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理论上是这样的,因为为了散热笔记本设计考虑更多,各部件设计更精良,所以更贵。

核心因素就是因为散热。

电脑核心五部件: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

台式机和笔记本比较在硬盘和主板差距很小。关键在发热大户:cpu,显卡。

笔记本cpu与台式机cpu即使前面编号相同,如都采用i7xxxx的cpu。但笔记本一般会在后面加个后缀。这个后缀在网上一查,就会标识为笔记本专用低功率版。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散热过大导致电脑死机,一旦到达某个极限,cpu会自动降低速度。

笔记本的显卡问题类似但更大,很多笔记本在显存方面采取减小显存,如台式机2g,笔记本就变成512M。原因也是一样,如果采用标准版显卡,一旦全功率运行,笔记本立刻过热,死机。

除此以外,不少笔记本还采用降频内存,但由于很多人喜欢换内存,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

主板采用降频版,集成版。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就只有因为固态硬盘的出现,导致笔记本在硬盘领域不需要考虑散热问题。当然那种极端小.薄的笔记本除外,人家采用特殊迷你硬盘。

综合来说:

1.即便所有的前缀相同的台式机好于笔记本,但机器元件一样,但设计,导致笔记本成本更高。。

2.笔记本外观越大,考虑散热的越少,与台式机性能差距越小。

3.台式机采用低配版就可以达到笔记本高配版的性能,所以3000元台式机理论上优于5000元笔记本。

4.一定是同一品牌上句话才对。例如:我上大学的最爱:”价格屠夫”神舟的笔记本5000元的,绝对好于美国良心联想3000元台式机。

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这个不一定,如果你的台式机是品牌机的话,可能性能就完全比不上性价比高的笔记本。

如果你是DIY组装台式机的话,那3000元的价格就能配出比5000元笔记本还好的价格。举个例子,我用三千元价格配出如下配置。

CPU:AMD R5-1400

主板:技嘉B450M-DS3H

内存:威刚万紫千红DDR4-8G

散热:AMD自带

显卡:盈通GTX1050ti

固态:东芝TR200 240GB

机械:西数蓝盘1T

电源:台达NX350(额定350W)

这是一台3000元左右的AMD游戏主机,CPU性能略强于同级别的I3-8100,GPU为英伟达的中端产品。该配置的电脑可以完美应付吃鸡,LOL,逆水寒等主流游戏。

而我搜索了一下5000元价位的笔记本电脑,发现也只有性价比最高的的神舟战神能接近台式机的配置,但都还是有所差距。

战神笔记本具体配置如下

要是台式机照着笔记本的配置来弄,加上外设都还是比笔记本便宜。

其他的如联想,华硕之类的主流笔记本就更不不用看了,这种配置的笔记本都在5500-6000左右浮动。综合来看,还是自己DIY组装的电脑更实惠。不过你要是需要携带方便的话,就需要多花点钱买笔记本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如有哪里说得不对,欢迎大神在评论区指出。

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明白告诉你,3000组装的台式机一定比5000的笔记本强的多,,这个毋庸置疑,5000买不到什么好的笔记本。

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我是从业人员,我是这样看的:

1,以前的笔记本,不管多高配,硬盘都用机械硬盘,笔记本机械硬盘转速低过台式,性能是差了点,瓶颈。

2,现在笔记本,都配固态硬盘,性能已大幅提升。

3,同样的CPU和主板芯片组或显卡,比如大家都是I7,笔记本考虑到散热,总会出一些降频的招数,在它认为不需要的时候给你降频,以减少功耗与散热,不然你电池用不到1小时。这样给用户的体验是会差过台式机。

4,同样的名称处理器,可能在台式机是4核,而笔记本的是双核4线程。还是考虑到功耗与散热吧。

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5000笔记本完胜,神舟k680e 5000块可以买到i5 8400 1050ti 256gssd 8g内存 1t硬盘 还有屏幕键盘音响 外加正版win10系统。 求3000块的组装机来战。

有人说3000元的台式机性能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还高,这是真的吗?

大多数情况下台式机的性价比更高一点,3000元的台式机自己配置的话可以配到中配的主机。而笔记本的话没有自己配置的,买的都是整机。这点上就有差距。

5000的笔记本配置上也已经很不错了,和你自己配置的3000的台式机有得一拼。台式机还有就是买的整机,就是买品牌机。这种差别就大了品牌机的3000左右电脑配置肯定高不到哪去,主要是品牌机服务上有保证。

因而3000配置电脑>5000笔记本>3000台式整机。

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