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我很想知道:“懒惰之风”这个观点你是如何形成的?

公立学校有多忙你们知道吗?乡里小学一个学校8个人,代6个班。每人每天上5节课。城市比较少一周只有9—10节课,看起来不忙。但是城市学校每个教师教学工作只占总工作量的30%。还有一系列各种活动,人均每天在校休息只有40—60分钟(8小时工作内)。而放学以后还有很多备课等工作要完成!为啥学霸都不当教师,因为教师的劳动力强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收入却没有与之匹配!

公立学校工资收入多低你知道吗?工资和公务员看齐喊了几十年。有没有达到的地区:有!可惜仅仅是工资,而不是工资收入。教师没有各种补贴,绩效差公务员一大截。

即使这样你还可以看见,教师顶风批评学生,留堂学生,霸占体育课。为的就是让孩子成绩提高哪怕一分!

教师中有懒惰的人吗?有!这些人通常去了图书室,后勤,保管室等部门。中层老师很多都带一门主课。讽刺的是嫌弃老师工作少。现在还搞什么“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你猜会不会把管理图书室的老师解聘?会不会把管理仪器室的老师解聘?……最终解聘的基本上都是老实,年青的教师。瞎折腾!

教师这个职业属于进校就能基本看见天花板。所以老师上班后,确实有职业倦怠一说。但倦怠的是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例如:为其他单位发传单,外出给某些活动凑人数等等!

所以如何纠正老师的懒惰之风?

1.首先减少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2.其次把工资认认真真落实,落实到教师不想跳槽到公务员为准。

这就是私立学校做的。为啥公立学校还是不想跳槽到私立学校。因为工作稳定。

“县管校聘”摧毁了教师最后的希望。

3.最后希望取消“县管校聘”,这会彻底摧毁公立教育!

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看到这一个问题,我就气愤!又是一个拉仇恨的一个话题。

教师懒惰?你是用什么来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我想说,在我任教的学校,我和我的同事,就没有一个人能用懒惰来说他们。如果有人说他们懒惰,我只能说,你是有眼无珠。他们一个个累得像“哈巴狗”一样,你们没有看到这样一群老师吗?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偷懒之人,不能因为你看到个别老师好像很悠闲(而这些你看到他悠闲时,却没有看到他们累的时候),你就说“教师懒惰”。你用这样一个问题,我不认为你是想要让整个教育事业更好发展,而是在让本来就紧张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紧张,更加不和谐,增加更多的仇恨。现在的老师带着职业精神,用负责的态度在心惊胆颤地教书。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被告,然后就道歉了,被撤职了,被降级了,被开除了。

我很关注并分析了那些被处理的老师,都是因为太勤奋,太敬业,太负责,太优秀而出现问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现在的家庭教育出来的“熊孩子”们“恨铁不成钢”,一时冲动,打一下学生,惩罚了一下学生,说了一下学生,学生不高兴了,家长不乐意了,于是老师被处理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老师心寒了。让老师如何勤奋,勤奋意味着一时不慎,落得终身后悔。这个只知道处罚老师的社会,想勤奋的老师心寒,害怕,不敢。再加上待遇,地位配不上他们的辛劳,是有一部分老师开始想不通,得过且过。虽然对老师的诸多不公,但绝大多数老师坚守那一份信念,那一份责任,仍然任劳任怨地无悔工作,对这样的老师,这个网络社会,有几个不是老师的人在为老师鸣不平?难道老师就活该吗?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老师所愿意的,你们把所有的责任全部归为老师,你们只知道欺负弱者来展示你们的所谓“公平正义”,你们真是“道德审判官”!

这个社会已经不能再对老师不公下去了,让跪着的老师教出一个站着的民族,可能吗?

我没有看到教师法对老师的保护,也没有看到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多年承诺兑现,没有看到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只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差老师,招不到老师,离职的老师。我有孩子,还会有孙子,我是老师,但我不能陪他从小学学到大学,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我的孙子让跪着上课的老师来上课。没有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这种教师队伍如何把我的孩子,我的后代教出德才兼备出来。

在最后,我呼吁更多的人为教师说话,多多说说:老师你辛苦了!让挺着脊梁的老师把你们的孩子教得更优秀吧!

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这个问题,透露出题主对于老师满满的恶意,其实本来不想回答你的,但是,忍不住又想反驳你一下。

现在的老师懒么?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教师队伍里,当然也不缺少懒惰的老师。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老师都是懒不起来的。因为有各种评比、各种考核、各种教学任务,如果是班主任,更是从早到晚都不会有一刻休息。

所以,评价教师懒不懒,不是空口白话的,题主大可以到学校去实地走一走、住两天,盯一盯一线教师的工作,体验体验一线教师的任务,然后再来说心得体会。我想到时你就问不出这样的问题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的“懒惰”。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是真懒惰,而且已经懒惰到不敢管学生了。

那为什么会懒惰到不敢管学生呢?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社会上像题主这样敌视老师、对老师指手画脚的人太多了,动不动就要对老师兴师问罪。

一会儿说老师体罚,一会又说老师变相体罚;老师殷勤一点儿就说老师目的不纯,老师不殷勤一点儿又说老师素质低;真是弄得老师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最终只能对很多事情“佛系一点儿”。但一佛系了,又说老师怎么这么懒惰,懒惰之风怎么纠正。

其实,根源既然在题主这样的人,那么,像题主这样的人不除,老师懒惰之风真的是无法去除的。

最后想说。

教育是一项最需要安静的职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着急不来。

不能每天指着教育,让它一定要给你产出几斤几两。真的,教育不是买卖,它办不到!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形象!

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太恶心了,说老师懒的人,先不说奉献。每天早上六点到校测温,上晨读,中午十二点吃饭,一点又是测温,看午读,下午六点吃饭,七点上晚自习,九点结束,十点查寄宿生就寝,先不说课怎么上,光让你一天耗这些时间,许多人都撑不住。每天备课,设计课件,迎接检查,补全各式档案,参加各种活动,你门觉得老师懒,而最早和最晚时候你们在睡觉,在你们的感觉当中,以为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其实老师已经到校很很长时间了。大多数人上班的时间都是早九晚五而老师是早六晚十。你们上班的时候老师已经上班三个小时了。啊,你们在正常上班的时候看到老师在休息或者是泡一杯茶。在你们的感觉当中,老师就是懒惰,其实是乘着其他老师上课而自己没有上课的时候。休息一下。将正常的休息看成是懒惰,我认为这样的人说的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话

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让教师们很愤慨,毕竟一般学校对教师考核比较严得,从出勤情况,到教研活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都有对应的量化考查的分数,所得分数与绩效奖金挂钩,教师懒惰之风敢有吗?实在看看教师“懒惰”之风,可能形式如下:

“事无巨细”,你说怎么去懒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线教师的身份开始多元:学习指导,思想工作,安全监管,突发事件救助,家校联系……这些工作是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敢说,但确实是我们的良心工作,这也不用想。

事实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为儿童不具备完全行为责任,他们不需要承担经济的,民事的,刑事的各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不被惩罚的。所以,一旦有事发生,班主任首当其冲。有形的,无形的压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如影随行。

没学管理,却要管理几十个人,如果懒惰,出了教学事故谁负责

哪一位教师在师范学校学过管理学?哪一位班主任在管理几十位学生的时候得到过系统的、科学的、准确的管理学指导?

事实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为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责任,他们不需要承担经济的、民事的、刑事的各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不被惩罚的。

管理学的基本要求是:奖惩分明。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个人的魅力和无穷的耐心。教育学生的思想,是全社会的事情。不是那个学校的事情,更不是哪个教师的责任。

一些额外教学事务让你发狂

社会上常常会听到一种令人教师无语的话,“每天不就上那两三节课吗,还有寒暑假”。事实上教师除了上课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备课,批作业,个别辅导,教研活动,听课,家长来访或者家访,值日护导,兴趣小组,处理纠纷,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看学生吃饭,看学生午休,站队放学,防溺水……国学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足球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扶贫,禁毒,创城,……等等大量的事情老师无所不能地去完成。老师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有的老师在看学生吃饭时见缝插针的在黑板上抄题目;有的老师在学生读书时弯下腰捡起学生丢下的垃圾。只有你走进了学校,走近了老师才会发现老师的忙碌和辛苦。

我想题主或许用词不准确,想表达是怎么矫正教师职业中出现的职业倦怠这一热点话题。

职业倦怠是由于时间久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疲劳和厌倦的心态。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面对着工作、家庭、社会舆论、教育改革、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等的压力,紧绷的神经容易让自己产生身心上的疲惫感,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自己在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一段比较“黑暗”的时期,但是权且把这一段时期当成是自省、积聚力量的过程吧!当回过头再看时,会发现很多的美好就在其中。

设立目标 调整心态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工作的瓶颈时期,那就停下来,捋一捋思绪,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奔着目标去努力。

学习反思 突破自身

阅读积极励志书籍。不要怀疑好书的重要作用,当你处于倦怠期,低落沮丧时,去找几本好书看一看,你或许会茅塞顿开。不再钻牛角尖,眼前便能豁然开朗。

撰写教育案例反思。将注意力从繁杂的事务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班级学生,关注班级管理,多观察,多反思,养成写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的习惯。

请教高人 抱团取暖

请教有德有才之人。许多名师是很平易近人的。如果你有机会去聆听一些让你获益匪浅的讲座时,不妨利用好这个机会,向这些老师请教请教。名师都是过来人,站得高看得远,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发展瓶颈应该能够给你独到的见解。

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当你意识到自己处于工作倦怠时,一定要去找寻与你志同道合之人来互勉。

及时充电 保持激情

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放下焦躁的情绪,让自己全情投入到一次比赛或一场活动中,在磨练中成长,累积宝贵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工作能力提升了,工作上的倦怠也就不攻自破了。

参加培训聆听讲座。专家讲授的经验,都是他们经过一番实践得来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教师职业真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卓越的精神力,需要对孩子心怀慈悲,需要持续的学习态,需要在最日常的课堂中不断打开自己更高的存在,不断地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职业倦怠。

“天地君亲师”、“国将兴,必重师而重傅”。全社会应该把这种尊重、敬畏,转换为看得见的社会行为、社会尊重,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多理解教师,让教师获得足够的尊严、应有的尊重、站起来教书的职业自豪感。推动教育和学生,踏歌前行,走向高处!

怎样纠正有些教师的懒惰之风?

个人觉得,不必谈什么奉献之类的话,在工资上体现公平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育上应重一线而轻后勤,重业绩而轻职称。工资的构成其权重由高到低为工作成绩、工作量、学生满意度、教龄、职称等。对于论文课题和特殊贡献的另外奖励。用学生满意度来制约只重成绩而带来的一些不良现象。此外,不要以快乐学习、减负为幌子找些不着实际的理由,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本就是不快乐的一件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