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八十年代的酱油一毛五一斤,香飘十里。
我们村就有个酱油厂,厂里一开门,我在睡梦中都给唤醒。
那时候的人很纯朴,科技也很落后,酱油中没有添加剂,防腐剂,放上几天就会变质,表层就会漂浮一层白白的东西,我们河南人叫它“木愣”。
那是的豆腐乳也很香,过年的时候才买几块,放到饺子馅里,味道让神仙闻到也流哈喇子。
按照现在的眼光,那时候酱油真便宜;但是按照当时的收入水平,却贵得惊人。
当时一个民办教师月收入十五元,买当时的酱油能买一百斤。
现在农民工月收入最低五千元,能买海天普通酱油一千五百斤。即使买好点的草菇老抽,也能买七百斤。
其实要在九十代初,纯酱油就很难买到了。我们这里村办酱油厂的老板自己开了一家酱油厂,用糖色做酱油,每斤成本比纯正酱油下降十倍,没有半年就把村办的厂干翻了。因为好酱油卖不上价,顾客不识货,谁还买纯的?酱油如此,香油,粉条等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的酱油没有了过去的味道,放十年也不会发白坏掉。想吃没有添加的,没地方买。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七十年代的酱油都是散装的,一斤一毛钱,你信吗?时间长了会出白濮,不注意密封有时会生蛆虫,你信吗?
那时的酱油、醋都是本地的酱菜厂酿造,合作社大缸存放,一提半斤或一斤。绝对粮食酿造,无添加!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都是国营企业生产的,纯粮食酿造,无添加,绝对味道纯正。放久了会张一层白濮甚至生蛆虫。一毛六一斤,与现在的工资相比绝对不便宜。但就是好吃。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看到一个回答,倒是很有启发的。80年代酱油都是国企生产的,很安全。
国企的特点就是,你用海克斯科技多赚了钱,个人也不会增加多少收入,反而要冒风险。说得不好听,这叫不思进取,但实际上,这是循规蹈矩,让消费者放心。
所以,对于影响巨大的基础食品工业,还考虑收回国有了。收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国资收购。另一种是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一旦出了事,重罚,狠罚,一直罚到破产边缘,然后被国资收购。
温铁军讲人民经济,碰了很多人的蛋糕,所以被骂。但其实还是有道理的。理发店,小餐馆,这些小企业,不必搞人民经济,自主合法经营就是了。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食品巨头,一定要收回国有。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酱油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用化学勾兑低成本酱油把全国每个县的小酱醋厂挤黄,用广告效应,用名人效应,让老百姓相信他们的化学酱油,最后收割老百姓财富。和滴滴打车,团购菜都是一个套路。就应该恢复原来本市本县酱醋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
八九十年代的酱油真的很便宜吗?
以前各地都有自己的副食品加工厂,价格既便宜产品也放心,也容易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监督。结果好好的企业被几个所谓的大品牌挤没了,现在去超市看看 就是那么几个天天做广告的所谓大品牌 ,全国销售量这么大,还宣传说是酿造产品,可能吗?像酱油这种大品牌垄断的现象,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应该有的现象。大品牌酱油靠广告开路,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一瓶很普通的酱油互相攀比的往上炒,仔细一看,里面很多添加剂,全是靠添加剂去调味,把传统的酿造方法丢到一边。
酱油这种食品怎么能全国垄断销售呢?拉长战线必然涉及到运输、防腐、包装等等问题,还有广告的成本,一股脑全加在消费者身上,价格的虚高已经失去了酱油的本质属性。本来我们地方的酱油是实实在在是酿造的,以前老百姓也是喜闻乐见,这些年却非常奇怪地被几个所谓大品牌挤得没有了市场,价格换来的是价高的添加剂酱油,这种全国的市场垄断怎么就没有人管呢?
食品生产本来属性就是近距离、短时间的,凡是远途运输,长期保质期的食品,里面肯定采取了特殊手段,其中添加剂起了重要作用。看看现在超市里五颜六色的食品,让人看了就心惊,比如巧克力食品,真的都是实在的原料吗?还有各种饮料,那种天蓝色的是什么东西?现在去超市真不敢买食品了,添加剂已经不是几种了,而是几十种,上百种,太吓人了。如今儿童成人怪病连连连,难道和这些五花八门的添加剂没有关系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