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经常会提到“溶氧”这个词,说明水中的含氧量很重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满足鱼类对氧气的需求,利用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是实现增产增收的基础条件。
科学增氧的作用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使用增氧设备的鱼塘与没用使用的作比较,可以增产14%左右,在使用增氧机的成本还不到因溶氧不足而消耗饲料费用的5%。溶氧量提高以后,可以增加水中的浮游动植物,纤毛虫、绿藻、隐藻生长,能替代一部份饲料,起到节约饲料、改善水质的作用。有了增氧设备的协助,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产。增氧机开启以后,水中的溶氧量可以在24小时保持在3mg/L以上。
增氧设备的类型- 叶轮式增氧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设备,具有增氧、曝气、搅水的作用,它在增氧的同时,有效的搅动池塘里的水体,使上下的水层进行交换,解决水中溶氧不均匀的现象,又发挥了生物增氧的效果,适合在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使用。
- 水车式增氧机可以在水平方向的流动性较大,增氧的面积和范围广泛,它的动力效率强,适合在大面积淤泥较深的池塘使用。
- 喷水式增氧机是将水体喷向空中再落回池塘,同时也使水体交换,只能适合较小的池塘,后来经过改良的多功能喷水式增氧机,还可以用于抽水、增氧、吸污泥的功能。
- 射流式增氧机的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搅动水体,增氧效率超过了其它的增氧机,而且使水体平缓的增氧,不损伤鱼体。
- 充气式增氧机在池水越深的地方效果更好,适用于深水水体。
- 增氧泵比较轻便,增氧功能单一易操作,适合在鱼苗的池塘或温室内的水池使用。
增氧机要安装在池塘中央或偏上的位置,距离池边要在5米以上,连接的电缆线要固定在机架上,不能接触水面。同时还要安装继电器、电阻保护器等保护装置,使用要按说明书,遵守安全用电规则。 增氧机下水时,整体应保持水平,防止电机出现漏油,严禁电机与水接触,以免浸水烧毁电机。 开启增氧机时,要观察机器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或反转,应立即断电,检查异常,等问题排除后再来开机。 平时要清除叶轮上的缠绕物,定期检查浮体,不要因浮体磨损降低浮力而烧毁电机。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要根据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水质条件、天气变化来科学使用增氧设备,特别是在夏天闷热的天气,要加长增氧时间,保持池塘有足够的溶氧,使鱼类能够在水中呼吸到适量的氧气。
我是“洪湖渔乡”,专注研究水产养殖知识,给你专业的技术分享, 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并多多支持!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鱼类养殖中,如何增加氧气含量是一个重大问题,若缺氧,会造成鱼的死亡。降低养殖密度可以保证每条鱼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但在生产实际中也应该考虑经济效益。适当的养殖密度就显得很重要了。
如今鱼类养殖多采用套养的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应该根据鱼的品种、池塘的大小和池塘的深度来确定。一般池塘如果不考虑鱼种重量,可以按以下方式计算放养量:每亩鱼种放养量=估计每亩毛产量/(计划成鱼规格×估计成活率)鱼种放养规格(千克/尾)=计划成鱼规格(千克/尾)/估计增重倍数。
要保证鱼类有充足的氧气,合理的养殖密度只是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增加池塘的氧气含量,有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直接增氧。可以通过使用增氧机来增加池塘水体氧含量,也可以换水或者向池塘泼洒化学增氧剂。
第二是间接增氧。可以向池塘适当施肥适当培养藻类的生长,绿藻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氧含量,同时抑制蓝藻的生长,因为蓝藻会抑制绿藻的生长。可以向池塘泼洒微生态制剂如光合细菌(可吸收二氧化碳、氨态氮、硫化氢,从来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芽孢杆菌(能够分解污染物、有害产物,抑制有害藻类以及水产致病菌),或水质改良剂。
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增氧方法
在水产养殖中采用的增氧方式种类繁多,在这里根据其增氧的原理,可以大致分成三类:物理方法、化 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氧气在向水体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人工或其它手段的作用,提高氧气向水 体中溶解的速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种2.1.1充气式又叫扩散式。
它是将空气或制备的纯氧通过散气装置释放为微小气泡,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进行传质,使得氧樱地溶解到水体中去,成为溶解氧。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厂 化养殖中应用的比较多2.1.2机械式它是利用机械动力,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体与空气充 分的接触,从而促使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在池塘养鱼中大量使用的叶轮式增氧 机、水车式增氧机就属于这种类型。
2.1. 3重力跌水式它是通过自然重力跌水溅起的水花,增加了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这种方法常常在流水养殖中看到。
2.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把某些化学物质投入到养殖水体中,在这种物质分解或与水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氧 分子向水体中溶解,从而提高溶解氧的种增氧方法。221臭氧化学增氧法臭氧(03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标 准状态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而且其分子结构非常不稳定,极易分解成氧分子分解后不会产 生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同时臭氧还能起到杀菌。
氧化分解氢氬,氧化降解水体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22.2过氧化钙(Ca02)增氧法过氧化钙与水作用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氧气。由于过氧化钙的增氧过程 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以它是在水中慢慢的增氧。
当过氧化钙浓度为10mg/以上时,其增氧持续时间可达83h以上。另外过氧化钙可以促进硝化作用,降低 水中氢氨含量。22.2过氧化氢(H202)增氧法过氧化氢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并放出氧气过气 方一机中本下山林中业去如点U/An过氧化氢在般状态下比较稳定,当有催化剂_氧化锰Mn02)存在时可以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
反应的速度取决于二氧化锰的用量。有实验表明在每升水中加入3mL30%的过氧化氢和0.05g二氧化锰,将其装入瓶中置于池塘底部,可以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3mg/L,增氧可以持续48h。
23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通过向鱼池中增加水生动槽物通过这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使水中溶解氧增加的一种 方法。还敢!
231利用水生物增法鱼池中移盐一数量的单,轮时里等水生的物或通过合培育水体中的游物,利用这些 水生格物的光合作用,放氧气来增加水体中的不解氧。
2.32利用水生动物增氧去在养鱼池水中温界少量喜欢运动的水生物,比加用其在水中繁的活动,以增加 水体中的新氧。
3如同合理选增氧方法31出观的误区想要从现有众多的增氧方法中性到一种活合自己养需要的增氧方法,并不是一件容的事情,首先,我们在选增氧方法定要从的观念中走出来,这样才能更理性的做出择,笔者对目前的一观念作了一个归纳,希望能和大家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有所帮助。增氧能力的确是衡量增氧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该增氧剂方法是否会妨碍养殖对象的生长,是否对养殖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等等。
二是不论养殖对象,认为某一种增氧方法可以包打天下。 即某种增氧方法在某个地方的某个品种养殖中取得比酸好的应用效果后,也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就武断地认为这种增氧方法能放之四海皆有效。这样的情况,只要大家留心就能在某些企业的自我宣 传中很容易看到。
三是认为水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姑且不谈能耗的浪费。根据有 关的实验表明,氧气并非越多越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或人工增氧使得水体中的 溶解氧浓度过高,导致溶解氧过饱和现象。鱼类长期生长在溶解氧过饱和的水体中,就会发生气泡病。 例如鲤鱼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50%的水体中,其发病率比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00%-125%的水体中要高许多。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饱和值的300%时,鱼就会死亡。
3.2选择时应
32.1养殖对象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养殖对象的需要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养殖对象对其生 长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鱼喜欢安静的生长环境,这样就不能选择那些对水体搅动比较大,噪声大的增氧方法;有些养殖品种喜欢有一定的水流,这样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就可以考虑选择种既能 增氧又能产生一定流向水流的增氧方法。另外,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解氧昰随鱼的品种、大小、生理 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异。如淡水鱼中的鲤科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氧量为0.7-1.0mg/L,罗非鱼可耐受的最 低溶解氧为0.5mg/L。故我们选择增氧方法时,定要选择适合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要的增氧方 法。
3.2.2养殖模式
不同的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根据各自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增氧方法。如在池塘养殖中就大量采用叶轮式增氧机,因为叶轮机增氧机适应池塘养殖需要,在鱼出现浮头后,能比较快的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解决与浮头的问题。当然,在选择这样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水源状况,养殖密度,进排水情况、能耗等问题,综合比较后再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水就是氧和氢的结合,通常来说打氧机的作用不是很大的。鱼消耗水中的氧后,最直接的增氧方法就是换入新水。现在大都是采用裸缸养鱼,裸缸的好处是清理很方便,污物不容易堆积在缸底。但由于缸内缺少硝化菌自清能力有限,如果鱼的密度大喂食多,又不能及时吸取鱼便的话,许多时候水体都很容易混浊的。也由于鱼的BB得不到硝化菌及时的分解转化,使得缸里的氨氮物质超标,鱼很容易有病甚至死亡。永清过滤系统,通过在缸内大量地培养硝化菌及时分解处理鱼便,从而保持水体稳定和清晰的,使鱼健康而少生病,并可根除鱼缸长青苔、绿藻。百度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系统有自动清理缸底的功能。
对于中大型的鱼缸,如果手头没有增氧设备,也可以使用家用厨房搅拌器来搅动水体,从而实现增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螺旋桨样式的搅拌器,必须要加防护丝网隔离,防止打伤鱼群。
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楼主问题是养鱼水体增氧,其实水产类养殖增氧大体就有那么几种方法,因为但凡水产养殖势必数量多密度大,水内如果不增氧的话,很可能造成水产缺氧,甚至死亡,给大家造成损失!那么水产增氧到底有几种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水产增氧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水产增氧方法
1.化学增氧法:这个方法也是很普遍的,主要是将一些可以释放氧气的化学品投入到养殖水体中,然后化学反应释放氧气进入水体。
2.机械增氧法:一般用水泵,增氧机等机械设备进行增氧。
3.生物增氧法:可以栽植一些可以增氧的生物水草在养殖池的合适位置,通过光合作用给水内增氧。
第二以上方法的注意事项
1.使用化学品和生物增氧时,水中一定有足够的肥度才能让水草或者蜉蝣生物正常生长,而且数量也要把握好。水草较好的话,定期疏密合理,及时清除腐烂物。
2.通过水泵等机器增氧时要保证外来水质没有收到污染。
3.使用增氧机时应及时检查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合理指定时间,强化增氧性能保证效果。
以上就是几种水产养殖增氧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养鱼水体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密度来增氧?
养殖用水的增氧方法
1、合理确定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是否方便,饵饲料及养殖技术来确定合理放养密度。一般村边塘、小塘、浅水塘、望天缺水塘亩放养常规品种1200尾~1500尾(亩产500千克~600千克),入冬前全面上市;配套禽畜场的精养高产塘,亩放2500尾~3000尾,也力争入冬前达到规格上市。同时又要根据鱼类存在一条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的食物链生物学特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一般有亩放鲢250尾,鳙150尾),通过滤食过量的浮游生物,保持合理的浮游植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中丰富的溶氧量,以供给鱼虾呼吸生长需要。
2、合理配套塘头禽畜养殖。在广东增城市池塘养殖中有相当部分配套大批量的塘头养猪、鸭、鸡、鹅、鸽等禽畜类,大量的残饵,禽畜粪便及鱼类排泄物等有机物质落塘经细菌分解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恶化水质,因水质缺氧造成鱼类泛塘浮头中毒染病死亡。经水产科技工作者长期实践,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生猪5头~8头,或鸭150只~200只为宜,残饵和粪便基本可给鱼类吃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利健康养殖。
3、在配套有禽畜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在下风处用竹杆搭架囤养60平方米~80平方米的水浮莲、水仙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其它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绿叶可作禽畜和草鱼饲料,调节净化水质,有利溶氧量稳定,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
4、经常注入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淡化有害物质。适当排放老水,降低污染程度,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5、合理适时开动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增氧办法。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经常泼洒水质改良剂如“活水素”或“降氨宝”也是预防水质缺氧的好措施。如无增氧设施,在鱼类缺氧浮头时使用高效鱼用增氧剂“久氧”也是一个临时的应急办法。
6、清淤消毒。放养前彻底清淤清毒,曝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据水产科技工作者试验,水中溶解氧主要消耗因素不是鱼类和水生生物,而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一般鱼类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占到40%以上。故之,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2
水产养殖户如何科学使用增氧机
众所周知,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三大功能,已在各地的精养池塘普及推广。部分渔农户虽然全部配备了增氧设备,但就其使用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往往只把它当成“救命机”,而没有发挥出其“增产机”的作用。现就其该如何科学使用简略总结如下:
1.常年养殖过程中,若遇鱼、虾、蟹出现浮头缺氧状态,应立即全部开启增氧设备急救,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此时就当“救命机”。
2.在鱼、虾、蟹等旺盛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启增氧机曝气1~3小时,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搅水作用,促进上下层水体对流,能增加池水的溶氧,并加速了池塘的物质循环,改良了水质,减少了夜间浮头发生。
3.阴雨天气,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造氧能力低,池塘溶氧不足,易引起浮头。在夜间应及早开启增氧设备,防止缺氧泛池。
4.当大量施肥后,水质过肥时,要采用晴天中午开机和凌晨开机相结合的办法,改善池水溶氧条件,预防浮头。池塘使用杀虫剂、消毒剂或微生物制剂后,开启增氧设备1~2小时,能使药物分散均匀,增强使用效果;同时3日内夜晚及时开启增氧设备,防止“转水”后造成的缺氧现象。
5.晴天傍晚与阴雨天中午不要开机,若开机会增加池塘的耗氧水层,加速了下层的耗氧速度,极易引起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缺氧。
6.有条件的塘口可以装一台测氧仪,只要溶氧低于3mg/L就应停止喂料,鱼池溶氧低于2.0mg/L,虾池溶氧低于2.5mg/L,蟹池溶氧低于3.0mg/L时,就开启增氧设备。
总而言之,广大示范户们对增氧机的科学使用,除与以上的天气、水温、水质等有关以外,还应综合考虑养殖池塘与养殖品种的具体情况,根据池水溶氧变化规律,灵活掌握开机方法和开机时间,以达到合理科学使用增氧设备,起到增产与增效的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