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现在最新战斗机F22和J20的共同点。
首先:他们是亚音速和低超音速隐身。在中美的杂志上已经说明白了。当这两个飞机处于亚音速和低超音速状态时,反射波和自然界杂波正好处于一个频率,这样可以完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这时候隐身效果最后!
但俩个飞机超音速飞行时,反射波和自然界杂波逐渐分开,最终分成两个不同的频段。至于是什么频段,这是绝密中的绝密,谁都不知道!虽然这点杂波很小,但是对于中美这种电子战强国来说,假以时日就可能破解。所以中美平时都要带一个扩大雷达反射的东东——雷达反射器。
所以超音速飞行可能不隐形,这是目前5代机的缺陷!
2.从50年代开始的米格21,F104达到2马赫速度以后,到今天还是2马赫。没有任何提高!当然出现个别3马赫的战机!
所以下一代战机第一个可以肯定的特点是更加全面的隐身性能,因为隐身性能至今还只是开始而已。
但是速度很难提高,因为2马赫是人体承受的极限。提高速度以后,做一个基本的转弯,半径就会被迫变大。如果半径不扩大,意味着过载就会加大,而人体承受的极限是9G,目前已经达到了极限。加大速度,只能造成过载减小。著名的2.83马赫的米格25,过载只能达到5G。这对比现代导弹50G过载意义不大!
除非速度有质的突破,如载人可控达到10马赫的战斗机。那么这是另一种打法了!
那么下一代战机还有什么突破呢?
目前看来的就是两种无人化!目前的无人机主要用于死亡率较大的攻击领域。因为战斗机领域对智能要求太高至今没有突破。远程遥控,又有延时问题!所以无人化有两种情况:
有人机和无人机编组,无人机保护有人机。这样无人机做炮灰,有人机短距离操控。这样既回避了延时问题,也保护了有人机!缺点就是有人机,能否控制的过来!
无人机智能作战。这个口子虽然谁都没有说!大家看过终结者等一系列电影。但大国好像都在发展。是福是祸天知道!唉😔
这就是下一代战机发展的两个方面:更加全面的隐身和更加智能的配合无人机!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不是只追求飞得更快,或是更隐形。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倾向于适应范围更广丶多用途丶智能化丶性能更均衡丶维护更便捷。
1,未来战机的适应范围更广,将会逐步模糊舰载机型、空军机型丶高海拔机型…的边界,而逐渐趋向于通用机型。
2,未来战机将趋向于多用途机型,将会逐步淡化空优战机丶战术轰炸机丶对地对海强击机…的概念,逐步趋向于多用途战机。
3,未来战机的智能化水准,将会进一步提高,会趋向智能操作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使用模式。也就是说未来战机即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执行任务,也可以在有人驾驶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4,未来战机的性能更均衡,更贴近实战的要求,不会过于追求速度和隐身性,而是会考虑最为贴近实战环境的设计。
例如,美国五代机F35。F35不是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机,也不是飞得最高的美国战机,甚至也不是隐身性最好的美国战机,但是F35是美国战机中,性能最均衡,最为贴近实战要求的先进战机!
5,未来战机的维护更便捷。
战机作战效能,一是看战机本身的性能,二是看战机飞行员的业务能力,三是看战机维护的便捷程度。
战机维护越便捷,战机的性价比就越高,作战效能就越好。如果战机维护不便捷,维护的成本高、耗时长,那么就意味着保持同等的空中战力,需要更多的战机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一架战机,上天执行一次任务,就需要趴窝几天,那么该战机再怎么先进,也价值不大,无法应付高强度丶长时间的空战。例如美国的F117就是这么一种情况,B一2也有类似问题,从而导致美国只好继续延用B一1B。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按照人类研制战斗机的规律来看:就是服役一代,就要开始进行下一代战斗机研制的规律,所以现在第六代战斗机已经在研制当中了,并且已经快要露面了。可是从美国F22战斗机在2005年服役到现在已经15年时间了,第六代战斗机还是没有任何实质的消息。
而关于第六代战斗机具体是什么样子,也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就是关于六代机的标准是什么,因为目前五代机讲究的是“4S”标准,具体是超隐身、超机动、超隐身巡航和超信息优势,只有满足了这四个标准的战斗机,才可以称之为第五代战斗机。
目前来看,第六代战斗机基本上也是在第五代战斗机的标准上进行升级,比如在隐身和速度方面,这两个性能是第六代战斗机所同时具备的,而不是偏重于某一个性能,因为现在战争当中,快速打击和隐身攻击同样重要,两者相结合,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第六代战斗机也要有突破性的性能,比如第五代战斗机相比较第四代战斗机,最具有突破性的性能就是隐身性能,但是关于六代机的突破性的性能,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很多人猜测是无人驾驶模式或者配合无人机作战,实际上这样的性能已经在五代机甚至是四代机身上已经实现了,比如俄罗斯苏57战斗机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模式的试验,也和无人机进行了配合训练。
所以关于六代机讨论的热点还是具备什么样的突破性的性能,让人眼前一亮,而不是现在已经存在的性能,六代机现在迟迟没有推出,也许也正是在说明六代机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一定的时间研制,六代机究竟具备哪些功能,相信在未来几年就会有答案,拭目以待!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是更快的,也是更隐身的,六代机正在欧美打造中,隐形第一,更快第二。
追求空军隐身化,是航空工业至强的美国,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叫响了隐身化,从运输机到战斗机,无不以隐身为技术目标。致于飞得更快,则为次一位的追求。
俄罗斯另起一行,自与美国不同。从正欲量产的苏-57,到米格公司的下一代米格-41,都以快为主,战略收缩,寻求以截击为主,截击正要以快制快。只要依托地面防空体系力量,发现以后就能第一时间赶至目标区域上空消灭之。
美俄发展方向不同可见,自家空军任务不同,寻求技术突破的目标大不同。
正像欧洲,集合在北约的大旗下,各国皆以中型机为主,现在法国和英国所打造的六代机,也以中型为主,只作用于前沿,以防为主,执行防空任务,快正是主题。唯快不破,只有以快才能制快。
看美国六代机方案,无垂翼,翼身融合得更干净,就难言其快,高度隐身是念兹在兹的设计初衷。
说了半天,我们如何?目前没有更明晰的消息,不过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的航空工业规律,六代机必将开始。
2006年亮相的“暗剑”无人机模型,被人即目断为中国六代机,是与不是多年没动静,2019年网络惊现全尺寸模型,由是见之该项目仍在持续推进。如果它是六代机的话,或说是一个子项目,与五代机对比,仍是具有垂尾的,不过,仅以外形而判,隐身能力当也得到了强化,又快又隐身的六代机,会是我们的初衷吗?没准,也许。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战斗机飞得再快也快不过导弹。隐形和反隐形技术是互相促进的。近距格斗也逐渐成为历史。未来的战机不会再单纯追求速度也不会再过于强调隐形和高机动,很有可能向空天一体和远程打击发展。而且是无人化和智能化方向。
这和前几代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不一样,飞机要进入临界空间还能再入大气层,形态都可能和目前的飞机完全不同。
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是飞得更快还是更隐形?
虽然现阶段战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隐身时代了,并且也涌现出包括美国F22F35、中国歼20、FC31和俄罗斯苏57这几款五代隐身战机,但是毕竟技术发展的未来战机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发展方向。有人说现阶段包括歼20、F22这类五代隐身战机已经在雷达隐身方面做到了极限,所以未来战机的发发展方向肯定是随着这几年热潮的高超音速方向发展;也有人说现阶段的五代战机在隐身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所以未来战机还是会继续在隐身方面深耕;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对的,在我个人看来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和2005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绝密飞行》中一样,未来战机朝着更全面的雷达、红外、目视等隐身方向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借助更先进的发动机和气动布局在超机动飞行、高超音速飞行、智能化发展等方面迈上一个更高台阶。首先从飞行速度来说,现阶段的五代战机虽然性能更加先进了,但是最大飞行速度相比四代战机其实退步了,比如美国的F15战机最大飞行速度高达2.54马赫,但是到五代战机F22的时候最大飞行速度只有2马赫。但是对比一下现代空战使用的先进制空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来说,比如射程较近的红外格斗弹,现阶段的普遍飞行速度都已经超过4马赫,更有甚者末端攻防速度已经超过4.5马赫。同时射程更远的中程制空弹不仅飞行距离超过百公里,更有甚者已经达到两三百公里远,同时其最大飞行速度也普遍在4--5马赫之间,所以对于空战格斗中的战机而言,最大飞行速度还不如制空导弹意味着被追击击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那么对于未来战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而言,肯定是要更快更好。而且战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提升后,不仅在现代制空格斗中占据了更大的胜算,而且不管是在阻击拦截作战中还是远程奔袭突防作战中都有很大的优势,比如有敌国战机入侵需要紧急升空拦截或者紧急前往某一空域参与大规模拦截阻击作战时,更快的飞行速度意味着更短的拦截反应时间,而时间恰恰是现在战争决定胜负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更快的飞行速度在远程吧奔袭突防作战中也将有更大的优势,更快的飞行速度不仅意味着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摧毁敌方首要攻击目标,而且还能以更快的速度逃离危险。所以未来战机的飞行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快的,最低要求也是要达到高超音速飞行目标不低于5马赫的速度要求。其次从隐身性能来说,现阶段其实不管是歼20还是美国的F22在雷达和红外隐身性能上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别说还未实现的目视隐身设计上了。比如美国的F22为了实现超机动飞行中的瞬时盘旋角度,以及宽厚机身在超音速飞行过程中的静不稳定设计,特意设计了两个面积巨大的外倾双垂尾,这两个垂尾虽然通过外倾的方式降低了左右两个方向的雷达投影面积,但是相比我国歼20面积更小的全动垂尾仍然会是很大的雷达波反射重灾区。而且从战机雷达隐身设计来说,像B2战略轰炸机一样直接取消会增加雷达波反射面积的垂尾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直接取消垂尾又会降低战机的额超机动飞行能力,所以光是从战机雷达隐身设计来说,如何在取消垂尾等会直接增加战机雷达波反射面积的部件后,依然保持战机的超机动飞行能量,是阻挡在战机继续优化雷达隐身能力的关键。更别说现阶段来实验室验证都未取得成功的“目视隐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