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你的问题是声音和发光。可以分为一下几个答案

1.普通子弹。普通子弹在电影里面声音有大有小。实际情况下手枪子弹声音小点,口径越大声音越大。大部分电影声音略微偏小!

2.消音器和消音子弹。如果手机,突击步枪带上消音器,声音也不会是“秋秋秋”那么小!基本上可以达到电视剧中普通手枪子弹声音。即使使用专门的消音子弹和消音器,声音也不会那么小,夜深人静的时候完全可以发现。电视剧在这方面进行了优化!

以上两种子弹发射的时候都不会发光,除非非常凑巧,枪口正好对准了你。也许你可以看见一丝光线,但那可能是你看见的人生最后一缕光线了!

3.发光的子弹叫曳光弹!

曳光弹主要用于显示弹道,修正射击偏差,穿入易燃物时也可以引起燃烧。弹丸由被甲,铅心,曳光管,和固定环组成。曳光剂由镁粉,镁铝合金粉,硝酸锶和酚醛树脂组成。引燃剂由镁粉,硝酸钡和氧化钡和酚醛树脂混合而成。铅心装在被甲头部,以保持弹丸有一定的重量。曳光管内部压装曳光剂和引燃剂。发射时,火药气体点燃引燃剂,出枪口100米左右点燃曳光剂曳出红光(或其他颜色),白天夜晚都可看到。

但是非常讽刺的是由于曳光弹和普通子弹重量不同,导致弹道也不同。照着曳光弹的轨迹打,效果反而不好。据说德国二战做过实验,晚上高射炮取消曳光弹,直接用高射炮弹,命中效果要好30%

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盘点一下电影和现实的区别,问题就明白了,你还会有额外的收获。

电影:枪没有后坐力或者看不出来。

现实:绝大多数枪支是有后坐力的,有的还很大,控制不好,把人顶伤也是常事。

电影:人中枪后还能继续打斗。

现实:人中枪后,打到躯干部位,立马丧失战斗力(打到四肢还稍强些)。

电影:中枪后自己包扎一下,继续战斗。

现实:同上条。

电影:枪打到树上或墙上,就只能打掉一块皮。

现实:普通步枪子弹可击穿几十厘米厚的木板,打到水泥墙上也会钻进约二十厘米(根据在部队时,看到靶场水泥靶台被打的弹痕估计得,子弹能穿透水泥的真实厚度不清楚)。有一次为了检验某款防弹衣性能,将防弹衣“穿”到一棵胸径约三十厘米的树桩上,95式步枪二十米射击,两面贯穿!当时就一身冷汗!这是防弹衣?

电影:子弹出膛飞行过程发光。

现实:除曳光弹、信号弹、火箭弹外,其他子弹少有发光。

电影:子弹飞行啾啾啾,声音悦耳。

现实:射击手是听不到子弹飞行声音的。其他人能否听到没验证过。

电影:抖枪术,百发百中。

现实:抖抖试试!好好瞄都不一定打上!手枪要比步枪难打,没有经验的人二十米距离打光头是常事!有时就纳闷,二十米距离,捡块石头砸,也能砸到靶子吧?

电影:双枪老太婆,百发百中。

现实:当然也可以用双枪,但不方便,也打不准!高手没见过。

电影:把子弹射到对方的枪膛里,导致对方炸膛。

现实:除非是近距离、正对面、对方不动,自己射击技术一流!

电影:机枪一扫,对面倒一片。

现实:凡是可连发的枪支(加特林系列除外),除了第一发子弹,后面的子弹打到哪里,自己都不知道。

电影:敌人跳水逃跑,开枪射击,子弹在水下拉出美妙的弹道,把水中的敌人打死,敌人中枪漂浮起来,水里飘起红色的血花。

现实:普通子弹在水下的穿透距离也就六七十厘米,就算是美国重狙巴雷特,也不超过这个数。所以,只要敌人跳进水超过这个距离,那基本打不死了。

电影:用枪射击炸药,引爆炸药。轰!把敌人炸飞。

现实:除了雷管、导爆索引爆和手榴弹捆绑引爆等办法,炸药是很难引爆的,枪击不可能,这是我做过实验证明了的,即使用火烧也不行,易燃,冒黑烟,烧成灰也不炸。

电影满足的是你的视觉感受,夸大一下、艺术化一些很正常。实战是残酷的,来不得半点美化和虚假!

手机打字,觉得有意思请赞关评转,谢谢。

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多次打靶,八一杠那种,用的是弹鼓。几次都是八一的时候给部队送大米白面猪肉豆油什么都搞活动,一次都是几卡车。每次各单位慰问的车队都排出去好远。部队也给我们提供军事训练的机会,单位有不少专业退伍军人,不少是野战军退役的,对枪械非常熟悉,尤其是八一杠,号称枪中之神的好枪,退伍军人看到八一杠都极其喜爱。说说真实机枪射击的实际感觉,在打枪这边,声音挺响,如果是单发声音感觉上更响,耳朵开始不适应,一弹鼓打完耳朵会耳鸣。

子弹出膛会有破风音,就是子弹突破音障的那种划破空气的声音。子弹发光是曳光弹,机枪每五发子弹会夹一发曳光弹,有红的也有黄的,白天也能看见弹道,晚上更明显。机枪跳动还是很厉害的,得有老兵跟着在边上指导,枪托一定好顶紧肩窝,不然第二天基本得肿。

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感谢网友的邀请。

因工作需要,自己有过合法持有枪支的资格。五四、六四和七七式都使用过。还使用过一次五九式。也打过一次长枪。枪刚到手时,免不了要过过枪瘾,所以枪是没少打。使用这些短枪射击时,并没有电影里的表现的那样,枪口有火光,子弹轨迹发光,能看见子弹运行轨迹 ,子弹在运行时发出秋秋秋的声音。

电影里表现的,枪口有火光,子弹轨迹发光,能看见子弹运行轨迹 ,子弹在运行时发出秋秋秋的声音,这些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而夸大了枪支的射击效果。

电影里这么表现,虽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但忽略了战场的残酷性。实际情况是,听到枪声,作出卧倒的战术动作,是为了躲避后续的射击,已射出的子弹是躲不了的。

听到枪声,子弹就到了,中弹就中弹了,没中就没中。生命在战场中随时会停止。生命在战场中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

感谢阅读。

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电影是电影,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作品。现实中的子弹大多数并不会有光轨;有破空声,但没那么夸张。

既然现实中的子弹基本不发光,为什么电影里面却是颗子弹都会发光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去掉所有子弹特效,也没有声音特效,一场精彩的枪战看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平淡,甚至觉得好假!这边人把枪一抖,对面人就倒下了。虽然现实中的枪战,还多半就是这样,但电影本就是视觉享受的艺术题材,如果看起来不爽快,那么电影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将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的,个人推荐《狂怒》。里面强化了子弹、炮弹光轨的制作,看起来十分痛快。虽然剧情很一般,不过作为单纯的视觉享受是合格的。

那么现实中,有没有会发光的子弹?

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曳光弹。曳光弹的弹头使用了易燃化学材料,比如镁、磷等。子弹射出后会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

曳光弹在战场上的作用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作为弹道指引使用。在夜间作战的环境下,你突突突的一顿乱射,具体子弹射哪里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谈何精准射击?

所以现实中,会每隔几颗子弹之间,穿插一颗曳光弹。通过曳光弹的光轨,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自己射击的方向,随时做出调整。

关于曳光弹还有许多用途,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查一下,这里就不浪费篇幅赘述。

战场上的子弹真的跟电影里一样,会发光而且伴随着“秋秋秋”的声音吗?

我没上过战场,但我却喜欢和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交朋友。(上世界八十年代我二十多岁,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基本是五六十岁。)

听老兵们讲“枪械射击,枪口只是一股硝烟,根本没有火光,如果打空包弹、曳光弹时,枪口才有火光。”

“战场上,‘日日一一’的子弹溜子声在头顶上响着,你不必害怕,那是没目标的子弹,你只管打你的仗。但如果听到′嗖′的一声响,赶快卧倒,这是有敌人在向你瞄准射击,第一枪没打中算你幸运,如不赶快隐蔽敌人会瞄准你打第二枪,第三枪。”

“现在电影演的战士不怕死,那是假的,人就一条命,那有不怕死的?不过是两头害怕,战前害怕,如果有谣传说又要打仗了,人人害怕,到真正上了战场就不害怕了,也没时间害怕,因为你不打死敌人敌人就会打死你,所以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打胜的问题。仗打完了又害怕,根本不敢去想那尸山血海的战斗,太吓人了。”

老兵讲的太多了,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