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纹枯病这种病害在农村也称为“烂脚瘟”,常常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给南方地区的种植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水稻感染这种病害以后,不能正常抽穗,或者是抽穗以后很多秕谷,造成产量严重下降。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特点病原为无性孢子类丝核菌属茄丝核菌,是担子菌门亡革菌属瓜亡革菌。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菌丝较粗有分支,距分支不远处有分隔。菌核大小不一,刚开始为白色,之后变为暗褐色,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和寄主相连,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
病菌发育温度为10~36℃,适温为28~32℃。菌核没有休眠期,但萌发需要96%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85%则受抑制,新形成的菌核只要条件适宜就可以萌发并致病。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人工接种时,可侵染54科210种植物。重要寄主植物有水稻、玉米、大麦、高粱、黍、粟、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等。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途径1、病菌通过气孔或穿破表皮侵入
病菌存活条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带菌的种子上越冬,成为田间初侵染来源。春耕灌水耕把后,越冬菌核会漂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菌核萌发出菌丝并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
2、病菌在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蔓延传播
传播特点: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菌丝,蔓延至附近的叶鞘、叶片或邻近稻株进行再侵染。一般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主要在株、丛间横向扩展,导致病株增加。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病部由稻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情严重度增加。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后,也可随水流漂浮附着于稻株基部,萌发后进行再侵染。经人工接种,担孢子可侵染并引起发病,但在自然情况下的传病作用不大。
水稻发生纹枯病的因素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菌源数量、气象条件、栽培技术和品种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1、菌源数量
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如上季或上年稻田发病重,田间遗留的菌核多,当年或当季稻株初期发病率高。新垦稻田或上年、上季病情较轻的水田,一般当年或当季发病也轻。
2、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当平均气温稳定在22℃、水稻处于分蘖期时,田间开始零星发病,但各稻区主要发病时期有所不同。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初夏气温偏高、盛夏多雨、气温偏低时,纹枯病发生严重,早稻发病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晚稻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
3、栽培管理
凡氮肥施用量过大、迟施或偏施,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过大,水稻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通透性差,均有利于病菌的孳生和蔓延,则利于发病。
4、品种和生育期
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纹枯病免疫的品种,但水稻种间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别。其抗病性一般规律为:籼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病;窄叶高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一般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感病;另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多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增强。水稻到了抽穗期后,叶鞘与茎秆之间相对松散,有利于病菌从内侧侵入,也是易感病的原因之一。
水稻发生纹枯病产生的症状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盛,此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1、叶鞘的症状
水稻移栽到水田后,遗留在田间的菌核漂浮至稻茎基部,逐渐开始侵入叶鞘。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灰色至灰白色,叶鞘发病可导致叶片枯黄。
2、叶片的症状
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提早枯死,孕穗至破口期受害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被害稻株新根少,根系氧化能力减弱,造成水分、氮、钾肥的吸收能力降低。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
3、病害严重程度
极轻:病情指数5以下;轻:病情指数5~15;中等:病情指数15~30;偏重:病情指数30~50;大发生:病情指数在50以上。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采取压低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稻株抗性,适时施药的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 由于纹枯病的菌核多残留在水稻基部,水稻收获时,尽可能做到“齐泥”割稻,并彻底打捞菌核,减少田间菌核基数,有效地减轻前期发病。
(2)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配施氮、磷、钾肥,使水稻有全面的营养补充。合理灌溉,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用水原则,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排水露田,晒田促根,浅水养胎,湿润长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既要避免长期深灌,也要防止晒田过度。
(3)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培育壮秧,降低植株分蘖节位,提高分蘖能力,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要求秧田播种量为每亩10kg左右,争取秧田平均单株带蘖数3~4个,或采取两段育秧法、旱育秧法,促进低位分蘖的同眇生长,以发挥大穗优势。在插植方式上,采用宽行双株插植,具体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秧苗素质状况灵活掌握,要求30~35天秧龄条件下,每亩插足8万~12万基本苗(包括秧田分蘖)。通过宽行,推迟封行期,使水稻在生育中、后期能更充分地利用光能,促进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并相应提高稻株的抗逆能力。
(4)正确的施肥方法:传统种植模式是以“前促”施肥法为中心的栽培方法。是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供给,特别是氮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以增穗为目的。一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2%~80%,其余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即全部施用。主要问题是,分蘖产生过旺,不易控制,群体质量恶化。如分蘖成穗率低,穗子较小,病害特别是纹枯病发生严重。
(5)合理灌溉:在传统水稻种植中,水分运筹的问题有分蘖期灌水偏深和持续时间长,不晒田、晒田时间偏迟,或一次性晒田,不能消灭水田里的细菌。长穗期深灌溉水,根系发育差,茎秆节间长而柔弱,易倒伏。灌浆期断水过早,籽粒不充实,降低粒重和稻米品质。
2、药剂防治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施药,控制病情扩展。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4%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2%的田块,需要用药防治。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其他有效药剂有纹霉清、丙环唑、爱苗、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菌核净、禾穗宁等。近年来也发现了一些对稻纹枯菌有拮抗作用的真菌(青霉素、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和细菌(假单孢菌属和芽孢菌属的一些种),但这些拮抗微生物的生防效果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小结:每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都会发生纹枯病,如果防治措施没有做好,传播速度会很快,整片稻田都会殃及。所以,种植户在种植水稻期间,只要加强管理,做好疾病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纹枯病又名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病害。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根据水稻病情来定,通常用戊唑.嘧菌酯对水,用喷雾气喷洒到水稻根部或者水稻中部。
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生育期不是很长,130天左右,但各种可能患的病还不少,象纹枯病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病还有另外的名字:云纹病、花脚杆。它与虫害不同,它是一种菌病。
纹枯病在水稻秧苗期是没有的,从水稻开始分蘖时才开始发病,这病主要是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在严重的时候可侵入茎秆,也可以蔓延到水稻的穗部。发病严重的时候,叶片早枯,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病斑如果长到了穗部,就增加水稻的瘪谷,谷粒重就会减轻。纹枯病也可造成水稻倒伏,或者整棵水稻枯死。
防治纹枯病,应在水稻未发病时开始预防,在水稻含苞至抽穗期间防治最好。
在治虫时,配虫药时加入井冈霉素、三唑酮,或纹枯净、纹曲清、稻纹灵、纹真清、纹剑等等之类的治纹枯病的药一同喷洒。另外如有时间的话,可以在未耕种前进行打捞菌核,减少菌源。插播秧苗不能太密,田里浅水勤灌,少施氮肥
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种植和病虫害防治15余年。我来回答“水稻有纹枯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水稻纹枯病的特点和危害。1、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是当前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感染所致。水稻田间温度达到25℃、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病菌会迅速蔓延,属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害。
2、水稻纹枯病从苗期到穗期各阶段均可发生。菌丝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水稻育秧后,菌核随水漂浮流动并粘附在水稻秧苗上,从水稻茎秆或叶鞘的表皮组织侵染开始危害。发生初期为淡绿性水渍状斑点,再进一步扩散后斑点变为椭圆形形或者云纹形(也就是老百姓为什么喜欢将之成为云纹病的原因),中间呈灰绿或灰褐色。严重时,多个斑点聚合一起形成大斑圈,可以致叶片发黄并枯死。在茎秆发病时,常和叶片发病相似。在稻穗上危害时,在穗茎处形成上述灰褐色斑圈,会影响谷粒的形成,造成空苞多、瘪粒多、谷粒不饱满等,从而造成千粒重下降。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较为严重。
3、从防治上讲,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往年或上季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话,病菌菌核会脱落在土壤中继续危害本季水稻。从分蘖期开始,每次打药就需要添加纹枯病的药剂进行预防,常见的农药成分有:己唑醇、戊菌唑、戊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咪鲜胺、噻呋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32.5%苯甲嘧菌酯、30%己唑醇、35%苯甲己唑醇等。
了解了纹枯病的特点和危害后,我们再说说该如何进行防治?1、纹枯病多发在水稻的中下部位,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用水量要大,重点喷贴近水层水稻基部的茎秆和叶鞘。治疗病害,建议每亩地使用3桶水(每桶水15升),如果用水量达不到,药液不能充分接触病斑及菌丝的话,很难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不建议使用弥雾机和无人植保机防治,因为用水量达不到,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不好。
2、推荐防治方案:
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0%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10克+30%己唑醇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
或者每亩地3桶水、每桶水使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克+精油15毫升。
注意事项:1、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加入一些提高抗逆性的功能性肥料,比如磷酸二氢钾、亚磷酸钾等。在杀菌治病的同时可以补充营养元素,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2、在纹枯病严重的地块,在泡田整地时最好打捞菌核。菌核会随水漂浮,在地势洼的地方聚集到一起,看上去是一层沉浮物。把水面上的沉浮物和秸秆一起打捞、深埋。
以上为我对“水稻有纹枯病,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个问题的回答。总之,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的高温高湿病害,要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建议在水稻分蘖期就开始预防。一旦病害发生后,要使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等两种以上的农药成分进行防治,以防产生抗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种植和病虫害防治15余年。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为“作物丰收保驾护航”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纹枯病是水稻的天敌。每当病情爆发,稻叶枯竭,颈干萎缩,导致水稻死亡,给农民造成损失。
水稻得了纹枯病,细心观察,病稻上方经常会有许多蚊蚊盘旋飞翔,这时,应马上喷施农药救治了。
一般农民们会用敌百虫或者敌杀死或者井冈霉素喷洒,把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气温过高,水质应勤更换,过深不宜浅。水浅,温度高,病菌爆发强;常换水,可以减轻细菌的滋生。
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水稻纹枯病又叫做“烂脚瘟”,近期高温高湿天气,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这种病害如果发生在孕穗期,可能会导致水稻减产,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减产一半,水稻纹枯病一旦发生,防治药剂较多,但对产量还是有影响。
水稻纹枯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在水稻生育期发生较多,特别是分蘖末期后发生严重,水稻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叶鞘主要表现为水渍样状,扩大后呈现云纹状,水稻纹枯病田间荫蔽,水稻贪青时发生较多,后期严重时可能与稻飞虱同发生,加大了后期防治难度,后期药剂难以达到基部,所以一些农户会加入“安透”来增加药剂吸收,加强效果。
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案
以往水稻使用井冈霉素较多,由于抗性问题,这个农药效果已经不太好,市场上还有井冈•蜡芽菌之类产品,很多都是名不副实的,效果也较差,这些单剂当前不再建议使用。
噻呋酰胺:这个药剂对于纹枯病预防和治疗效果度不错,持效期长,而且能够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噻呋酰胺可以嘧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一起混用,不仅可以防治纹枯病,而且对于稻瘟病都有效果,防治稻曲病时,建议加入戊唑醇、己唑醇等药剂。
三唑类杀菌剂:苯甲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这些药剂在前期预防效果不错,严重和嘧菌酯等一起混用。
防治纹枯病同时建议防治稻飞虱
如果水稻纹枯病没有防治好,稻飞虱也是相对难防治的,可以加入烯啶吡蚜酮、呋虫胺等药剂一起预防纹枯病和稻飞虱,水稻进入孕穗期加入磷钾源库等高纯磷酸二氢钾,有助于田间清爽,便于病虫防治,也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农业助手旗下农农老师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