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水产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倒藻的现象,倒藻,就是长期阴雨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水生植物缺乏光合作用,有益微藻死亡。水体颜色发生变化,呈现浑浊或是红黑色的水色,引起养殖动物的中毒和疾病发生。

倒藻产生的危害
  • 池塘发生倒藻以后,能够产生光合作用的植物减少,大量的藻类死亡以后被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形成恶性循环,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PH值也会下降,会破坏水体环境。
  • 微藻类的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死亡之后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亚硝酸盐,会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 倒藻以后,水中的悬浮物增加,水体就容易浑浊,透明度降低。遇到高温的季节,水体会发生物理性变化,水浅的时候容易滋生青苔,水质恶化以后会导致水产品缺氧、生长缓慢。
倒藻的处理措施
  1. 发现有倒藻的迹象,要及时补充藻类营养,根据藻类生长的规律针对性的供肥。养殖前期,饲料投喂的量比较少,需要适当增加氮、磷、碳源等营养元素,促进藻类吸收。掌握好补肥的时间,过早容易水肥,过晚容易缺肥,一般情况下,水质的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时追肥比较适宜。
  2.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是使用很广泛的制剂,不会存在副作用。不要随意使用化学性的杀虫剂、消毒剂等,这些化学物质会打破水体生态平衡。
  3. 大量的死藻和有机物沉积在池塘底部,使池塘的溶氧急剧下降。有机物快速分解,影响水体流通,遇到恶劣的气候,就有泛塘的风险。此时需要用氧化型的方式进行改底,尽量开启增氧设备增加水中的溶氧,还要使用多元的有机酸进行解毒和抗应激处理。

倒藻现象发生,和水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到了高温的季节,忽视了水体的管理,藻类吸收不到营养出现死亡。池塘有机物增多,消耗更多的溶氧,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在倒藻前期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改善,避免倒藻继续发展。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做水产的朋友在水产养殖过的程中一定遇到过,因天气的异常(如降温、长时间降雨、长期高温等),或由于水体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造成水体中藻类突然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倒藻"。那么倒藻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倒藻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危害)

1、在养殖初期发生倒藻后,水体会变清,透明度大,并导致青苔、泥皮生长;在养殖中后期发生倒藻则会导致水体浑浊,变红发黑从而严重影响水质和鱼的健康。

2、倒藻会造成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这是因为倒藻后,导致水中缺乏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而且大量死藻的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氧气,从而使pH值迅速下降,而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迅速上升,从而严重影响水产动物的血液的携氧力,从而给鱼的健康留下隐患。

3、死亡的藻类会释放出大量的藻毒,导致导致水产品可能会中毒或是影响其肝肾功能等,一些小的鱼类(如泥鳅、小的鱼苗等)还有可能直接吞食死藻,这一情况会如果吞食过多会直接出现死亡。

4、倒藻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增加,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时更明显。这是因为倒藻造成的死藻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而池塘本身的自净能力主要就是依赖藻类在氨氮循环中吸收、利用氨氮,而出现倒藻后不仅水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减少了,而且死藻分解也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进而致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盐不断升高,严重影响鱼的健康。

已经讲到了倒藻的危害,那么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去预防和应对呢?

1、一但出现倒藻,当天大换水,稀释水体中的藻毒素及死藻的成分;把浮在水面死藻及时捞出塘口,踏火的懒方法是将水加到一定量后,将排水管的管口与水面持平,然后一边加水一边让水从排水管管口流走,如果排水管在下风口的话效果会很好。

2、开增氧机,因为这时水体极易出现缺氧,这时白天开增氧机不光能增加水体的氧氧还能将水体中一些有害物质暴出来,以减少对鱼的危害。

3、情节严重的可用一些氧化型的底改药物改良底质,同时也能杀灭水底中的病杂菌、提高水底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二天再一些水体解毒药品,以除水体中的藻毒素及一些其他毒素、重金属。同时下一些益生菌,用以补充水体中的菌相从而稳定水质。

4、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点,平时做好水质管理,及时加、换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同时做到合理投喂,不要让过多的残饵去污染水质,这才是防止倒藻发生之关键。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如果您着的有用欢迎转发、收藏!更多水产、水族类的经验分享敬请观注踏火逍遥,谢谢!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现象该如何应对

倒藻,这是很多水产养殖户都害怕出现的情况,因为出现倒藻后如果处理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对头就会引起水体变质,水产大量死亡的严重情况。

出现倒藻通常出现在两种情况:

一是水体营养过于丰富,造成藻类疯长,当水体中的藻类数量庞大时候,藻类产生的溶氧不足以支撑晚上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量时就会出现藻类窒息死亡,死亡的藻类腐烂消耗大量氧气,继而造成水体缺氧,然后发生连锁反应继续导致其他藻类死亡,从而出现倒藻现象。这是水体表层会出现很多飘浮的死了的藻类植物,有很多气泡。

另外一种是天气突变,导致水温变化大,藻类来不及适应温度的变化而出现死亡。

出现倒藻后,如果是在热天,池塘很快就会出现严重的缺氧问题,水产浮头、上岸,水体氨氮超标,因为藻类腐烂而水色变深等情况。在天冷天出现倒藻,水体透明度会迅速变大,青苔很快就会滋生出来。

对于出现倒藻的池塘,首先要做的就是换水,通过换水把死亡的藻类排出大部分,以降低池塘里有机质的含量。

另外,针对池塘情况进行净化处理,比如水体变黑的可以采用过硫酸氢钾来净化水体,同时达到杀菌的目的,最后还要使用EM菌进行底改,以促进沉入池塘底部的死了的藻类快速分解掉。如果是秋冬天出现倒藻的,水体透明度会很快变大,这时候需要预防青苔滋生,一方面要做好肥水、培藻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底改,分解沉入池塘底部的藻类。

以上是清水塘的意见看法,大家怎么看待?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如果你喜欢,请大家关注我。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倒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状况之一!几乎所有养殖品种对倒藻都是难以抵抗,甚至大部分鱼虾蟹等品种在倒藻情况下能出现极端的“暴塘”现象。

“倒藻”的准确定义是指池塘里所有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或全部死亡这一现象。(目前还有很多业界人士把单一或少数藻类的急性死亡也定义为倒藻,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倒藻的持续时间通常在1天左右。倒藻的过程虽然短暂,但倒藻后的影响却能持续一周到数周之久。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会导致的倒藻呢?

在不同的养殖池塘原因是不同的,通常可能原因有如下:

1.池塘缺氧,缺氧会造成所有的生物的急性死亡,当然此处也包括藻类。尤其在夏季闷热天气出现概率很高。

2.用药,水产养殖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或是灭藻剂杀藻剂的使用不慎可以直接造成倒藻;也可能造成某一类藻类的急性死亡后,死亡藻类大量释放藻毒素引起其他藻类一起死亡。比如人为杀灭蓝藻过程。这一点是最为常见的池塘倒藻原因。

3.大量换水,池塘的突然大量换水,会造成水体应激,尤其是外源水质比较差的情况下,倒藻的可能性很大。

4.雨水,尤其在夏季大雨或暴雨之后会造成池塘水体应激出现倒藻。

那么出现倒藻之后有哪些危害呢?我们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藻类大量死亡,释放藻毒素。对于养殖品种来讲很多藻类都是有毒的,如蓝藻、金藻、甲藻等。这些藻类大量死亡后,细胞裂解,藻毒素大量释放到水体,瞬时藻毒素达到峰值,可以直接危害养殖品种、水草、以及其他正常的藻类。

2.缺氧,藻类大量死亡,变成还原性的有机质或碎屑,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氧气来氧化。堆积在池塘底部加重底层负担。短时间内池塘溶氧甚至会降到0!这会造成养殖品种的急性“暴塘”现象。

3.影响光照,藻类急性死亡后的水体通常呈暗黑色或暗红色,藻类尸体密布在水体中,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影响水草、底层生物的生长。

那么,出现“倒藻”现象后,该如何应对呢?出现倒藻一定要沉着冷静,按照科学的处理步骤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第一步:迅速打开池塘增氧设备,进行紧急增氧。

第二步:大量换水,通常天明开始向外排水,天暗向内加注干净的新水。(紧急情况下不论时间,可以池塘一头加水另一头排水)

第三步:干撒氧丹等过碳酸类的急救增氧药,尤其沿池塘边多撒。

第四步:施用多元有机酸、Vc,进行解毒抗应激。

第五步:使用季磷盐类、过硫类分解底改、氧化增氧底改混合满池干撒,改良底部环境。

“倒藻”的当天必须做好以上步骤,当然对于缺氧严重的,3、4、5步可以重复使用,尤其第3步,应是不计代价急救养殖对象。进入第2天及以后,应视池塘状况采取如下步骤:

第六步:补充EM菌、不耗氧的芽孢杆菌等进一步分解池塘残留有机质。

第七步:补充硅藻、小球藻等有益藻种,重新培植池塘藻类种群。

第八步:经历过池塘低氧环境,厌氧细菌繁殖数量增多,应适当做一次消毒工作,可以考虑使用碘值制或蛭弧菌。

第九步:倒藻过程对养殖品种也造成了一段时间的巨大影响,此时因坚持内服多维、泛酸钙、免疫增强剂等营养品。拌料内服一周左右,调理好内环境。

最后,提醒看客,“倒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非常严重的事件。一定要加强池塘管理,做好防范工作,养殖才能顺风顺水。

我是水产养殖工程师,欢迎关注我。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你好!针对倒澡这一话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倒藻”是我们水产养殖户们一种通俗的叫法,主要就是是指由于养殖水体突然缺氧,藻类突然性大量死亡或者全部,导致水体变清或者变混。这种情况多在水体藻类繁殖过旺,又遇到天气骤变时发生。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漂浮物状,或在池塘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水体稠度增大,泡沫多且长时间不易散,有些甚至泡沫呈比较脏的土黄色。

倒藻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它的偶发性和影响持续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抢救很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品种等我大量缺氧,严重的甚至大量死亡。发生后养殖水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调解也会逐渐引起水产动物的大量死亡。对这两方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1,偶发性

养殖水体千变万化,想要精确预判某些事件很难,倒藻就算一件。前期调好水质,加强巡塘工作,经常检测水体的理化指标,提前提前干预,防止藻类过量繁殖。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天气突变前做好应对倒藻措施,如加换水或开增氧机等,避免突发性倒藻。

2,影响的持续性

倒藻后水体缺氧严重,氨氮亚硝酸盐增大,死藻分解又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大量的死藻,有机碎屑沉积底部,腐败、发黑、发臭,底部有机物、腐败物质累积加上水体的氧气特别是底部氧气不足,容易引起底部大量厌氧型、厌养型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很有可能引起池塘翻底。因此倒藻后,及时处理水体和池底问题,增氧,换水,解毒,改底,降氨氮。

水产养殖在疾病处理上一定是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日常加强巡查检测,发病后科学正确的治疗是挽回损失的有效手段。

希望能帮到你!

养殖水体出现“倒藻”的现象,该如何应对?

增氧,解毒,换水,培藻培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