到此为止。以后,起码你还有重新来过的可能性。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新闻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