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跟着李自成可以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别人能做到吗。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这个问题题主的说法令人发怵:自古人类的生活主要是五谷杂粮为主而生存,穷人单凭上山抓野兔或下河捉鱼虾能生存吗?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查阅李自成生活的时代,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岀的军事家。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是一个生话在最底层的农民儿子,那时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灾荒严重,饿浮遍地,在李自成的号召下,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并以“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获得了广大人民改变饥寒交迫的处境的希望,积极地跟着李自成闹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运动,迅速发展起义队伍达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的主力军。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要是贫苦人能够上山捕猎,下河捉鱼,他会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吗,就因为没有了生路,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还不如造反搏杀出一条生路来。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明末的陕西、河南大旱,有的地方还闹蝗灾,颗粒无收,穷人连树皮野莱都吃光了,甚至吃观音土。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都办不到,解决不了吃饭问题,饥民没办法跟着李自成起义。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饥民生存无立锥之地,李自成农民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饥民跟着李自成有活路。当时流行着民谣:《闯王》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对于这个问题,小人物脑海的第一反应是:和晋惠帝的“他们怎么不喝肉粥呢?”如出一辙,不分伯仲,让人头疼,这是典型的“用现代思维去思考历史问题。”

现代社会我们的大好河山,在搞好植被建设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下,有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允许猎杀野生动物,用法律确保野生动物的保护,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设立了禁渔期,等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山上的野生动物,还有河里的鱼虾,都能够安静繁殖和生产。

回归问题本身,题中涉及到明代的穷人,还有一个李自成,说的便是明末的事情!历史学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历史的问题,要回归到历史的环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下河摸鱼。

众所周知,明朝最显著的特点是,法制比较健全,而且普法工作搞的扎实有效,不仅官府掌握法律,就连路边的孩童都对法律掌握也是门门清楚,那么问题来了,山上的野兔,河中的鱼虾这些公共资源,在法律中如何规定的呢?

按照大明律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士之滨莫非王土,这一切都是国家的!

从这里看出明朝是不允许:个人侵吞国有资源和财产,这是违反大明法律的!

摆在明末的老百姓面前的,如果侵吞国有财产,只有死路一条。

在李自成起义前后,明末的老百姓生活是如何,河里还有没有鱼虾?山里的野兔还在不在?

李自成起义前后,大明朝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地球“大冰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粮慌,据历史记载:

粮食歉收多达十四次,经历三次蝗灾,洪涝灾害四次!

老百姓从公元1600年到1623年之间,经历长达23年的饥荒,山上的树皮都被快被吃光了,野兔你觉得还会在吗?更别提河里的鱼了!

第二个问题:老百姓为什么跟着李自成混?

这里用陈胜吴广的话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摆在大明老百姓年前的和陈胜吴广唯一的区别是:陈胜吴广是逃跑,大明老百姓是饿死!不过选择却是唯一的!往前是死,往后也是死!这是老百姓的选择!

再看看李自成给大家画的大饼

来自于民间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多么豪气?多么舒爽,和现在的《惊雷》是不是很像,面对大明一群饿的嗷嗷叫老百姓,这童谣一唱,李自成还需要振臂一呼吗?没有饭吃的老百姓必然会归附他!

天大地大,活着最大!没有人跟活着玩命!

天天饿得嗷嗷叫的这帮老百姓听见粮食两个字儿,眼睛都放光,他能不跟着李自成好好干吗?

综上所述,在明末时期老百姓根本就得不到保障,吃饭问题成为了第一问题,山里的野味以及和河里的鱼虾,早已经被吃得精光,根本就保证不了老百姓的生活,他们除了跟着李闯王在动乱中抢的粮食,抢的钱财而外,没有别的出路,无论任何时候,老百姓都是最苦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代的穷人为什么不上山抓野兔吃下河捉鱼虾吃而非要跟着李自成?

不是他们非要跟李自成,而是觉得跟李自成起义有希望,另则,那有那么多野味裹腹,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吃饱谁还去打打杀杀,谁不知道平静安逸的生活好?这一切都是逼出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