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首先,我非常反对下面几句话:
中国电影被资本控制,只知道圈钱。
中国电影不如美国电影,连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巴拉巴拉都不如。
为什么?下面会说到。
言归正传。中国电影黄金期来了吗?我认为是市场黄金期来了,但电影本身黄金期已经过了。
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有四大问题:院线,外片,盗版,有关部门。
首先是院线。20年以前,陈佩斯出资,出演了几部电影,可以说非常好看,开中国公路片的先河之作。很多人去看,但当陈佩斯去要分成的时候,都说没有卖出去。这些院线毁了陈佩斯,也毁了自己,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了。后来的电影人全都去拍一些电影去国外参展,至于国内票房?什么是票房?不知道。当时就卖拷贝赚几个辛苦钱。直到冯小刚通过贺岁片重新把人们拉入电影院。冯小刚当之无愧电影救星。直到如今电脑联网售票才基本杜绝这件事。虽然有偷票房事件,但大的票房还是没有偷了。
其次是外片,中国电影欣赏水平一直非常高。苏联电影,港片,欧洲电影,好莱坞,韩国,印度电影。中国其实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电影。所以中国看电影的也许会容忍中国电影稍微差一点,但差太多绝对不能忍。
然后是盗版。以上电影大部分不是通过合法渠道进入中国的,盗版功不可没。但盗版也毁了当时的国产电影和港片,好莱坞由于不需要中国票房受影响最小,国产片因为院线的原因已经崩溃,港片本身香港市场太小,但中国市场却没有取得相印收入,最后崩溃。直到中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后,人们才开始接受正版电影。
最后是有关部分。中国在80年代曾经模仿香港,大面积开放市场拍摄,拍摄了大批模仿香港的动作电影。不仅票房不好,而且受到社会反噬非常大。看了《少林寺》,真的有人去少林寺去出家。看了鬼片,真的有人去搞迷信活动。看了少年电影,真的去当混混。导致中国迅速收紧拍摄的题材。直到社会开始成熟,又逐渐开放,目前又一次放开了。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院线不偷票房,有关部门开放拍摄(红海行动,战狼系列)题材,盗版影响达到历史最低。只要拍出来不逊于其他国家的电影,票房是不用担心的。所以市场是黄金期。
但现在出来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电影题材达到极限。94年美国电影爆发,七八部著名电影。随便拿到另一年,都是奥斯卡的不二人选。随后美国开始走下坡。到了如今,靠的尽然是漫威和DC的漫画电影来撑场面。好莱坞是吸收世界电影智慧的(如:无间道就被美国买了)中心之地,但到了2010年也出现了没有创意的问题。中国现在最高票房的电影不得不说,只是世界题材成功的中国化,或者说我们重新把几十年前的中国电影,用现代技术拍了出来。这就是现在电影的无奈,电影题材达到极限。没有突破空间了。
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中国电影现在正是市场红利期,相比之前的烂片频出,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票房口碑的双增长。
目前,认真拍就有收益的市场规律远远胜过前几年电影制作的误区,也就是所谓的高投入高收益,纵观前几年的大制作电影,几亿的投资,投资人表示亏的起,对,就是《封神传奇》,超级IP,国内一线明星,号称投资五亿的魔幻巨制,所有能够带给大家新奇感和好奇心的词都用上了,结果是这部电影接手了《富春山居图》的最佳烂片的桂冠,票房2.8亿,大亏特亏。
市场决定供需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能承担几亿的亏损。
在哪之后,佳片评出,高票房高口碑的电影层出不穷,这些电影投资人终于聪明了一次,知道这些大IP大明星大导演都不如一部踏踏实实把故事讲好的电影,电影拿奖需要一个有天赋的导演,一份优秀的剧本和非常有实力的演员,但电影想要票房对此要求并不算高,比正常人强一点的审美以及具有对资金使用有着责任心的制片人就够了,优秀的制片人能让电影脱离亏损风险,能让烂片最多也就是剧情紊乱,而不是侮辱观众的眼睛,这点很重要。
可惜的是,中国电影拍摄剧组是以导演为中心的结构,好坏全看导演,可以按照自己所想尽情拍出想要的画面,好处是容易出经典,坏处是容易出烂片,电影质量非常不稳定,而制片人中心制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同样明显,大投资不容易出烂片,很难出现经典,估计会有人说美国经典电影很多啊,这很正常,因为规模,美国每年拍摄电影是数量是中国远不能及的,这么多电影产生一部分经典是非常正常的。
话题有点偏了,但核心是相同的,现在正是中国电影市场红利期,投资人也没以前那么好骗了,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无穷的,由于中国市场上优秀电影的稀少,拍摄一部优秀电影带来的收益胜过往年数倍。
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中国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了稳健增长。以电影票房收入衡量,我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18上半年实现票房320亿 大增17.8%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观影人次从2007年的0.71亿,增长2016年的13.72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47%。国内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7年559.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78%。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32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8%。按照上半年电影票房趋势来看,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越2017年的559.1亿元基本是毫无压力。
数据来源:广电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仅4.67亿次,2015年突破10亿,达到12.6亿次。2017年突破15亿,达到16.2亿次。2018上半年电影观影人次9.0亿次,同比增加15%。
数据来源:广电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战狼2》《红海行动》夺得冠亚军
票房超亿的电影大量涌现。其中影片《战狼2》以56.79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2015年《捉妖记》票房超24亿。周星驰新作《美人鱼》在春节档上映,获得33.92亿元电影票房佳绩。今年,引发国人热议的《我不是药神》,票房超30亿元。
数据来源:艺恩、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发展预测
1、国内资本充裕有利于电影行业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国内资本较为充裕,且外部资本投资电影行业的意愿较强,对高度依赖资本投入的电影行业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电影产业投融资渠道的拓宽,不仅有利于电影制片产业的发展,为电影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国内外各种电影产业基金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其在内部管理、财务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将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城市化进程加速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市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城市房地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也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这将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带动电影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全社会文化消费水平提升,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332316亿元,同比增长10.4%。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但文化产品供给仍存在巨大缺口,这为电影行业创造了宽广的市场拓展空间。
4、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有利于电影行业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对于鼓励和推动电影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已逐步同国际市场惯例接轨,国内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知识产权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电影企业投资大制作电影,音像制品、电视及网络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将得以进一步拓宽,有利于我国电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电影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大量外部资本的进入将促进行业的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电影行业内企业的资本实力已得到显著增强。一方面,国内的中国电影、上影集团、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影视文化企业先后发行上市,电影企业开始利用资本市场渠道以聚集充裕的资本和业内优质资源,产生良好的资源协同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放松,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本开始涉足电影行业的各个业务环节。除了传统的社会闲散资金外,众多机构投资者包括信托投资等各种形态的资金开始进入电影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投资中的一股新兴力量。目前已有IDG新媒体基金、中华电影基金、红杉资本、软银、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铁池”私募电影基金等多支基金参与到影视产品的投资创作当中。
随着部分影视企业的发行上市以及大量外部资本进入电影行业,未来3至5年将是中国影视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小作坊式的影视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收购甚至出局的局面。
6、电影国际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尽管国内电影市场增长迅速,但与美国、日本、韩国等较为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靠票房拉动行业增长,院线放映渠道外的其他业务发展较为滞后。资本的逐利性和电影产业的全球性传播等特点,促使中国电影企业逐步开始尝试面向国际市场推出电影产品,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电影走向国外市场进行探索,例如博纳影业与美国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20th Century Fox、好莱坞知名娱乐金融公司TSG合作投资海外商业影片,中国电影与美国著名演员威尔?史密斯合作投拍的《功夫梦》在境外获得过亿美元票房等,均代表了中国电影企业走出去的趋势。预计未来,国际市场将成为国内电影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上材料及分析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真不知这个判断由何而来?
如果黄金期是以电影数量和观看人多为标志,这种黄金期来不来都没任何意义。因为至今中国电影还没有一部在全球观众中叫得响的作品!原因就是中国电影很少有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
因为缺乏探索,我们从未出现过像意大利曾抓住世界观众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
因为不去创新,我们的抗战电影几十年如一日总是重复着陈旧的主题和套路,而不像苏联在表现卫国战争同一时期电影时主题不断推陈出新,先是讴歌英雄主义的《青年近卫军》,又是反映普通人的《一个人的遭遇》,直至表现战争全景的《这里黎明静悄悄》;
因为表演守旧,我们的电影语言尤如“映幕上话剧”,总在说些舞台上的对白,既不生活化,又不幽默风趣,还经不起回味,甚至连邻国印度都不如,他们早已摒弃了过去那种“载歌载舞”式的电影套路,你看看获奥斯卡大奖的《摔跤吧!爸爸》多贴近生活?而我们的电影至今仍在用抑扬顿挫式的对话,早让观众反感透了!
不从这些根本上做出改变,中国电影黄金期还是不来为好......
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以下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对文艺作品等文化产品的质量、风格、内容要求也提高了。电影从本质上说是内容产品,电影票房情况是电影认可度的最重要体现。中国电影的繁荣,不能只有市场繁荣,最终应该体现在内容的厚度和深度上。通过汇总中国电影历年来电影票房情况,截至2018年底,中国票房排名前30强的电影及其上映时间汇总如下:
中国电影市场趋势分析
——电影市场认可度将逐步提高
从30强电影上映时间分布情况看,2018年我国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30强中有11强是在2018年上映的。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人们在电影这一娱乐和兴趣爱好上的投入越来越高,并结合目前2019部分电影的上映安排情况,中国电影票房30强的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变,票房将进一步刷新,电影市场认可度将不断提高。
——头部电影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通过汇总中国电影历年来电影票房情况,总结2017年和2018年中国票房排名前20强的电影及其票房汇总如下。从票房情况看,2017年,除《战狼2》票房极高外,超过20亿票房的电影仅2部;而2018年,超过20亿票房的电影数量高达6个,头部电影优势逐渐凸显。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影周边的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如电影海报、各类玩具、纪念品、邮票、主题公园、电子游戏、图书等电影衍生品。未来,电影市场的头部效应将进一步增强。
——国产电影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对比2017-2018年底中国电影票房排名20强进口和国产情况发现,2017年前20强中,国产电影7部,进口电影13部;而2018年,国产电影11部,进口电影9部。相比2017年《战狼2》一家独大的趋势,国产电影的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如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均呈现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表现,显示出国产题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整体看国内电影票房市场被优质内容驱动增长的趋势已经日渐明显,国产片在喜剧、剧情片两大题材方面也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但在科幻、动画、动作等题材方面的竞争力还相对薄弱。随着政策和市场的双向引导,未来通过深度挖掘电影核心资源,积极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由资本推动型向质量推动型升级,实现电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国产电影的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电影产业黄金期已经来临,你怎么看?
衡量电影行业最重要的尺度是票房,国产优秀电影票房也是越来越高,并且并非个像,但在其背后是更多的电影沦为了炮灰,喜剧片一家独大,很多题材的电影无人问津,上映的半数电影口碑扑街,发展严重不平衡,黄金时代需要的是百花齐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