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过去经商的、赶考的等等都是男子,常年出门在外,最要紧的是平安。观音可保平安,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其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建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提炼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融合所形成当前我们所见到的女身形态。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

男人多戴观音,是让男人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观音一样的慈悲与柔和,自然就得观音保佑平安如意。女士多戴弥勒,是让女人少一些嫉妒和小心眼,少说点是非,多一些宽容,要象弥勒菩萨一样肚量广大,自然得到菩萨保佑快乐自在。

总的来说,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是男女互补的意思,男人可以吸取一些女性的优点来弥补男性的缺点,而女性则可以吸取男性的一些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一种说法,说"观音"谐音"官印",希望男孩子长大后可以当上大官;而"佛"则被人们认为是有福气,就希望女孩子长大后,可以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都很有福气。

观音和佛都是来源于印度佛教。观音,又名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因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难众生,故其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后来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观音在印度佛教中是男身的,大约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时,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如梵僧观音形象。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中,观音也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子。但到后来,逐渐被演化为女性形象。这主要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的观音,已经不是纯粹的佛教观音菩萨了,而是佛教文化与中国道教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把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的王母娘娘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尤其是唐朝武则天的掌权以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给观音逐渐融入了母性慈爱的一面,使之逐渐演变为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形象,如水月观音形象。在中国也流传有观音为妙善公主之说。因此,当前在中国观音主要是以女性形象出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易经中,十分强调阴阳平衡。既然有了信奉的女性的观音,必然要有一个信奉的男身的神来与之相对应,在佛教中也是非佛莫属了!因此选择了以乐呵呵的弥勒佛为形象。"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而当前的笑口弥勒佛形象,其实也不是印度佛教中的"弥勒佛",而是在中国按照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语无常,四处坐卧,能预知晴雨,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因其总背一布袋,故也被称为"布袋和尚"。

在玉石佩戴中"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观念,首要的是与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男性属阳,女性属阴;相反,观音为女性属阴,佛为男性属阳,故"男戴观音女戴佛"可以使佩带者身体阴阳搭配,达到阴阳的平衡的效果。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点看来,阴阳之道就是宇宙万物的化生之道,阴阳流转、阴阳交感就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的内在本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内在机制。因此,不管是修生还是养性,都需要达到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请不到自己适合的观音或者佛,可以临时代本命佛,因为本命佛都是男士,所以男性带,会出现两阳相克。我国道教和易经中推崇德阴阳平衡息息相关,一般认为男士带影子石、红竹石材质的为佳。女士带云海石、橘子石材质的为佳。

男子以事业为重,情绪受外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性情比较反复。观音心性温和、仪态端庄,男子佩戴观音,增加了一份平和,一份稳重,以助事业一臂之力;同时,"观音"的谐音为"官印",这与中国传统的"封侯挂印"、"升官发财"思想相对应,也是人们对事业前程的蒸蒸日上、飞黄腾达的良好期望。

女子以家庭为重,以母亲的形象成为一家之主,是整个家庭的象征。弥勒佛头圆、肚圆、身子圆,慈悲为怀、笑口常开、一团和气、乐观向上。女性佩戴玉佛,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慈爱,以及对整个家庭的和和美美、圆圆满满、欢欢喜喜的良好期望;同时也能象大肚佛一样的肚量,能够容纳家庭生活繁琐之事,对待生活笑口常开,和气生财,所谓的"家和万事兴"。在玉雕中有"五子闹弥勒"的造型,也是充分体现了合家欢乐的景象。而佛的谐音也就是"福",戴佛也就是"代代有福",能够保佑自己、家人和子孙和谐美满、富贵相安。

由此可见,"男戴观音女戴佛"是中国传统玉石文化对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理解与升华。当然,不论观音还是佛,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普渡众生、祛灾祈福、避邪消灾、逢凶化吉、永保平安的守护神。因此,玉佩当中观音和佛的佩戴,大家并不一定要完全遵守"男戴观音女戴佛"这一说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缘分来选择佩戴。当前男的佩戴佛,女的佩戴观音的人也有不少,只要自己感觉好,其实都一样。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其实,“男戴观音,女戴佛”是民间的一种美好祈愿。男子戴观音,方面是因为观音音同“官印”,男子带观音,就相当于带着“官印”,是“封侯挂印”的意思,希望自己可以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事业步步高升而另一方面,古代男子为全家人生计操劳奔波,十分辛苦,遇到不如意之事,性格难免会很暴躁,而观音菩萨作为温和慈悲的化身,兼具女性的温柔和母性的关怀,可以使男子内心安定下来,遇人遇事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而女子所带的佛,并不是所有的佛都可以,而是指特定的弥勒佛。因为弥勒佛圆头,圆身子,挺着个大肚子永远都乐呵呵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说的便是可亲可爱的弥勒佛。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常认为女子有时候难免敏感脆弱,有些小家子气,不如男子心胸豁达。

女子戴玉佛,是希望自己能拥有弥勒佛那样的大肚量,凡事宽容大度,不计较日常生活中不愉快的小事,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圆圆满满,并且希望自己能永远像弥勒佛那样笑口常开,乐观向上。此外,佛的谐音是“福”,在南方有些地区,“佛”和“福”就是一个读音,戴佛”不仅象征着自己随身带着福气,更象征着“代代有福”,希望佛像能保佑自己和子孙后代富贵平安,和谐美满。

可以说,“男戴观音,女戴佛”的民间习俗是古代阴阳调和观念的产物,是希望男子能有女子的平和,女子能有男子的宽容,表达的是百姓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地过着好日子 。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男戴观音女戴佛,这里说的是中国的观音而不是佛教的观音。

观音在印度是一尊男菩萨,来到了中国后,中国艺术家吧观音加工成女菩萨形象。

男戴观音女戴佛,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已经超出佛经范畴。

很多卖首饰的,都把“男戴观音女戴佛”放在口头上,借此吸引顾客。

现在,所谓的“男戴观音女戴佛”,是一句首饰界的广告词,和宗教信仰无关。

由于这句话来源民间,各种出处和说法都有。

当然,反过来“女戴观音男戴佛”也并无不可,只是不如“男戴观音女戴佛”一样被大众接受。

首饰界的名言,往往出于商业考虑,时间久了,大家都接受这种说法了。

能把首饰雕琢成观音或弥勒,也是不容易的。

首饰雕琢,要线条突出,非熟练不可。

现在而言,“男戴观音女戴佛”就是一句俗语,无须深究。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为什么男戴观音女戴佛?观音和佛都是神的象征,人们认为是保平安吉祥的降妖护身之物,观音和佛都是一样的护身,为何男女有别?思来想去,不知所云。不妨先具体对二者胡作一下分析,观音这个名字,从她的成因可探一斑,观音的前世今生是一个叫妙善的姑娘的化身,妙善为人正直,善良,广知人间疾苦,后来牺牲自己的爱情而成正果,观者人间洞察秋毫,音者广听人间呼声,故赐名观音大士,相传观音有三个生日,一是妙善出生日子,二是升天日子,三是修成正果登上莲台之期,均为十九日,道家有一传联:“八德宫中离女相,九莲台上转男身",故有观音菩萨是男人的说法不是亳无依据的。为什么观音坐莲转男身?作为儒释道三教,男人具体阳刚之气,是干大事的事情,不能柔而不刚,婆婆妈妈。道家之吉祥物也是对人的一种警戒,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与其说是符身符,不如说是一个座右铭,你若当她是护身符就切切底底的错了,假若你胡作非为,伤天害理,莫说是一个,十个百个千个万个,天王老子也保不了你,是男人,观音就是榜样。佛者苦口婆心,佛者中庸之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吃斋念佛,脱俗脱尘,青灯黄卷,修心养性。在中国古代及封建社会里,佛性就是女人的最高境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对女子的定位就唯女子之难养也!女子戴佛,也是出于对女性的善意的束缚和无声的希望吧,这应该就是男戴观音女戴佛的原委吧,虽然是臆测,但是我认为是对的。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女戴佛?

【小小配饰,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男戴观音,女戴佛”这种观念,是受到佛教文化、封建传统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综合影响。

“男戴观音”:在封建社会,男人主外,成功的标志就是当官,能封妻荫子。“观音”与“官印”的读音相似。因此,佩戴观音,取其谐音“官印”,寓意能够“当官掌印”。

 “女戴佛”:女性带的佛,都是以弥勒佛为造型,取其“笑口常开,大肚能容”之意。因为,弥勒佛寺庙的对联就是“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封建社会认为,女性有柔顺之德,善于包容的女性,能守好家族,能对家族有更大的贡献。

佩戴异性佛教人物形象的原因:

道教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应该是阴阳平衡的,才能更和谐,更美好。因此,男性为阳,需要以观音的阴气来调和;女性为阴,需要以弥勒佛的阳气来调和。从而达到阴阳的和谐,保佑平安的作用。恰好,佛教这两个佛形象在人们的观念中,并没有淫邪的寓意,这也得到了儒家封建思想的认可。

在“男戴观音,女戴佛”这件事上,儒、道、佛三家非常和谐的共生共存,突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您是怎么认识的?欢迎留言讨论!

【配图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