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在农村有一个池塘搞养殖是增加收入很好的一个途径,池塘水体环境决定了是否能高产,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没有加强水质的管理,很容易发生倒藻的问题。倒藻,就是池塘里的藻类大量死亡,水色变得混浊甚至变红,水质恶化,严重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池塘发生倒藻的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养殖户避免发生倒藻的问题。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倒藻
  1. 气温发生变化,温差较大

到了季节转变的时候,气温变化会有较大的幅度,早晚会出现很高的温差,如果再下大雨,由原来高温的天气很快转变为低温,水体的上层和下层盐度发生很大的区别,导致藻类平衡遭到破坏,有益的藻类生长缓慢,有害的蓝藻占据了生长优势,大量繁殖。吸收水中的溶氧,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就会引起池塘的水体倒藻。

2、池塘用药不当

水产养殖很难保证养殖动物不发生寄生虫和细菌的疾病发生,当发生病害时,养殖户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快速消毒。在药物的选择上,往往会选择药效比较快的化学药物进行处理,会忽视了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不仅对鱼虾类造成伤害,还会破坏正常生长藻类的细胞,引发藻类大量死亡,发生倒藻。池塘在消毒时,化学类和重金属类的杀虫剂要慎用,尽量用物理方法和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微生物制剂来给池塘消毒。

3、池塘施肥不当,微量元素缺乏

池塘在肥水的时候,施肥的品种过于单一,池塘里只有有机肥料,缺乏一定的无机肥,肥料与水体里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很难形成磷、钾、钙等营养元素,造成水里的有机物增多。藻类的生长得不到营养的补充,就很容易发生老化,引起倒藻。

4、池塘缺氧,温度升高

氧气是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当水质恶化时,池塘里的溶氧量也会很快降低,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鱼虾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另外池塘里的水藻也会出现急性死亡。如果遇到高温的天气,水温超过了水藻的耐受程度,就会出现倒藻,池塘透明度降低,甚至爆发青苔。

池塘发生倒藻带来的危害
  • 水产养殖种植水藻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给养殖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的同时,还培育出营养丰富的天然饵料供养殖动物食用。水藻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能吸收掉水里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含量。如果出现倒藻,在食物网下端的浮游动物也会停止繁殖生长,二氧化碳也没办法吸收,就会在水里溶解形成碳酸和氨氮,引起池塘的PH值过低。
  • 池塘里大量藻类死亡,最终会造成水里的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形成有害的硫化氢气体。水里的含氧量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无法及时吸收,池塘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升高,鱼类会发生浮头,大量死亡的风险。
  • 有害水藻死亡发生倒藻时,会产生毒素,携带寄生虫和弧菌病毒。弧菌是一种很顽固的病毒,喜欢在水产动物排泄的粪便和死亡的藻类中生长。含氧量偏低,到了适合的温度就会爆发,水藻倒藻给寄生虫和弧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
如何预防池塘倒藻
  • 在天气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增加池塘底部的氧气含量,任何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要有足够的氧气,水藻也不例外。藻类一般是晚上进行呼吸生长,可以在傍晚的时候适当开启增氧机,不仅可以给藻类的生长补充氧气,也可以预防养殖动物缺氧。
  • 养殖时间太久的池塘,很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可以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来平衡水体,给水藻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加活力,提高抗逆能力,避免因水质恶化,水藻提前死亡,引起倒藻。
  • 当水体中的藻相不平衡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益的藻类,比如伊乐藻、小球藻、苦草等,保持藻类的生态平衡,这样就不会导致某一类的水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环境。补充完水藻之后,适当进行肥水,池塘保持一定的肥度,供给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池塘倒藻可以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前期:

倒藻的开始阶段,水色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池塘的浅水区域出现一些绿色的藻丝漂浮,这些只是少量水藻死亡的现象,水质还没有完全恶化,不会影响鱼、虾的正常生长。像这种情况,处理的办法就是将水里枯老的水藻打捞出来,再加注18%的新水,增加有益水藻的比例,就可以改善倒藻的问题继续发生。

中期:

在倒藻发生的中期,水色也不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但肉眼可以观察到池塘里的透明度降低,开始出现浑浊,闻到水质已经有臭味,PH值也开始降低。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倒藻初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进一步发展而来。此时,就要停止投喂,把增氧设备开启,增加水里的氧气含量,最少要换水40%以上,还要配合使用一些解毒的药物,来改善池塘的生态系统,增加有益菌的含量。

后期:

倒藻的后期,水色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呈现墨绿色或深褐色,池塘表面都是漂浮着死亡的水藻,水质已经很浑浊。通过检测,PH可以下降到7以下,水里的氨氮含量升高,氧气含量减少。这种情况下整个池塘要换水,增氧颗粒和增氧设备要同时使用,维持水里有氧气,除了换水外,使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在前期和中期没有处理倒藻,到了后期再来处理,维护费用和药物成本相当高,如果鱼虾已经生长成熟,可以尽快捕捞,降低损失。

小结:

池塘发生倒藻,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在开始阶段容易疏忽,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任其发展,到了后期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控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体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生态失衡,只要围绕着这个点进行改善,相信就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倒藻这种现象在水产养殖中很常见,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及秋冬之交时很易出现情况。所谓的倒藻通俗地来说就是水体中的藻类短时间内大量死亡,并在水面形成水华或是水体中出现很多死藻团,严重的水体直接变清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倒藻。

出现这种原因其主要因素还是水体中的有机质过多导致水中的藻类繁殖过快,当水体中的环境出现突然改变时引起藻类大量死亡。引起水体环境出现异常变化的主要诱因包括水体缺氧、水体ph值突然变化过大、或是药物刺激、水温降温过快等等因素。至于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 在水产养殖中如果出现这一情况如不严重可以通过换水来改善,但这仅限于情况不严重或是作为应急方式来用,对于一些情况严重的换水之后要先用一些有机酸来解毒才行,因为出现倒藻之后,水体中的死藻在分解时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对鱼和养殖产品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死藻多的塘口要先用药来解毒才行。

  2. 解毒之后过一天再用一些益生菌来培水,一般情况下出现倒藻之后则表示水体中的藻类平衡已被打破,之后要想水质稳定起来,则得重新来培藻和培菌才行。面用益生菌可以起到让水质先稳定的作用,这样才利于水中的藻类再次平衡。
  3. 当然以上都是倒藻出现后的临时解救方法,但是在生产中通常都是从预防开始来做的,主要是通过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来起到预防作用,例如养殖前的清塘,养殖过程中的合理投喂和定时改底、合理搭配养殖产品种类等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很多鱼塘养殖的朋友,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池塘倒藻。倒藻之后,水体之中的氧气被大量消耗,从而导致鱼类缺氧而死,是渔业养殖的一大杀手。

那么,什么是池塘倒藻呢?它有什么表现?

池塘倒藻指的是水中的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被污染,从而呈现出来发黄、发绿或者变红的现象。表现的颜色因藻类不同表现各异。

倒藻之后,死亡的藻类在水体中分解。我们知道,动植物残体在腐烂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产生一些有毒害的物质,譬如氨气和亚硝酸盐类物质。一旦池塘倒藻,水体环境不适合鱼类的生长,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危害极大。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导致?

池塘“倒藻”的原因不外乎这几个:一是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导致藻类由于恶劣的天气死亡。譬如硅藻水温23-30℃,绿藻25-33℃,一旦水温超过这个适宜温度就会引发倒藻。

二是管理出现问题,在鱼类养殖中,需要喂养饲料、添加肥水、池水消毒等,如果某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池塘倒藻的发生。如过量使用消毒杀菌剂、杀藻杀草剂、杀虫剂、重金属盐类等,也都有可能造成池塘倒藻。

因此,一旦发生了倒藻,我们要分析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寻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发生。

池塘倒藻之后,如何解决?

发生倒藻之后,分析好原因对症下药。通过检测水质酸碱度,如果偏酸,可以撒施一些生石灰调节水体酸碱度。

如果是因环境突变引起首先注意增氧,水体增氧机常开多开,保持池塘水中含有丰富的氧气。

其次,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换水,缓解水体对鱼类的危害系数。并撒施一些中微量元素调理剂,对水体进行改善净化。

如何避免池塘倒藻?

首先在高温季节,多开氧机,要每天早晨给池塘补充一定量的水,防止水体增温过速。

经常补充中微量元素调理剂,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补充营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泼洒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好了,关于池塘倒藻的问题就这么多了,喜欢的请点个赞!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

发生倒藻的原因:一是天气原因,主要是气温的突变;二是人为的管理不当,包括施肥补肥的时机把握不好,换添水的时间、数量不对,换添水后没有及时保肥,消毒剂用量和消毒时间不当等。

倒藻后应及时增氧,并采用硫代硫酸钠配合多元有机酸等药品进行水质解毒,同时引注新水与投入藻种,快速肥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