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所谓的“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目的何在?

从前两年开始,我所在地区(江西赣州)开始实施一种教师职称晋升的限制措施,即所谓的“职数”,具体来说就是各个学校的高级、中级、初级教师均有一定的比例数,如果某校中高级教师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相应的比例,那么就没有高级职称指标分配给该校了,中级、初级以此类推。这种制度导致的后果是,有一大批具备了职称晋升条件却因为所在学校“职数”已满而无法晋升的教师。以前无法晋升多是因为教龄或业绩的原因,现在则是只要高级教师人数不减少,底下的一级教师不管你有什么业绩,在一级上呆了多少年,连送去参评高级的资格都没有,职称不能晋升,工资无法上调,有再多的业绩又怎样?只能老实呆在一级职称上盼着那些高级教师退休、转岗、调离或者死掉。那些更年轻,职称更低的教师更是如此。 对此,我有几个疑惑:1.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何在? 2.这种制度能调动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吗? 3.这种职称制度什么时候才能有改变?

当年搞什么职称定什么1.3.6比例。是根本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有些特殊教师三四十岁就拿到最高一级。结果20几年不退休。这样的人在一个200人学校,只要有5-8个。下面大部分人都无法晋升。

以所谓的“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目的何在?

以“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是教育生态中的一颗逐渐恶化的“毒瘤”,为广大一线教师所诟病。原因如下:

1、打击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能评上中级职称,我这些年来是拼了命提高教学能力、班级管理水平,积累自己的教学业绩。但是,无论我如何拼命,无论我参加并通过多少回全省统一的职称考试,上头却只给我三个字:“没职数”。那么,职数都去哪儿了?根据知情人透露,那些评上中、高级职称的职数成了部分学校部分教师的专利,其他老师想晋级职称,别说门,窗户都没有!例子我不想再举,在我之前的回答中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在《退休教师工资上涨与职称有关吗?》这篇问答中的例子大家不妨去看一下,或许你会心有所悟。

2、蚕食教育生态的公平。

有些人说限定职数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我只想说两个字:扯蛋!在中级职称这个位子上我苦苦挣扎了十年时间,到头来连参评的机会都没有,“0职数”这道硬伤不仅在逐渐蚕食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更在很大程度上蚕食教育生态的公平。明面上的“0职数”,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你懂的!

3、挫伤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职数”都被限定死了,校长说的话算什么?考核分再高有什么用?就算满分又怎么样?反正我的职称又不能晋级。今天,我们原来学校的校长换了。原因不是因为原来的校长犯错误了,而是他不想干,主动请辞;同时,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也没人做,也是主动请辞,目前教导主任还没有人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现在对我们学校可谓头痛欲裂。

但是,头痛归头痛,头痛的归因还不是因为教师的积极性有限?你一个中级职称的职数都不留给我们,我们哪来的力气去做学校那么多杂七杂八而且又是免费的任务?在我们学校中,中坚力量就是那些多年欲要晋升中级职称未果的那些教师,当这些教师如同玻璃窗前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看不到职称评聘的希望,你让他们如何用出洪荒之力让学校的管理工作称心如意呢?

众所周知,提高教师积极性已经有绩效工资这一块了,如果再在职称评聘方面动歪脑筋,只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按工龄自然晋升职称,淡化职称工资,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会不会比“限定职数”更有作用呢?

以所谓的“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目的何在?

支持教育部从今年开始起就全面取缔中小学尤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即初中、小学)包括公办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及所谓“职称工资”,一律按工作年限即所谓“教龄”发放工资。

必须科学指出,初中、小学完全是基本知识和萌芽“技能”的传授型,话说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能拿下全部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义务教育既不是搞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国家“攻关型”重大课题科研项目,根本不需要小题大做、故弄玄虚的什么文凭学历、论文及论文获奖、“职称”及职称评定,更不需要扯天搞“作秀”教改、所谓“新课改”观摩运动、折腾人的“课改”活动及暑假培训之类,不需要每年一次的装逼走过场“教科研”立项解题之类纯粹文字报表游戏!

基础教育必须取缔教师“职称”及职称评定,为此,国家可以先拿河南等省或者仅以河南省南阳市等小部分地区尝试搞基础教育工作者职称及工资待遇问题改革试点,首先立即取缔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职称评定及职称与工资挂钩;

同时,强制推行实施“过五不师”新政——由于面对的是少年儿童,为防止“隔代教育”现象,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年轻化、朝气化、时尚化”,禁止五十岁以上的“老学究”在校园内晃荡,更禁绝“头发花白”的“老家伙”们继续在岗执教!因此,初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师,不管男女,凡年满50周岁,必须一律强制退休或提前内退、病退;

或者,也可以根据个人自愿和申请,凡年龄达到50周岁的小学教师可以永久买断教龄工龄,一次性发放一笔100万元左右的教龄工龄补贴安置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之后,完全自理,不再领取任何工资、不再享受任何工资增加上涨及养老金、医疗保险、公积金等所谓“三金”包括社保金待遇等。

以所谓的“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目的何在?

这么看:

题主提出来的职数,实际就是名额。三个意思,为何限职数,怎么调动年轻人积极性,何时有改变……问的非常客观实际……下边分析一下……

一是先看职称结构体系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初级及以下,中级(占55%左右),高级(18%左右),正高(0.1%忽略不计)……看到这个百分比就清楚了,高级教师在一百人的学校也就10多个人……为何高级这么少?1.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不是普通教师,尽管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但高级教师就是人才,头条号还直接加V呢……2.当地财力也有关系 晋升高级要涨工资,财政全额拨款……没钱不行……3.有晋升赋分,很多教师达不到要求的,很多教师一个误区,认为高级教师初级教师都是上一节课,太复杂了……不对,看赋分内容……就明白不一样了……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二是名额限制了,很多年轻教师晋升更难了,岂止是年轻教师,就是中老年教师也已遇到了晋升难,这也是目前教师职称受诟病的原因……

三是怎么办呢?积极性当然要调动。针对当前问题,已经采取或者应当采取措施:1.增加教龄工资,2018下半年涨工资已经兑现……2.农村30年教师自然晋升高级。3.增加绩效工资,重视工作量,工作业绩……4.增加高级职称名额……因为已经不是原来的师资队伍现状了,也应当与时俱进……

四是何时改变?现在已经改变,接下来会更有力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为核心……完善职称晋升体系……

五是老师们还需咬紧牙关,努力按照赋分标准,多挣分,挣多分,一旦来了名额,增加了职数,就会占得先机……脱颖而出……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难困惑,随时交流,祝你成功。

以所谓的“职数”来限制教师职称晋升目的何在?

说白了就是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资金不够,没钱给你发工资,所以限制你的资质。 评职称这一种措施到底是谁搞出来的?我不说你们可以自己去查这个人一般我是不评论的,但是网上的把他吹的不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