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中国载人航天放缓的原因有两个:历史的虚胖,现实的奋斗!
一.过去是补课!
过去中国航天是真的属于虚胖!
中国航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起步很高,很快!这是世界上少有中国能够从50—60年代就紧紧咬住世界第一不放的项目!虽然我们不是世界第一,但属于世界一流!
原因就是有一个了不起的钱学森。他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火箭拉到这个地步,简直堪称完美!
他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中国能够达到最大水平的火箭!加上火箭本身就是一次性产品,对于产品的使用寿命这个弱项,中国完美回避了。所以中国看起来很厉害。但是中国火箭卫星事业一直是虚胖状态!有以下几个弱点:
1.中国火箭是毒火箭!中国主力火箭没有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 长征二号、三号和四号家族的火箭发动机始终离不开"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连氨)"这个组合,被称为"毒发":后者不仅本身具备高强致癌性,被排放到大气中之后还会生成更为持久,致癌性也更强的的亚硝基二甲胺。
2.中国火箭推力不是非常大,没有重型火箭!
3.中国有一个资金匮乏,长达20年的研发空白期。现在中国航天号称一帮60—70岁的老头子带着一帮20—30岁的小伙子。中间主力40—50岁的没有。因为那几十年中国没有投入科研!
随着十几年前中国开始了航天投入,中国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二.疯狂学习期!
中国就好像一个贫困生进入了最好的高校。发现周围的不仅学习好,而且各种技能都会!自己却只会学习!但底子好,获得了国家补助!
这个贫困生学习并没有落下!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中国首先利用旧的基础完了载人航天,空间站试用仓的建设。这一切靠的还是小推力,毒火箭!
所以前几年我们看起来航天成就特别大。中国在多个领域取的突破!
三.补足短板期!
中国这个贫困生在学习跟上世界节奏以后,开始了修补自己的短板,好全面发展!
1.现在的长征5号。
长征5号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它是干净的液氢液氧火箭,推力达到世界现役第三。但由于比较先进,所以一波三折。经历了第一半成功,第二次失败,然后背水一战第三次才获得成功!
而长征5号的成功。第一次把中国航空拉到第一梯队顶尖水平!而我们的太空站等早就研发成功,就等着长征5号。所以这几年为了长征5号,我们蹉跎了好几年。这个等待期,中国就显得脚步放缓!这就是题者的答案!
2.回收火箭的研发。
中国在2019年,国家队和民营企业都同时开展了可回收火箭的实验。这些实验都取的了突破。未来一定会研发成功。
这个时间美国用了20年,中国还在奋斗中,大家目光都集中到马斯克头上,所以看起来好像中国在蹉跎岁月。其实我们咬的非常紧!
四.未来可期待!
中国航天迎来了大资金,公私同行的阶段。
1.继承长征十号遗志的长征九号!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更是进一步提出我国将于203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月工程,而实施载人登月重任的首选火箭其实并不是长征九号,而是基于相对成熟的YF-100K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多发并联设计的新一代重型载人运载火箭,该火箭目前也被称为921重型火箭!可能是长征5号大改。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名字!
而面对火星远征和登月主力则是长征九号!在钱学森时代长征十号因为资金不足,而不得不终止的遗憾激励下!目前长征九号各子系统进展顺利,10米级大直径火箭过渡环研制成功、大尺寸燃料储箱瓜瓣研制成功、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联试成功,各系统节点都在瞄准2026—2027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飞任务。
2.可回收火箭指日可待!
在民营企业可回收火箭取的阶段性成功以后,中国2020—2021讲进行一系列可回收实验。预计将来可回收实验会取的突破!
中国现在火箭属于:
在老本的基础上全部突破成功!
新的火箭补课完成!
未来火箭指日可待!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脚步确实放缓,但也没那么夸张,大多项比原计划晚了两年左右,原因很简单,长征五号的表现未及预期。
先说说长五,我国首款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的火箭,不用去吹这火箭多牛,只是相比国际同类型有后发技术优势,在我们这里只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长五的任务包括嫦娥五号月球采样,火星的天问一号,空间站,新一代载人飞船,由于长五的原因,都推了2年左右。
长五16年首发的时候,在发射前的若干小时甚至分钟前还有紧急终止发射的情况,勉强成功,毕竟新技术太多,成功就好。
17二飞失败,当时说人才流失、浮夸风啥的问题,对航天人是很大的考验。
直到19三飞,各项任务才重新提上日程。嫦娥五号按计划18年就该去月球了,现在是今年下半年去。空间站核心仓天和一号原计划19年之前上去的,22年初步练成空间站;现在的情况是要21年发射核心仓,25年练成空间站了。
最后说下长五今年的任务,新一代载人飞船已成功,七月下旬发射去火星的天问一号,年底前发射去月球采样的嫦娥五号。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美国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预算从20亿美元一路涨到100亿美元,预计最快2021年发射,但是仍然存在变数,也就是说100亿美元仍然不是韦伯望远镜的最终花费。与之形成对比的时,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到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成功,21年间载人航天工程一共花了不到390亿人民币,换句话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1年花了美国一个太空望远镜预算的一半多一点!
以2019年为例,美国航天局NASA财政预算为193.7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8亿人民币,2020年度为225.59亿美元,2021年度是252.46亿美元,可以看出,NASA的预算不仅总量巨大,而且每年的增量也是非常惊人,况且你要知道在美国可不单单是NASA从事航天方面的的研究,美国还有国防部,太空军以及大量私人企业从事航天领域的投资研发,因此整个美国的航天总预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
中国的航天预算连美国的零头都没有,但是在整个2019年2020年你所知道的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巨大突破有哪些?是登月了还是登火星了?都没有吧,那这能说明美国在航天领域脚步变慢了吗?答案是美国在航天领域脚步不仅没有变慢,反而在加速前进。
其实最近几年,我国航天领域似乎也没有大的新闻,神舟载人飞船好几年没有动静了,那这意味着我国在航天领域脚步变慢了吗?不能,不仅不能说明我国脚步变慢了,实际上我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在稳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快速进步,以不到美国几十分之一的投资,取得了世界第二的航天巨大成就,而且从明年开始我国航天领域将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大突破将一个接一个,最近几年的疑似脚步变慢其实是爆发前的宁静罢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
最近几年看似脚步变慢,其实也取得了相当发的成就,只不过话题度没有载人航天飞船那么高前十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时,尤其是发射现场直播,可谓万人空巷,全国几亿双眼睛都在盯着发射现场,社会关注度高,但是航天工程发展并不是一直都是这种高热度式的进展,比如某些无人航天项目工程,虽然没有人直接进入太空,但是难度和意义丝毫不输载人航天工程。
这种航天突破其实最近几年一直都有,主要有以下几个:
1,从2017年开始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试验,尤其是最近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可是后续月球探测乃至火星探测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运力保证。
2,嫦娥工程的稳步推进,2019年,嫦娥四号在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预计2020年底,利用最新长征五号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整个探测器重大8.2吨,任务是造成月球表面取样并且返回地球,将取回月球表面2公斤的表面物质。它是探月三期工程里的最重要的一步。
3,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今年也迎来了开门红,2020年7月,中国第一个全部独立自主研发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升空,如今已经在太空中顺利航行了四个月时间,天问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第一次探测火星就能实现绕落巡目标的火星探测器。
4,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长征九号火箭稳步推进,能够实现载人登月,载人登陆火星与大型空间站建设等长远目标,2019年3月长征九号重型火箭一级发动机取得重要进展,预计2028年试飞成功。
以上这些航天成就重要性一点不比载人航天低,更多的是承前启后作用,是在为后续实现载人登月登火打基础。
更令人振奋的是,从明年开始,更多的航天成就将一个个实现,未来两年内,中国将进行11次发射任务,预计2022年成功搭建空间站,支持三个航天员长期工作。
成功实施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表面取样返回,顺利结束探月三期工程。
探月四期工程即将开展,未来将在月球建立无人与载人科研工作站。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载人航天技术落后无法实现突破,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
中国神舟十一号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
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中国神州飞船共计发射十一次,其中六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日趋成熟,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展示了华夏雄风。
从整天技术看,仍然无法企及美国航天飞机创造的世界纪录,返回地面依旧采用前苏联的类似技术,发射成本巨大,效果并不明显。
美国航天飞机一次可以将六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完成空间站修复,维护哈勃太空望远镜,尽管出现多次事故,被迫退役航天飞机,但其仍然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大壮举,是人类社会的骄傲。
中国在完成十一次神州飞行后,没有新的技术突破,没有提出更先进的太空穿梭方案,继续保持现有水平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只能放慢脚步,等待技术突破!
人类社会要达到秘鲁纳斯卡沙漠中航天机场的水平,可能还要发展数百年,图中两条降落跑道绵延十几公里,巨大的剪头用于引导航天飞机入轨,只有一个剪头的是先修建的,左边双剪头肯定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可能要引导飞机两次调整入轨方向,这种降落模式只适用于太空飞船,估计已经存在数千万年,由于地球环境变化,这个超级文明逃离了地球,外星人有可能是返回地球的史前超级文明后代。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直接原因当然是预算少。
但是2000那几年,即使排除物价因素,预算似乎也不是很多,却取得了看起来很大的进步,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呢?要理解这个现象,一定要先搞明白,“中国航天上一阶段在做什么?这一阶段又在做什么?”
我国在70年代研制了长征2号所使用的肼基燃料发动机,之后一直到90年代都在对其进行完善,随后通过更加合理的组合,充分发挥旧技术潜力,制造出长2F等新型火箭,2000年开始的载人航天飞跃,就是这20多年努力的成果。而这些技术在70年代的美苏就已经属于落后技术了,虽然俄国一直在用,但并不是人家的发展方向。
由于肼基燃料有毒而且没有潜力,因此我国从90年代开始逐渐转向煤油发动机和氢氧发动机,氢氧发动机的最新成果就是近两年困扰中国航天的长征5号主发动机YF77。对比美国,土星5号的上面级发动机J2,与YF77是同一代发动机,两大主要参数推力和比冲,比冲两者相当,推力J2是百吨级,YF77是70吨。J2大约在1967年解决完技术问题,1969年参加登月。之后又魔改出许多型号,包括科幻片里穿越来的XRS-2200。
也就是说,我国航天业目前还在致力于解决美国人60年代就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要说什么“美国人现在也做不出来”,美国80年代完成的航天飞机发动机,无论是技术原理还是参数都远高于J2。
坊间一个最大的错觉就是我国航天技术高于日本,实际上,我国之前的“优势”仅仅是田忌赛马导致的,用落后但可靠的技术组合,吊打了先进但不可靠的技术组合。并不是日本人蠢,不知道利用旧技术,而是因为日本没有我国这样的实用化压力,他们更倾向于技术储备,因此日本的火箭虽然运力不如我国,但是技术上要更先进,副作用就是价格无法降低。与长2同期,经常被拿来对比的日本H2火箭,其主发动机LE7是分级燃烧循环的氢氧发动机,性能完全超过YF77。由于氢氧发动机的技术门槛太高,H2火箭在90年代遭遇了困境,之后日本转向改进型LE7A,解决完所有问题大致是2006年以后。我国在挖光旧技术潜力后,要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和日本人一样进行技术更新,于是我国的长5项目遇到了和日本H2一样的过程。
打个比方,大学生用微积分解小学的数学题,不一定比小学生快,但是小学生绝对看不懂大学的数学题。我国目前的停滞,原因就是正在适应升学后学习方法的改变,小学考满分并不难,在高中考满分谈何容易,更别提大学了。
以我国现在整体的科技和工业水平,加大投入的话,在10年内登月没有问题,但是距离美国人现在的水平还差很远,更别说未来的火星登陆了。普通人往往会把地球轨道载人飞船,登月,登陆火星看成3个均等的阶段,其实它们的难度跨度很大,从登月到登陆火星,需要的努力跟从0开始登月差不多,这也是美国火星计划长期受阻的根本原因。如果按照当年登月计划的投入一直持续,上火星也要至少30年,从经济上说是一场灾难。因此美国也不得不减少投入,等待其他领域的科技水平赶上来。所以问题不是舍不得投入,而是以中国航天目前所处的阶段,即使投资翻2倍3倍,也不会取得普通人概念中的“明显进步”。
从宣传的角度看,加大航天投入去跟第一梯队国家硬拼没什么好处,因为差距太大了,在可见的时间内不可能赶上,你也不敢把这话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太打击大家的自尊心了。不管官方的报道策略要不要背锅,事实是我国民众对中国航天的估计远远高于中国航天的真实水平,现在再纠正这个事实已经晚了。
花钱效果不明显,那还不如省点钱算了。这不是我的意见,人家实际就是这样做的。
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脚步放缓?
中国载人航天脚步确实放缓了,但也没晚多久,只是比原来计划晚了两年左右,原因也很简单,长征五号在发射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俗称“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征-5号运载火箭俗称“胖五”,于2016年11月第一次发射取得了部分成功;2017年7月长征-5号进行第二次发射时,点火300秒后坠入大气层,发射任务失败;在失败后的两年中,中国航天人只好痛定思痛,暂缓载人航天任务,集中力量攻克长-5的技术难关。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吧!只有运载火箭技术完全过关了才能继续后面的载人航天试验!否则的话,带问题的火箭能顺利完成载人航天吗?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想必连小朋友们都知道了。
经过两年时间的技术创新、研发与改进后,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5号遥三运载火箭再次发射升空,在飞行约37分钟后顺顺利利将重量超过8吨的实践-20号卫星成功送入远地点6.8万公里的预定轨道,宣告了长征-5号第三次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长征-5号运载火箭第三次圆满成功,不仅在国内是一片欢庆,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长征-5号运载火箭“胖五”,是我国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的箭体长度为56.97米,箭体直径为5米,这也是为何啥将长征-5号称为“胖五”的原因!长征-5号运载火箭自重有867吨,最大推力107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了25吨。这在国际上达到了什么水平呢?超过了俄罗斯现役最强的“质子-M”运载火箭,仅次于美国的“重型猎鹰”和“德尔塔-4”两款重型运载火箭,在全球现役运载火箭中排第三名!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长征-5号运载火箭有着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肩负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嫦娥5号探月工程和探索火星这三大重任。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至少需要建设一个100吨的空间站,以前的长征-3B或者长征-2F,是没有办法胜任的,必须要有长征-5号这样的大推力火箭才能满足载人航天的需要。
三、中国载人航天放缓的原因是:攻克技术难关,保证运载火箭技术完美无瑕,必须百分百成功!中国航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起步很高,很快!刚开始起步就紧紧追求世界第一的目标!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是世界第一,但属于世界一流!一个了不起的钱学森,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火箭拉到世界一流这个地步,简直堪称完美!
而长征5号的发射,第一次把中国航空拉到第一梯队顶尖水平!而我们的太空站等早就研发成功,就等着长征5号的百分百成功发射。所以这几年为了等长征5号的成功发射,我们的载人航天脚步放缓了几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