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苏27发明就是为了对付F15的。发明过程经历了两个版本T10和T10C(俄罗斯翻译为T10S)。

T10前后搞了3—4架飞机。分别叫T10—1,—2,—3。刚刚发明以后,情报机构搞到了F15的数据,对比F15发现,T10根本比不上。经过5年的蹉跎和内耗,到了1979年才开始全部推倒重来的研制,这就是T10C。

但问题不断的T10C一直不能如意。直到1983年,西蒙诺夫被任命为苏霍伊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全面领导下苏-27飞机完善工作走上正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改型。

但是T10C严重超重,包括机体和发动机。在西蒙诺夫的努力下,为了达到超过F15的能力。对T10C进行了大规模的减肥。这就包括对机体的减重,目的就是为了在空战中打败F15。由于减重过多,导致机体非常脆弱,这让飞机载弹量迅速下降。苏27定型的时候只有4吨。

这种情况下,苏27携带四枚中距雷达空对空导弹和2枚近距红外格斗导弹。翼下挂架3个刚刚好,没有必要再增加!

当然,随后苏27改进的苏30,苏34的载弹量大大提高。但是一直比美国的F15改进型号少2—3吨的载弹量!

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苏-27是苏联研制的一款经典战机,它的特点是双发动机、单座、重型,是一款空中优势战斗机。明白了这几点,就能知道为什么苏-27的单侧机翼挂架只有3个。因为苏-27的主要用途是制空,是为了对抗类似于F-15这样的空优战斗机,所以它具有超强的机动能力,几乎一切都是围绕这一点进行的。苏-27每侧机翼只有3个挂点,已经足够了,因为在很多时候3个都用不完,只挂载4~6枚空空导弹,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重量,增加机动能力。

在苏-27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中远程的空空导弹型号较少,性能也不尽如人意,所以苏-27大部分时候挂载的都是R-73近程空对空导弹,同时辅以少量的R-27中距空空导弹。苏-27主要是在近距离内跟对手进行交锋,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近距空中优势战斗机。为了做到这一点,苏-27并没有在载弹量方面做文章,不追求导弹的数量,也几乎不挂载其他武器,基本都是空空导弹。

在苏-27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很多战斗机开始追求多用途能力,所以不断增加挂载点的数量和弹药的类型。除了空空导弹外,往往还要求能够携带空地导弹、反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一机多用,能够用一款战斗机同时执行多种任务,所以能够减少投入。不过这样的做法很容易降低战斗机的空中优势。比如说像美国最新型的F-35战斗机,就是典型的多用途战机,空中优势能力明显不足,如果没有隐身能力的话,格斗能力可能还不如很多四代机。

通过以上分析就能得出结论,苏-27的设计用途决定了它是一款空中优势战斗机,一切设计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所以3个机翼挂点已经足够。R-73近程空对空导弹,加上安装在机头的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连同头盔瞄准器,三者强强联合,使苏-27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空优战斗机之一。

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苏27翼下挂点少的原因是由最初的设计和需求决定的

苏27研发的目的就是对抗F15

上世纪70年代初F15战斗机首飞,F15战斗机的研发是建立在二代战斗机的使用经验和教训上,F15不再像此前的二代机那样追求高空高速和多任务能力,其研发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空战,夺取制空权,因此F15被称作是“没有一克重量用来对地攻击”!

苏联研发苏27的目的就是要对抗F15,并且要求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均要超过F15,那么既然F15是一款空优型战斗机,苏27也必然是一款纯空优型战斗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各方面超越F15。

苏27的设计特点

早期的苏27也确实一点都没考虑对地对海攻击,10个武器挂点全部用来携带空空导弹,典型的挂载方案为六中四近,即6枚R-27中距弹和4枚R-73格斗导弹。苏27这种挂载方案的优点就是:保证了火力强度的同时还不破坏机动能力。

既然是一款空优型战斗机,就不能追求过大的载弹量,因为这样势必会影响机动性从而降低制空能力。苏27在六中四近的挂载方案下,10枚空空导弹的重量加起来不过两吨,火力强度足够,对苏27的作战半径和机动性影响又极低,可以说这种挂载方案最适合早期的苏27,这也是苏27两侧机翼下只有六个挂点的原因,因为一切都要从空战出发!

苏27从未追求载弹量和挂载数量

苏27的极限载弹量为8.2吨,但这种载弹量基本不会用到,因为航程减半并且破坏机体的载弹量只能存在于理论数据中。有一个对比非常典型:轻型鹰狮战斗机的精确载弹量为5.3吨,而重型的苏27却只有4吨,为什么苏27的载弹量连鹰狮也不如呢?这还是要从苏27的定位说起。

作为一款纯粹的空优战斗机,苏27的十个挂点全部挂满空空导弹也只有2吨,全部挂R-27中距弹也只有3吨左右,4吨的载弹量根本用不完,不挂载更多导弹的原因不是因为苏霍伊设计不出来,而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最符合早期苏27的定位。那么既然10个挂点是最佳选择,苏27单侧机翼只有3个挂点也就是最合理的。

但载弹量低并不意味着性能差!鹰狮战斗机的载弹量虽然超过苏27,却只有8个挂点。苏27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0吨,相比之下鹰狮只有14吨。这就意味着苏27在作战半径、滞空时间上要全面碾压鹰狮,这种低载弹、高航程的设计也是由苏27早期的定位决定的:苏27要与F15进行长时间的空中缠斗!

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苏-27的主起落架舱门遮挡了相当大部位,而且苏-27系列的挂点足够使用了

关于苏-27系列翼下挂点数量相对较少问题,原因出在苏-27的主起落架舱门上。苏-27的主起落架设计是旋转并将主机轮收纳于翼根处,这就导致苏-27系列起落架舱门打开时,会挤占相当部分的机翼内侧空间。这就导致虽然苏-27翼展相当大,但翼下挂点也只能有三对。

苏-27主起落架舱门分为两段,前面段的横向打开的机轮舱门占用相当大的横向空间

苏-27的正面照,因为起落架舱门的影响,苏-27的机翼这部分区域无法设计武器挂点

翼展更小的米格-29,因为起落架机轮是收纳收纳于进气道隔仓,所以翼下反而可以设置4对挂点,但这种设计也导致米格-29的进气道相当臃肿。

另一方面对于苏-27来说,他的挂点已经足够用了,苏-27宽大的机身设置了12个武器挂点,而且这些挂点全部可以挂载向前发射的导弹类武器,含金量相当高。苏-35经过结构增强后,可以有8个1吨级以上重型挂点,这对于8吨级的武器挂载能力来说,已经绰绰有余的事情。并且苏-27系列自身内部油箱相当大,苏-27内部油箱是9.5吨,苏-35达到11.5吨,不需要挂载副油箱就可以满足作战需要(说的就是你阵风)

苏-35测试极限挂载情况下,3枚1.5吨炸弹和6枚500公斤炸弹,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启用全部重挂点

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前言:

说到苏-27战斗机,我想这是所有苏制战斗机里面最为经典的一款战机之一吧,这款战机目前依然是一款性能极其优秀的第3代喷气式战斗机。苏27战斗机是在苏联时期,由当时的苏霍伊航空设计局研制的一款重型战斗机,这款战机采用的是双座单发整体布局,可以执行全天候的空中作战任务。苏联当时研制这款战机的目的,就是为了担负领土防空、近海巡逻以及少量的海上护航等任务。而我国也在上世纪末引进过这款战斗机,这也是我国第1批服役的第3代战斗机之一,当时对我国空中国土防空任务担负着重任。

有许多人会发现,苏27战斗机的两边机翼的弹药挂载点,一共加起来才有6个,那么这款战斗机的单边机翼下弹药挂载点只有3个呢?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苏27这款战机的情况。

苏-27战斗机的诞生背景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由于苏联方面的米格25、米格23等“先进”战机已经问世,美国就开始计划研发下一代全新战斗机,这也是美国长期以来的代差领先战略布局。从一开始的时候,美国空军就开始了对F15重型战斗机,以及F16轻型战斗机在内的两款三代机的研发计划,主要就是为了形成战机使用“高低搭配”的布局。而苏联当时同样也不会坐等着被超越,在美国提出研制那两款第3代战斗机的同时,苏联也同样觉得必须开始制止的三代机研发计划。而苏联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下一代新型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苏27重型战斗机,苏联当时对它的要求就是整体的性能上最少要与F15战斗机相当,当然在性能上如果能够超越F15战斗机那就更好了。

上图为美国当时的“YF-15”原型机

所以在1970年左右,苏联就将这款战斗机的研发任务交给了米高扬、苏霍伊以及雅克福列夫等设计局,这三大航空设计局是苏联当时技术最为强大的战机设计机构。而在招标竞选期间,这三大航空设计局都各自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雅克福列夫”航空设计局推出了“雅克-45”,米高扬设计局也拿出了米格29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而当时的苏霍伊设计局推出的就是苏27战斗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正好遇上苏联“基辅级”航空母舰的出现,“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不得不放弃了“雅克45”的竞标工作,转为了给航母专心研发垂直起降战斗机。而剩下的米格29与苏27战斗机,到了后来也全部被苏联海空军军收入囊中,米格29是一款轻中型战斗机,当时苏联赋予他的任务就是用于对抗美制“F16”。而苏27在研发时就已经是一款重型战斗机,并且就是为了应对F15战斗机而研发的,所以它的对手一直都是当时美国的F15型战机。

上图为与苏27同一时期研制的“米格29”型战斗机

苏27战斗机在1977年就成功实现了首飞工作,当时首飞的原型机是“T-10-1”,这架原型机的试飞工作一共进行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1978年,苏霍伊设计局在获得大量“T-10-1”得实飞参数后,才制造出了第2架“T-10-2”号原型机。在到1985年的几年时间里,苏霍伊设计局一共对这款战机,制造了十机架用于试飞的原型机,并且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全面试飞工作。同样是在这一年,苏27战斗机完成了所有试飞改进工作,此后获得了生产定型,并大量装备苏联空军部队。

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苏27战斗机本着极其优越的空中作战性能,已经成为了当时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型。

苏-27战斗机的设计性能

从外形上来看,苏27战斗机的整体气动布局,几乎上是与同一时期的米格29战斗机相差无几,主要就是前者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在整体的外形上会显得更大、更长。而无论是苏27还是米格29战斗机,这两者外形气动布局采用的都是翼身融合体设计,这样的设计相比于美国的F15战斗机,会显得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也的确,苏27与米格29战斗机采用的翼身融合体设计,能够使整架战斗机都能够提供升力,并不是像传统战机那样单靠机翼提供升力而已。而翼身融合体设计,也为战斗机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机动性能,在近距离格斗的时候会显得非常具有空战优势。

“翼身融合体”的设计,也让“苏27”战机获得了非常好的机动性能与升力

而苏27战斗机最大的起飞重量达到了2.9万千克,主要有两台推力为1.3万千克的涡扇发动机提供,两台大推力发动机能够让苏27战斗机拥有远超两马赫的飞行速度。而在整体的作战半径上,苏27战斗机也是显得非常优秀,这款战机的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了1500公里,这样的数据也是同代战机里面极为优秀的机型之一。苏27战斗机依靠优秀的飞行技能,在当时不但深受苏联军方的赞赏,同样也深受当时其他国家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俄罗斯空军以外,已经有包括马来西亚、越南、安哥拉等超过15个国家在内进口过苏27战斗机,由此可见这款战机的综合性能的确非常优秀。

越南空军所装备的“苏27”战斗机

而说到武器系统,有许多人说苏27战斗机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为什么最大的载弹量只有8吨,并且单兵机遇的外挂点也只有三个呢?首先,苏27战斗机从研制开始就属于一款空优型战机,从最初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漫无目的的追求载弹量,因为这样会极大的牺牲战斗机的飞行机动性能。从根本上来说,苏27战斗机两边机翼共6个挂载点,再加上机腹下还有6个,一共10个弹药挂载点已经远远满足苏27战斗机的空战需求。如果说将单边机翼的弹药挂载点加一个,那么苏27战斗机的全部弹药挂载点会达到12个,如果苏27战斗机将12个弹药挂载点挂满,那么这款战斗机肯定会丧失很大的机动性的,这种情况在遇到敌方战机进行近距格斗的时候非常容易吃亏。

苏27战斗机服役期内的著名事件与事故

说到苏27战斗机在服役期内的著名事件,那肯定就要数上世纪80年代的“空中手术刀”事件,这起事件也是苏27战斗机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一举。1987年的时候,在北欧的“巴伦之海”上空,一架由苏联空军飞行员驾驶的苏27战斗机正在进行日常巡逻,这时就遇到了一架当时挪威空军装备的“P-3B”反潜巡逻机。当时这架巡逻的苏27战斗机立马抵近拦截,这也是当时西方国家第1次近距离观察到苏联的这款先是战斗机。并且这架苏27战斗机对挪威空间的反潜巡逻机进行了多次警告,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这架苏27战斗机的飞行员竟然操控飞机,将战机的垂直尾翼直接撞到了挪威空军的“P-3B”反潜巡逻机的螺旋桨上。

“空中手术刀事件”让这架“苏27”战机加上了一架P-3B型反潜机的战绩

而苏27战斗机的此次撞击,造成了当时挪威空军的反潜巡逻机螺旋桨损坏,而损坏的螺旋桨碎片又直接将“P-3B”反潜机的机身划出了一道大口子,这一事故险些造成了这架挪威空军的反潜机险些坠毁,在机组成员多方采取补救措施下才勉强得以返航。而后来,人们也将苏27与“P-3B”型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上空的撞击遭遇称之为“空中手术刀”事件,而这起事件的操刀者就是日后著名的苏27重型战斗机。

而说到事故,在1999年的巴黎航展上,就有一架进行特技表演的苏27战斗机遭遇到了坠毁,而飞行员在这架战机坠毁前的最后关头得以跳伞逃生。在后来事故的查明工作上,有关方面的工作者得出的结论并不是苏27性能不佳,而是当时在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时,这架苏27战机的发动机进气口遭遇到了鸟类撞击,这才是造成战斗机最毁的主要原因。

而在2013年的时候,我国像俄罗斯进口的那一批苏27战斗机当中,同样是有一架战机在进行飞行任务时遭遇坠毁。

结语:苏27战斗机无论如何都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第3代战斗机,而俄罗斯在往后的苏30、苏32、苏33、苏34、苏35、苏37等大量的飞机,都是基于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算是目前俄罗斯最为先进的苏57战斗机,这作为一款第4代隐身战斗机,它同样也是被许多人称之为拍扁的苏27,由此可见苏27战斗机对于俄罗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航空发展史有着何种之大的影响力。

“军器战位”

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单边翼下挂架怎么才三个?

苏27战斗机作为一款性能优异的第三代战斗机,长期以来一直是苏/俄空军的主力装备,也出口到了世界很多国家。苏27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其武器携带能力也是可圈可点。苏27共有10个武器外挂点,两侧机翼共有6个,机腹下方有4个,可携带6吨的武器弹药执行任务。不过,这样的数据虽然不算太差,但作为中型战斗机的阵风最大载弹量就有9吨,而作为轻型战斗机的鹰狮最大载弹量也有4吨。要知道苏27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0吨,而鹰狮只有14吨,鹰狮与苏27的单侧机翼外挂点都是3个。那么苏27的载弹量为何会比较低,单侧机翼下的3外挂点设计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苏27战斗机单侧机翼外挂点仅有3个)

实际上,苏27这样的设计有其自身的考虑。首先,苏27在设计定位方面主要聚焦于制空作战,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多用途能力。该机对标的是美国F15战机,在上世纪70-80年代,世界航空界还比较流行专机专用的思想,即战斗机只要专注于制空作战即可,对地对海攻击的任务有专用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当时美军的F15就是一款号称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战斗机,因此作为为对抗F15而研制的苏27,自然也继承了这一思想,它仅需要装备性能优良的空空导弹,负责夺取制空权即可。这就导致了在设计上更为注重对空作战的苏27,并不具备太大的载弹量。毕竟相比于重量更大的对地对海攻击武器,空空导弹显然要轻很多。

(早期的F15战斗机是一款纯制空的战斗机)

其次,为制空作战而生的苏27,武器外挂点数量和载弹量已足够满足需求。早期的苏27秉承专机专用的思想,几乎没有考虑挂载空对面武器,只要求挂载空空导弹。这就使得其10个武器外挂点,通常会采用6远4近的挂载方案,即6枚R-27中距拦截弹和4枚R-73近距格斗弹,其中每枚R-73大约重100千克左右,每枚R-27重约250千克,完全采用纯制空挂载的苏27,最大外挂载荷也就2吨左右。其6中4近的挂载方案已经使苏27拥有了较为强大的空战火力。因此,这种外挂点设计和载弹量已足够满足需要。

(苏27采用6中4近的挂载方案,空战火力还是很强大的)

此外,早期的苏27采取这种外挂点设计和载弹量,可以有效突出苏27的机动性,提升其空战能力。因为挂载点越多,挂载的武器越多越重,战机的机动性也就越差。采用单侧3个挂架的设计,在保证空战火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外挂点对战机机动性的影响,有利于苏27更好的发挥空战能力。同时,早期的苏27的起落架舱盖对于机翼下方空间的挤占,也对其外挂点设置存在一定的影响。

(苏27的机动能力还是非常强劲的)

因此,苏27采用单侧机翼布置3个外挂点的设计还是很符合其自身定位和设计理念的。不过,随着空战模式和战机理念的发展,现代战机越来越讲求多用途能力。俄罗斯在苏27的基础上也发展出了各种多用途改型,如苏30、苏34和苏35等,这些多用途战机的武器外挂能力比起苏27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在挂点布置上也采用了单侧4个的设计,增大了挂架的承载能力,提高了战机的载弹量。这也导致这些战机具备极强的多用途能力,与专为空战设计的苏27,可以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