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我陪孩子的时间还是蛮多的,疫情前的工作日,每天大概6点到家陪孩子能到9点半,抛去吃饭洗漱的时间大概3小时左右。下班回到家就被各种琐事占据了,想要做点自己的事情或者培养下自己的小爱好都要等到娃娃睡了以后,有的时候得熬夜去做,日复一日的。
现在正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我有机会体验了一会“全职带娃”。孩子基本上是8点左右起,下午小睡1到2小时,晚上9点睡,每天大概有6个小时时间在陪娃。不得不说,全职妈妈太伟大了,那些说全职带娃的妈妈不就是在家玩的爸爸们,最好也跟我一样体验一下,全职带娃可比上班累多了,时间没有一秒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没了。
回答到这里,不如说说如何在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外,多一点时间给自己呢?我这里有五点经验,也是这段时间经验所获:
一、把事情分类,优先做紧急重要的
紧急重要的事情,比如低月龄的宝宝的换尿布、喂奶就是紧急又重要,优先立即处理。
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每天的亲子阅读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着急,睡前再做。
二、把不重要但是又必须做的事情,给别人做
一家人都在家里办公,都要吃饭吧,吃饭的事情在工作日交给奶奶、爷爷。这段时间周末我才会做饭,其他时间一家人的饮食交给奶奶做。
三、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
孩子一旦有了固定的作息时间,家长就能获得比较长的碎片化时间,有时候长达3个小时。除了新生儿以外,不管是是低月龄的婴儿,还是儿童,给他们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能让我们大人有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四、集中时间回复消息
工作上的微信、钉钉、邮件只要不是太紧急,我都会积攒到一定时间统一处理,不用立即回复。换一句话说,我在陪孩子的时间,一般不会回复不着急的消息,既然对方用微信、钉钉这种方式来告诉我,就是事情不紧急,不然他直接就电话了。
五、终极大法,少睡觉
就是别睡太多,其实每天晚上6个小时,白天小睡1个小时也够了,睡得少了,自己时间自然多了。
总之,我们一直说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并没有强调要长时间的陪着孩子,毕竟大人要考虑现实的问题。忙碌的父母每天哪怕只有10分钟的亲子阅读,也比时不时的看看手机的假陪伴的要好。另外,最后再说一句全职妈妈真辛苦,希望一些爸爸要多关心“全职妈妈”。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个人觉得,陪伴的质量远大于陪伴的时间长短。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每天下班以后以及周末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而下班后自己真正静下心陪孩子,到孩子睡觉大约2个小时。
01 规律陪伴的时间
职场宝妈不比全职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更要规律自己的时间支配。比如我是5点下班,到家6点,再吃饭洗漱往往7点才能正式陪孩子。我以前工作忙的时候,会加班到8点半,回家以后都9点半了,孩子就那么眼巴巴地一直等。有的时候连续加班两天,几乎就怎么没和孩子照面了,孩子很伤心,睡前要求我不要再加班了。
后来我就知道,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不要让他们觉得忽冷忽热。今天下班早,明天又特别晚,让孩子等待地太辛苦。
02 提高陪伴的质量
既然时间那么有限,我们就不能挥霍而过。不要捧着手机,一边聊天、一边刷新闻,一边应付孩子。这种陪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人在心不在。
第一种,我们可以完全投入孩子设计的游戏中,寓教于乐。让我们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参与。你会发现,孩子今天怎么会说一个新的名词,明天又会了一首儿歌,总之,每天都能给你惊喜。
第二种,就是让孩子投入到你规划的活动中。比如,周一、三、五计划给孩子做英语启蒙,那就带领她一起看《小猪佩奇(英文版)》或者一起给动画片配音;周二、四,陪孩子做手工、绘画,玩创意美术。
所谓陪伴,必须身心俱在,才能让人感到温暖。
总结
每个人的家庭状况不同,如果光从时间上去和别人比较,我想自己也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吧。孩子爸爸更是异地,每周末陪伴一次,满打满算也就24小时吧。但是,我们一直努力在提高单位时间的陪伴质量,希望孩子能看到爸爸、妈妈们的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关注兔丫丫说早教。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观点可以参考一下:
1.宝宝大概一两岁的时候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当时我觉得没什么,因为由于自己要工作,每天回去也要花两个多小时路程,所以就没有每天回去,后来发现孩子有时候特别亲近我,有时候又比较疏远我。我觉得关键问题是陪伴真的要抓紧。因为时间不等人。
2.后来我把孩子接到我妈妈这里来了,离公司也特别近,所以我每天都可以陪伴孩子。我觉得特别幸福。因为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每天都和他玩游戏,她也玩的非常开心。我觉得开心是童年的最关键因素。只要孩子开心快乐,父母再累也是值得的。
3.后来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要选择销售行业来赚高工资,以保证能够养活孩子的需要,因为无论是培训学校还是其他吃穿住行都需要花钱,所以我选择了销售行业,那个时候经常出差,有时候一周下来很难得和孩子视频,感觉孩子每次视频都要哭脸,说想妈妈。
4.女性都会有柔的一面和舍不得孩子的一面,所以后来我没有做销售行业了,虽然工资少了但是我觉得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加多了。因为我们不能把孩子丢给老人家,也不能丢给任何人,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我们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有安全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建议综合这些因素去考虑,祝您有个好的鼠年,愿大家健康快乐!!大家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和交流,图片转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 @大宝小宝666,家有宝宝,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学习中,希望把我经历过的、学习到的经验分享给您。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赞关注,帮忙转发,谢谢您的阅读!祝您开心每天!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在全职与职场妈妈选择上,我自己正在努力做一名上班带娃两不误的宝妈,对于工作,因为喜欢,而且不想为了孩子放弃,怕久了与社会脱轨了。对于孩子,不想缺失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陪伴与教育,怕她一溜烟长大了,自己会后悔。所以我正在试图用我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到我的工作中,伴她一起成长。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对于陪伴孩子我是做的有点过了的妈妈,不过现在正在一步步改正!
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女儿,产假期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即使临时出去一会,也是风火雷电般赶紧回来,心心念念的就是孩子。那段时间眼里就只有孩子,身上有几个小米粒的疙瘩都能数得过来。整天就是研究孩子的排泄次数,大便形状,再大一点就根据一些育儿知识,两个月娃能干啥?三个月孩子达到什么标准?给她做宝宝操,陪她咿咿呀呀说话!
跟父母住一起,家务一概不做,真的就是所有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朋友同事约逛街吃饭,基本就是回绝,一来二往没人敢约了。
后来产假结束就上班了,由于有哺乳假,一天两个小时,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除了工作,就是孩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家陪她做手工,亲子阅读,好天气就去公园、动物园,长假出去旅个游,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全部围着女儿转!
那个时候,有人劝吗?有!包括自己的爸妈都说,你不能这样光陪着孩子,你自己可以干点别的!我听不进去,就觉得,孩子童年当妈妈的一定要好好陪伴,尽自己最大的时间陪伴!
事情的转折还是到了孩子上幼儿园,女儿的分离焦虑很厉害,就是要找妈妈,要妈妈陪着,特别不好送。再加上工作业务忙,有时在家里忙点自己的事情,女儿就会说“妈妈,不爱我了,都不陪我了”。
我开始反思,我错了吗?我是不是真的做过了?
陪伴不是占有,也不是把你全部时间放在孩子身上,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1、让孩子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她有时可以自己玩,我们没必要陪她,锻炼她的独立性!
2、家庭成员都参与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不会特别依赖于某一个人,这样她的适应性更强!
3、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专心陪她。比如亲子阅读时间,手机放一边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断!
4、合理规划自己。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妈妈做到爱自己,孩子才会更优秀!
5、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既能有效陪孩子,还能锻炼孩子,培养她的生活责任感!
总之,我意识到爱孩子、对孩子好,不是用陪伴的时长来衡量的,过犹不及说的就是以前的我!高质量、有效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负责、最好的爱!
你有多少时间用于陪伴孩子?
你好!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真实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家长要注意的。
很多时候孩子要的不是时间长短,而是一个感受,一种亲切、美好的感受!
所以父母的“主题”不是为了陪而陪。应该有讲究的“陪”,或说如何高效有品质地陪!咱们分两个方面来谈这个事情。
一、孩子的需要01.及时回应
很多时候,陪伴孩子重要的不是时间长短问题上。如果用了不当的方式陪伴,时间越长,反而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思考力。并且孩子也会吸纳了家长某些不良行为模式。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陪伴需要,或需要父母参与Ta的游戏时,父母需要及时作出回应。这里要注意回应的方式。
及时回应与及时满足是两回事,若父母当时有空需要及时满足孩子;这时候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交流方式决定了将来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果父母当时不方便的,需要用温和的语调回应。比如,孩子:妈妈我要画画,你能陪我吗?
妈妈:宝贝呀!太好了,妈妈也好喜欢。可是妈妈现在正打扫卫生、或在工作,等会我忙了,妈妈再陪你一起画好吗?
或者孩子5岁以上的,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打扫卫生,等到完成工作后,再一起画画。
而不是冷冷的回应一句:妈妈没空,没看见我正忙着吗?这样会令孩子感受到冷落,情绪会积压,被拒绝多了孩子就会情绪化。
02.学会退出
陪伴不是一直“黏”着孩子,而是适时的退出。一来是孩子的需求;二来是家长的工作需要。像我下班后,会与孩子“高品质”地陪伴10分钟。
完后很愉悦地抱抱Ta说:我们的游戏、工作结束啦!爸爸很开心,明天我们继续,现在爸爸要准备晚餐了。这样的方式,孩子都会很乐意接纳的。
孩子得到品质陪伴后,Ta内心的力量就会起来,也就有力量自己陪伴自己,于是在父母离开后,依然能独立玩耍。
另一种退出,是孩子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父母无需参与其中。仅需要在Ta身旁看书、做手工可即。参与反而是干扰了孩子。
二、父母的需求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父母,而是父母需要孩子。忙碌一天的心情,需要从孩子身上获得乐趣与力量。
这种情况如果孩子正好也有需求,可以创造品质陪伴,如果孩子没有需求,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就是一份“打扰”。会破坏孩子的界限,以及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父母的另一种需要——父母需要“脱身”完成家庭工作,或忙碌一天回家,父母也需要独处的空间,自己陪伴自己,来内化压力和情绪。
这时父母就需要学习前面提到的如何“退出”。这个能力需要在长期和孩子互动中才能找到感觉。
综上所述:孩子需要的陪伴,是品质,是一种美好的亲情感受,而不是时间长短。美好的品质可以缩短陪伴时间,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处理日常。
这里面需要磨合,更需要智慧。因为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第一重要关系,它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有力量面对成长上的各种困难。
以上手动码字,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是老全,关注“@觉知育儿”,每天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愿我们作父母的,都能带着觉醒,和孩子一起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