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喜欢的就点击一下关注吧!
对于现在买房,我们要首先会关注房屋所处的地段。也就是说房子的地段约好,房价越高,这就导致我们的选择性比较少。其实还有其它许多影响房子的问题。例如最常见的房屋有一个公摊的面积,肯定是公摊面积越小,我们的房屋的出房率就越高。那么对于公摊面积多少正常呢?家居杂坛以这个问题为例来给大家解答公摊的问题。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这个问啊就是关于高层楼房公摊面积的问题。那么对于高层中两梯四户的公摊面积,个人给出出的观点有如下四点。
①:高层两梯四户的住宅的公摊,个人给出的观点就是越小越好。像高层中两梯四户,其实公摊是比较大的。对于这类户型常见的公摊会达到接近30%。也就是说,我们100平米的房子,其实有大约30%是在公摊上。在这时,个人认为应该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下,基本上都是符合要求的。
②:高层两梯四户的房子,如果公摊能够控制在20%~25%之间是非常合理的。这里也就是说我们高层的房子的公摊确实比较大。所以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如果发现两梯四户的高层的公摊能够达到20%~25%,这时就是说是比较低的公摊了,是比较合理的。
③:高层两梯四户的房子,如果公摊超过30%,那么这时个人建议大家尽量不要购买。例如现在一些公摊达到了35%,那么我们购买100平米的房子就是只有65平米,而且这65平米并不是我们实际的水面积。如果算实际的使用面积的话,可能只有50多平米,非常的小。所以这种房子是非常不划算的。
④:对于房屋的公摊,其实大家还可以关心另外一点问题,就是出房率的问题。例如现在很多的房屋在销售的时候都会写上出房率。像普通高层,两梯四户的出房率,个人认为应该在70%以上。如果比较合理的话,应该达到75%左右。对于出房率小于70%的,是非常不划算的。
高层楼房的公摊包含哪些?我们购买房子,都会听到公摊,而且会经常听朋友谈论起公摊。那么对于房屋的公摊面积,到底包含了哪些部分呢?其实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因为我们知道了公摊包含的内容,我们在购买房的时候看一下房子具体结构,基本上都会了解些公摊的具体内容。所以对于高层楼房的公摊,个人认为应该包含以下部分。
①:公共的走道区域。例如高层有两部电梯,两部楼梯,而这些所有的面积都应该算到公摊里。所以从这点来说,高层比普通的洋房要多出来很大一部分公摊。像两个楼梯所占的公摊就非常的大。另外高层的走道的面积也是比较大,因为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高层走道宽度一般要达到1.2m,所以整体算下来公摊非常高。
②:各种管道井。各种管道井就包含了我们高层楼房中的水暖的管道,强电的竖井,还有就是弱电的竖井。因为高层中的水电路都是通过管道,向各个楼层进行敷设安装的。所以在两梯四户的高层中的各种管道井也是占有很大的公摊面积。
③:楼房中的各种设备间。例如屋顶一般有消防水池,还有就是相应的消防的防排烟,送排风的机房等等。而且对于高层的地下室,一般都是属于储藏间,而这些储藏间也是一种公摊的面积。所以说,把高层所有的储藏间,设备间表加起来,也是很大的一部分面积。
结束语关于高层的公摊,大家在买房的时候确实应该问清楚。例如我们购买的房屋是多少平米?然后实际出房率又是多少平米?还要关心一点就是实际的使用面积是多少?因为不同的房子,它的公摊确实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购买房子时候尽量还是购买公摊少一些的房型,这样住起来也比较宽敞。
【个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即删!】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题主问的很仔细,观察也很仔细,感觉也很准,明确地讲这个面积是合情合理的,18层以上的高层,合理的公摊应为建筑面积的20~30%,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两梯四户的高层,一般来说公摊系数在27%-35%之间,注意两梯四户的公摊系数比普通高层要大一点。两梯四户的房子除了楼房都有的核心筒,电梯,管道井和楼梯之外,还有独立的前室和逃生通道。楼梯的长宽也要比普通高层大,这是有消防规定的。假如公摊系数取比较常见的30%,套内实际使用面积计算如下:
1、套内建筑面积=销售建筑面积115/1.3=88.46平米。
2、公摊面积=建筑面积115-套内建筑面积88.46=26.54平米。
3、套内实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面积88.46-外墙和套内墙体面积(9+10)*2*0.1-6(套内隔墙面积和阳台面积大约6平米左右)=88.46-3.8-6=78.66平米。
因此题主感觉该户型的实际用面积80平米不到是对的,感觉很准。如果公摊越大,说明你的房子的舒适度越高,因为各种公共配套都有设计,消防标准也比较严格。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一梯两户、两梯两户、两梯三户、两梯四户等每一栋的公摊面积都不同。电梯越多,公共空间也越多,配套设施也越多,公摊面积也就越大。公摊系数只针对单一建筑,不是所有建筑的公摊系数都一样的,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摊系数。
第三:国家没有对公摊系数进行标准化制定,因为房屋类型和房屋配套不同,所以公摊大小不一。公摊系数是个因变量,来源于实际的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不能简单地由公摊系数导出其应有的公摊面积或套内面积。
第四:套内实际使用面积计算公式:
1、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2、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系数是一栋建筑的总公摊面积与总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对于同一栋、同一单元或同一层的不同户型,其每户的"公摊面积/套内面积"可能不同,且同总分摊系数可能不同。
公摊系数是个因变量,来源于实际的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不能简单地由公摊系数导出其应有的公摊面积或套内面积。
3、公摊系数=某栋楼的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4、套内实际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第五:得房率与公摊系数是完全不同的,得房率计算公式:
1、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实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隔墙和阳台面积。
2、销售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我们通常买的都是销售建筑面积。
3、得房率=(销售建筑面积-公摊面积)/销售建筑面积。
第六: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摊系数:多层:8%——15%,小高层: 10%——20% ,高层:20%——30%。一般多层建筑的得房率为80%--85%,小高层的得房率为75%--80%,高层建筑的得房率为70%--75%。
第七:同样的公摊面积,每一户的套内建筑面积越大,那么得房率就越高。比如公摊面积都为26平米,户型销售建筑面积115平米和户型销售建筑面积160平米的得房率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公摊系数也不一样。
第八:楼层越高,房屋公摊面积越大,一梯两户和两梯四户相比较,两梯四户公摊较大。目前来说,两梯四户是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比较常见,一梯两户在11层以下的小高层和多层建筑比较常见。
第九:无论是多层还是高层,商品房都有公摊面积。公摊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共用墙体: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等。公摊不包括:仓库、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管理用房等。
总而言之,2019年住建部门曾有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的提法,但是目前公摊是不会取消的。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公摊面积取消的传言也很多,但是公摊取消并非那么简单,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开发商在销(预)售商品房时,在销(预)售合同(含补充协议)中应明确商品房销售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及公用建筑部位。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全楼公用建筑空间(包括整层、整幢楼门销售面积中含有的公用建筑面积)原始设计的使用功能。
公摊在我国发展20多年,与房地产建设标准、房地产交易、税费收取、物业费等方方面面都有挂钩,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要注意的是: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开发商申请对已竣工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计算,因分摊的部分公用建筑或参加分摊的其他商品房尚未竣工,需要以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为依据的,要经国家房管部门同意,并需书面承诺:先按预售合同的约定,用先行计算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购房人结算房价。
在建筑项目全部竣工后,与测绘部门最终实测的结果相比,面积增加的,应维持已结算的房价不变;面积减少的,售房单位应按实际售价退款。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谢邀回答!
两梯四户,通常是18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户数越小,电梯、楼梯越多,公摊面积就越大。
公摊面积是公用附属建筑面积,与用户建筑面积之比。公摊面积现在国家还没有正实规定标准,超高层住宅通常在20%以上,这由设计图纸决定。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住宅公摊一般在18%-27%,公摊越低越好,你说的感觉实用面积不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公摊确实大,还有一个是格局不合理。
现在你可以这样做,首先随便找一家装修公司有偿或者无偿让他们帮忙测量一下具体实用面积多少,如果实际公摊和当时买房时和开发商承诺的不一样,拿着检测报告和购房合同去找开发商,
如果检测实际公摊和承诺公摊一样,那就是布局了,这时你要么咨询装修公司怎么转变布局,要么就请设计师从新设计家具摆放位置。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成套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方法和规则:
第十二条 成套房屋建筑面积
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由成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所得共有建筑面积两部分组成。
第十三条 成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
成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三部分组成。
1、套内房屋使用面积
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按以下规定计算:
(1)套内房屋使用面积为套内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储藏室、突出墙体外的壁柜等空间面积的总和。
(2)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3)不包括在结构面积内的套内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4)内墙面装饰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或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占的面积,其中各套之间的分隔墙按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与公共建筑空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等共用墙,均按该建筑物标准层套与套之间的隔墙(高层建筑为最小厚度的套间隔墙)一半厚度的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有墙体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全封闭阳台按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第十四条 共有建筑面积测算
1、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包括: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房屋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部分外墙体。
2、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的范围
(1)建筑物内机动、非机动车库、车棚。
(2)作为独立使用空间的地下室。
(3)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公共用房、设备用房。
(4)设计要求为设备用房,现场丈量时无设备的空房间。
(5)消防连廊及室外消防楼梯。
(6)设备管道转换层、结构转换层、避难层。(该层中的有固定围护结构的设备间除外)
3、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
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以上第二款所列六种建筑面积。
第十五条 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1、共有建筑面积分摊原则及基本规定
(1)产权各方有合法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或协议规定执行;无合法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可依相关房屋的建筑面积按比例进行分摊。
(2)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以幢为单位,仅限于分摊本幢房屋内的共有建筑面积。与本幢房屋不相连以及为多幢房屋服务的变电室、设备间、水泵房、门卫房等房屋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3)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后,不划分各户分摊面积的具体部位。共有建筑面积一经分摊,任何人不得侵犯或改变其原始设计的使用功能。
2、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公式
按相关建筑面积进行共有面积分摊,计算公式如下:
∑δSI
K=—————
∑SI
K---为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系数;
∑SI---为参加分摊的各单元套内建筑面积总和,m2;
∑δSI---为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m2。
3、住宅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住宅楼以幢为单元,依照第十五条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4、商住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首先根据住宅和商业等的不同使用功能按各自的建筑面积将幢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给住宅和商业两部分,即住宅部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和商业部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然后住宅和商业部分再各自进行分摊。
住宅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住宅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依照上述方法和公式,按各套的套内建筑面积分摊计算各套房屋的共有建筑面积。
商业部分:将分摊得到的幢共有建筑面积,加上商业部分本身的共有建筑面积,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分摊至各套,求出各套房屋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5、多功能综合楼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
首先按使用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再进行多级分摊。
贯穿全楼的楼梯间、电梯间若与某功能区相通,则位于该功能区的楼梯间、电梯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入该功能区的共有建筑面积;若与某功能区不相通,则将位于该功能区的楼梯间、电梯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入幢共有建筑面积。由室外入口通达楼梯间、电梯间的门厅、大堂,以及电梯机房计入幢共有建筑面积。
我上面的规则我们可以看到,成套房屋的面积分为套内使用面积和公摊面积。我们在购买房子时,往往希望房子有最大的套内使用面积,而公共公摊面积尽量小一些。
然而,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往往公摊面积与多层住宅(六层或20米以下)相比,要大的多,高层宅18层以上的,必须一个单元有两部电梯,一部正常使用的,一部是消防要求的。还有一些公共交通,走廊,走道,候梯厅等等。还有电梯机房、水箱间等是属于全楼公摊的部分。
正常的,18层以上的住宅,公摊面积在30%左右,有做的好的,29%,做的不好的31%,基本是差不了多少。
需要说的是,现在的被动房,号称冬暖夏凉的房子,由于外墙保温特别厚,所以公摊面积的比例要大的多。
就谈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梯四户的高层楼房,公摊面积多少属于正常?
国家最好把公摊取消了。因为买房的人怎么都算不过开发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