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我校一年级就是。一年级采用4摇号。几百家长在会议室。
第一次电脑摇号学生分班!(双胞胎可以提前选择是在一个班还是不同班)
第二次摇号分班学生的班号!
第三次摇号班主任抽带班号次序
第四次摇号安次序班主任抽带的班号!
如果说电脑可以作假。后面2—4次9个班摇号全采用在一个一面透明的箱子中,抓球的办法。特别是第二次,让9个家长摸球!
至于班主任和搭伴教师。则按照老老师带新老师的办法。基本上别指望两个老老师合作带班。所有新老师都进入一年级!
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说真的,要说实行“县管校聘”,倒不如实行摇号分配各校老师。
因为“摇号”比“校聘”能大幅度提升城乡学校的师资均衡。而且也可以避免“校聘”方式中可能出现的“乡村学校抢不过城市学校优秀师资”以及因“校聘”中校长权力过于集中而可能造成的不公平现象。
顶层教育行政部门,推行县管校聘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均衡城乡师资。但就目前多地已推行的方案看,并不能让真正优秀的老师去乡村学校应聘。
如果实行“县管摇号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由县教育局将全县各阶段老师按学科分好类;
第二步:由各学校作出各学科所需教师计划数,并上报县教育局。
第三步:按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老师,分别招开全体教师“摇号现场大会”。并为场公布结果,严禁暗箱操作。
这种摇号方式有几大好处:
1、可真正实现均衡城乡师资;
2、可完全避免不公平现象,老师无怨无悔。
当然,为激励老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可规定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学年初摇号一次。
对于那些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者,应加大绩效奖励。相反,对于那些工作懒散、缺乏责任心、教学成绩低劣者,可加大扣除绩效奖励。
网友们认为这个方法如何?比县管校聘是不是更科学合理?
欢迎各位留言探讨!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这个问题脑洞真大,学生有摇号入学、就想着老师也能摇号赴任,如果真的实施起来,将会是教育界的一场大灾难。
一来毁了学生,二来毁了老师。
理由如下:
1、教育需要一个稳定、安静的环境,经不起折腾;
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之所以能出成绩,不单单取决于一个老师教育教学能力。因为能力再强,要是没有安于教育的心、三天两头想着是往哪里跑、到哪里去,备课心思也没有、上课心思也很少、让他批作业、辅导学生就更加是一种妄想,那再有名的名师,他也出不了成绩。
所以,摇号赴任的结果,是让老师对所在学校失去感情、对于所在班级失去责任心,当一个老师一心只想着教完这一届就有可能摇号走了,他也就失去了自我品牌的塑造意识,那他再强的能力,你也别指望他会有多出力。
这就好比,你和一个学生讲,不管你考不考,你已经被北大录取了,高考你只是去形式上过个场。这时,你想,这个学生还会每天没日没夜拼命刷题、复习么?
另外,曾经有人就问过这样的问题,一个整天在外开讲座、跑公开课、折腾教研活动的名师,和一个普普通通、只知道埋头一线工作的普通老师,都要教你孩子的班,你会选择哪个?
告诉你,外行会选名师,而内行呢?会选那个普通老师。
就是上面的理由,教育教学很多时候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态度上的问题。名师整天忙着公开课、跑讲座、弄论文,哪有时间给你孩子批作业、搞辅导啊,最终孩子成绩不行了,无非一句话嘛,“名师教你孩子都不行,说明你孩子能力不行!”
2、教育公平,不是简单地把名师在各个学校之间摊摊平;
让老师摇号赴任,其实说白了就是想简单地把名师在各个学校之间摊摊平,以为这样就教育公平了。
但这也是外行人的看法。
内行人都清楚,名师并不仅仅代表名师自己,名校造就名师,名师背后往往指代的是一个团队。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其他学校的老师没有能力、没有努力,而是平台不一样,注定他到不了那个高度。
所以,除非你把整个教育资源摊平了,包括生源、教育教学条件等等,那么,教育才能真正公平,否则,仅仅想要通过摊平名师来实现教育公平,这是痴心妄想。
不信,你可以把全国最优秀的名师,从他的平台抽调出来,然后空投到恶劣的农村学校,你会发现,他赖以成名的公开课、侃侃而谈的教育教学方法,大概率会失效,他将很快泯与众人。原因很简单,那个造就他、适合他发挥、发展的舞台不见了。
那么,在培育名师的那个平台呢?这个名师走了,后面自然会有千千万万个名师排着队要上来,然后成为这个学校里的名师。
所以,我是认为,要想教育公平。不是从摊平名师开始。而是从培养名师的土壤抓起。
比如提高教师待遇啊,让每一个学校都能够留住人;
比如加大农村薄弱地区的教育教学投入啊,把校舍建漂亮了、教学设施跟上了,在农村和城市都能接受到同样的教育了,那么,生源就能留住。
土壤有了,名师是不需要引进的,是可以自己去培育的。
3、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要考虑生活;
决定老师不能够摇号赴任的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老师不是神、而是人,也需要生活。
让老师摇号赴任,当然也可以,但是,你得相对应的,为每一个老师家庭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配偶的工作、孩子的就学,等等。
这将是会比让老师摇号赴任复杂的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如果实施起来,势必劳民伤财;但如果不相对应的进行实施呢?我想,没有哪个老师经得住这样的折腾。
像有些中西部地区,工资三两千,乡与乡之间的距离上百公里,当个老师教个书,一遇到摇号赴任就相当于流放一样,你说谁还愿意去当老师?
结束语:
让老师摇号赴任,这是一种对于教育公平的粗暴想法。
初衷可能并不坏,但是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在考虑上显然是欠妥当的。一旦这样的政策实施起来,将会是教育界里的一场大灾难。
别说教好学生了,就是想要留住老师,到时候也会是困难的事情。
你好,我是君山,爱谈一点儿教育,如果你也喜欢这方面的内容,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如果单一的看待“老师摇号赴任”,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随着老师“县管校聘”政策的全面铺开,再加上学生“划片入学、电脑摇号、随机分班”的实施,说不定将来“老师摇号赴任”真的会成为一种可能。
“老师摇号赴任”的出发点跟核心价值是:教育均衡与公平。可以这么说:从来没有哪个年代,把“教育均衡与公平”提到现在如此高度。
拿我们这里的情况来说吧,近年为了实现“教育均衡与公平”,放出了这几大杀招:
- 1.网上报名,公民办同招,杜绝掐尖;
- 2.学生就近划片入学(以房产证为准);
- 3.所有学生全部实行“电脑摇号、随机分班”,杜绝“重点班”、“选班”;
- 4.所有家庭房产证、缴纳社保等信息,全部接入政府大数据平台,杜绝家长造假。
以前如果你是本校教职工,自己的子女入学,还可以不用参加电脑摇号。这几年连本校教职工的子女入学,也必须要全部摇号分班,确保公平。对此不少教职工意见很大,但是也无可奈何。
毫不夸张的说,在我们这里,学校学区内的学生分班,已经基本做到了均衡与公平。
既然学生可以做到“摇号分班”,那么老师“摇号赴任”又有何不可?特别是随着“县管校聘”政策的全面铺开,老师们由“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这彻底打破了教师流动的壁垒,“摇号赴任”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当然,老师的流动比学生要复杂得多,不可能简单的照抄学生电脑随机分班的模式。老师“摇号赴任”至少需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1.老师“摇号赴任”并不是真正的均衡与公平。
表面上看,把教师资源进行摇号分配,是真正的均衡与公平。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的水平有差异。
举个例子:假如有100个语文老师,100个数学老师,100个英语老师。这些老师当中,有一半水平比较高,一半水平比较低。那么“摇号随机分配”的结果,将会是有一些班级所有老师水平都很高,还有一些班级所有老师水平都很低。这样的平均分配,均衡吗?公平吗?
可不可以这样:进行不完全的“摇号”,先把各科老师按照强弱搭配成一组(比如:语数外三个老师为一组,按“2强1弱”或者“1强2弱”进行搭配),再把这些搭配好的一组老师进行摇号分配。这样是不是更接近均衡公平的本意?
2.老师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安置在自己的学校附近。如果摇号把老师分配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赴任,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原来老师属于“学校人”的情况下,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附近买房安家的。现在你要实行老师“摇号赴任”,万一摇到了离家比较远的学校,谁愿意干呢?这样的话,政策想要实施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那么,可不可以把“摇号赴任”的范围进行划片分区?就跟划分学生学区一样,让老师们也只是在划分的片区内进行流动。
或者,对那些去薄弱学校赴任的老师,给予经济、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的倾斜?
【结束语】: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越来越均衡,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老师”的流动和均衡分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当然也会给老师们带来很多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
您觉得:有没有可能实行老师的“摇号赴任”呢?
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教育,最怕瞎折腾。摇号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公平。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摇号来解决,比如师资分配。
简单的探讨几个问题,就知道能不能摇号了。
1.真要摇号,几年一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6年,初中3年。如果进行摇号,总不会傻到一年一摇吧。那样的话,学生每年都要换老师,家长也受不了。
真要摇号,小学每6年摇一次,初中每3年摇一次,最起码能保证老师完整的带完一届学生。看似学生没受到影响,其实不然。
几年就要换一个地方,老师自然就没有归属感,对所在学校也谈不上什么感情,毕竟在这个地方只呆几年。好也罢,差也罢,忍忍就过去了,这与长时间呆在一所学校,不是一种感觉。
就比如我吧,自上班以来,一直没有挪过地方。十几年过去了,熟悉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对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采用摇号的方式,学校更像是长期住的宾馆,就找不到家的感觉了。
2.号摇完了,还是不均衡怎么办?如果真是采用完全摇号的方式,其结果是不可控的。虽然看起来是公平了,但实在无法真正保证均衡。
出现集中的概率虽然小,但并不是没有。如果差一点的老师都集中到一个学校里,或者一个学校里摊上的差一点的老师比较多,又该怎么办?
是接受结果还是再摇一次呢?如果接受结果,恐怕家长们就不愿意了。如果再摇一次,那摇号还有什么意义。
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怎么办都是错。
3.摇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让老师怎么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普遍采用就近入学的原则。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方便上下学。
如果采用摇号的方式,老师去哪个学校上班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家门口,也有可能是几十公里之外。并且,这不是一个老师会遇到的问题,而是所有老师都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让老师们如此奔波,又于心何忍?
结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师摇号赴任,没有任何的可行性。我是一位教师,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不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进行摇号赴任呢?
这个问题的言下之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摇号赴任也是可行的。
当然,问题的由来可能是受时下社会上诸多摇号决定事物的影响所致。
摇号决定,类似于抽签决定,主要原因是僧多粥少,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绝对公平。这样的方式做出决定,我只赞成一项,就是当人们为了达到某个善良目的,争着愿意自己涉险或作出自找牺牲时。
你看摇号买房吧,只是开发商玩弄的房源紧张的把戏;你看摇号招生吧,只是为了杜绝民办学校招生“掐尖“。还有类似的招标、招干,也有竞标、考试面试等等昭示公开公平公正的过程,然而仍有众多“猫腻“存在。
由此观之,采用摇号法,实际揭示的是诚信的普遍缺失以及人为操作的普遍不被信任,这才是当今社会的痛点所在。原因众多,归纳起来就是私欲的不断澎涨和可以看到的常常毫无底线的丑陋言行。
中小学校内部,十多年前已经普遍流行将新生按分数分档,取各档次分数平均摊入每个班,然后由班主任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以示公平,然而仍旧难以保证公平,未了还有个别学生后补打招呼入班。据闻现在已有流行摇号编班了,为什么?人工编的班还有谁信“公平“?学生编班,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不会有“公平“,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几个实物的东西,每人几个可以分得“公平“。摇号编班说白了也不是追求所谓“公平“,只是个人私利容不得一点吃亏而已。
教师摇号赴任的想法,比之摇号编班更加离谱。每个教师的长短优劣本难评定,即使单个教师的长短优劣也是动态变化的。而况教育工作本身,本是一项良心工作,如此把教师当成一个“物件“抽来调去,成何体统?真的实施起来,更多的问题出现尚且不论。
只信“物“,不信“人“,只要“分数“,不要“人“,只重教,不尊师,为私利而追求“公平“,弃诚信而无视礼耻。怎样办教育,乞每个关心教育者思之省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